创业融资该不该签对赌协议,投资人真的是稳赚不赔吗

2024-05-02 18:52

1. 创业融资该不该签对赌协议,投资人真的是稳赚不赔吗

一般来说,半数以上的投资人都会要求签对赌协议,如果对赌协议预期过高,那么千万不能接受。毕竟,你永远也无法保证公司未来会如何发展,所以找一个志同道合、战略合拍的投资人是非常重要的——恩美路演

创业融资该不该签对赌协议,投资人真的是稳赚不赔吗

2. 1、 PE投资人为何要与融资方签署对赌条款?对赌条款实质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机制?

"对赌协议",舶来品,字面应译为"估值调整",国人好赌,得名"对赌"。投资人要求签订对赌协议是对标的资产估值的一种保护机制。一般而言,对标的资产的估值高低,取决于资产未来收益的大小,未来收益越大,当前估值越高,反之。估值模型的核心变量即是未来收益,基于双方的博弈,融资方往往需要对预测的未来收益进行承诺,未来收益实现了,承诺完成了,表明过去对标的资产的估值是合理的,若未完成,表明过去高估了价值,则融资方需要按照对赌协议对投资人进行一定的补偿。

3. 为什么经常听说创业者和投资人对赌,最终投资人获胜?

一般来说,创业者是欠缺经验,资金薄弱,而投资者相对资金实力丰厚,投资经验丰富,甚至可以本伤人,使创业者难以招架,便是大吃小的道理

为什么经常听说创业者和投资人对赌,最终投资人获胜?

4. 创业者如何应对投资人的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其实是一个舶来的东西,本身的含义和目前中国的这个对赌协议并不是完全吻合,如果简单按照字面翻译就是一个估值调整机制,结果不知道怎么被变化为现在这样赌性十足的名字。就协议的条款来说,极少数创业者可以自信到如马化腾,要签署对赌协议来约束或限制自己。但是因为有些创业者夸张、甚至是好大喜功的性格也使对赌条款成为桌面谈判的条件所在。他们认为只有强调更高的业绩表现,才能够做“实”这笔融资,反正是赌一把,有时也会有背水一战的心态,可以倒逼企业自身的发展,这种初衷虽然是好的,却极易使原本健康发展的企业、原本有效进行的融资项目,最终因对赌导致的股权结构的变化而归于不测。
本身对赌协议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但事实上,剖析事物的根本,我们会发现,其实对赌是一把双刃剑,本身并无成败可言。
究其根源,对赌协议产生之初是在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实现投资交易的合理和公平。它既是投资方利益的保护伞,又对融资方起着一定的激励作用。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是一种财务工具,是对企业估值的调整,是带有附加条件的价值评估方式。
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赌协议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也没有被经常采用。一度发生的对赌协议案件在如何做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也是成为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
其实如果对赌协议仅仅作为一种双方交易价格的调整机制,为什么外界会有对此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实操中投资人、公司创业者在自我价值的判断上有差别,在信息披露方面并非公平,或者双方无法对未来的变化范围预期做出准确的判断。中国特许经营第一同学会

5. 什么是融资中的对赌协议?

金融对赌协议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什么是融资中的对赌协议?

6. 创业者融资时,需要先考虑这几个问题

1、什么时候需要融资
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融资,也并非所有时候都需要融资。创业者需要考量融资的节点和周期,项目初期制定融资计划表,按照项目进度进行资金使用计划,从而测算融资节点和周期指标。
例如:idea的孵化期,往往需要的资金较少,融资偏向于抵押贷款,难度较小,然而这一时期选择风投,单独就较为困难。
如果Idea的验证期1个月,资金主要是市场调研和种子客户试探,大部分项目几乎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然而项目验证通过后就需要进行项目启动的资金准备,也就是说,第一笔融资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否则项目将进入空档期。
2、需要融资多少钱
创业项目需要有资金使用计划,匹配到商业计划书或创业计划书中。在制定时,需要估算资金使用量,创业者的融资一般以预估体量融资既可。严重低于预估,容易使项目进入空档期;过度高于预估,项目反而容易引起运营混乱。
例如:融入过多资金,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股权,而加重资方对项目的影响;资金过多,造成营销过度,加快项目有效资源浪费等。

3、需要什么样的融资资源
融资,并非单指资金的引入,还涉及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的融资。例如:融资目的是拓展市场,预计融资金额为100万(5%股份),这是投资方出资10万元,但投资方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超过原来预计的100万拓展市场份额。
4、融资的底线是什么
依照上述问题,融资需要看时间、看数量、看方案,因此融资必须有自己的融资底线。底线可能包括以下指标:融资金额(不得低于某个数量)、股份数量(不得高于某个百分比)、融资资源数量(市场份额、客户体量、渠道数量等具体指标)、技术指标(融资人才或技术股份的评价指标)等。

7. 已上市的A股公司定向募集资金,控股股东与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是否可以?协议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披露?

