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和炎帝同为少典的后人,为何一个姓姬一个姓姜?

2024-05-03 01:56

1. 黄帝和炎帝同为少典的后人,为何一个姓姬一个姓姜?

之前说了姜姓部落接下了天下共主的责任,几任炎帝都不负众望,在蛮荒年代带领整个部族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神农氏(第一任神农氏)教会了人们农耕,还尝百草帮族人区分各种植物的属性,被整个部族尊奉为神农,使得姜姓部落共主地位更加稳固。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传到炎黄子孙共同尊奉的那位先祖炎帝姜榆罔手中,姜姓部落(神农部落)慢慢衰弱下去,与此同时如有熊部落、九黎部落、东夷部落等逐渐强大起来,开始进入原始部落战争时期。很快就要展开如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等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几场大战,开启华夏新篇章。惊心动魄的战争咱稍后再叙,今天先来做个铺垫,看一看将要改写历史的炎帝、黄帝二人的关系。
黄帝原姓公孙,因居于姬水而又姓姬,号轩辕氏,名字叫伯荼。这代炎帝因祖居姜水而姓姜,传袭神农氏称号,名字叫榆罔。从他们的姓氏上看,二人完全没有关系,就是各自部落的首领而已,如果说他们有血缘关系,恐怕得往前追溯很多代才行。可偏偏就有一种说法,说二人是亲兄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让咱们来看一看。

《国语·晋语》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按此说法,黄帝、炎帝居然真的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少典氏,母亲是有蟜氏,他二人后来分家各自改了姓而已。
更有后人将《国语》这则故事加以渲染,说少典氏娶的是有蟜氏姐妹花女登和附宝为妃。姐姐女登生炎帝,但炎帝相貌古怪不受少典喜爱而驱逐到姜水改