对赌协议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在国外投行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中,对赌协议已经应用,在创业型企业投资、成熟型企业投资中,都有对赌协议成功应用的案例。
但是在已上市的A股公司定向募集资金时,还没有发生这样的案例,你需向中国证监会当地分机构咨询。

已上市的A股公司定向募集资金,控股股东与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是否可以?协议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披露?

8. 如何看待创业者与风险投资的关系

1. 矛盾的根源。大部分的风险投资者认为,投资者与创业者的关系是合伙人的关系,而许多创业者也表明希望投资者能参与,前提是保证公司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但是与风险投资者建立合伙关系通常都意味着股权的稀释以及产生控制权分配的矛盾。然而对于一家寻求资金并打算上市的中小企业来说,也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因为除了风险资金,创业者还希望从风险投资者那里获取其他非资金要素。
如果企业寻求风险投资的过程被拒绝,很可能是这家企业的业务不符合该风险投资基金的整体战略,因为在一个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一般是以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处的行业来划分。有些风险投资机构还对投资额以及企业发展阶段有限制。比如,有些只投资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或者在每家企业的投资一般限定在一定的资金额度内。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企业的管理团队不能吸引风险投资者的眼球。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风险投资者在选择被投资企业时最为看重的一点是该企业的管理团队是否足够强大,企业的创始人是否有吸引他们的特质。要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减少日后合作中的冲突,了解风险投资者的理念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创业者与潜在的风险投资者见面以前,应该首先弄清楚风险投资行业的生态系统是怎样的,各风险投资公司又是如何融于这个生态系统的。仅仅知道公司是否符合他们的投资标准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他们主要投资于哪一阶段哪个领域的企业、他们要求在退出时获得多少投资回报以及他们最看重什么。这可以帮助创业者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增加筹资成功的可能性。
2. 双方的博弈。在与风险投资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创业者们在面对自信满满的投资者时总觉得他们似乎表现得高人一等或根本不把创业者放在眼里。就像1999年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约见马云时直截了当地问马云需要多少钱,而马云的回答却是他不需要钱,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的回答却是:“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从这一经典对话来看,孙正义略带“傲慢”的反问被马云的直率挡回去。马云在后来说,VC永远是舅舅,与风险投资者谈判从第一天起就要理直气壮,腰板挺直,眼睛里面是尊重。然而,很多创业者们却懊恼他们没能平等地与这些风险投资者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创业者们始终感到自己是“门外汉”,还常常感觉受到风险投资者的威胁。
从风险投资者手中筹集资金的过程有时候好像存心设计得让创业者们感到自己很渺小,一不小心就会让创业者们觉得掉入了陷阱并觉得自己处于劣势。如果投资者和创业者是合伙人的关系,那么在谈判时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正如马云所言:“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商是平等的,VC问你100个问题的时候你也要问他99个。”所以跟VC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风险投资者可以筛选被投资企业,创业者们也可以筛选与之合作的风险投资者,直到找到合适的风险投资者为止。 如果创建者建立的是一家具有发展前景极具吸引力的企业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作为创业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风险投资者明白企业要做的是什么,以及除了风险资金还要从风险投资者那里获得哪些东西。一旦风险投资者理解企业在做什么,他们会以极快的速度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甚至积极参与企业的战略、战术、机构设置等决策活动。这样可以减少日后企业创始人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3. 让步还是自以为是。一家企业从种子阶段起一直到上市或兼并为止,往往要经历几轮融资。随着每一轮融资的推进,公司不断成长,也越来越成功。但是,创始人所拥有的股份占总股份的比率却越来越小。比放弃股份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还得放弃一些对企业的管理控制权。作为公司创始人的创业者可能不一定是一个称职的高速发展实体的CEO。风险投资者坚持要高质量的管理,会向企业的董事会委派董事,那么,创业者是否愿意退居一边,出让CEO的职位呢?创业者在自身估值方面也难免出现失误。在与风险投资者进行对赌时,高估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经营业绩,或者高估自身的管理水平,或者对市场行业及宏观经济缺乏清醒的认识,导致在对赌协议中处于被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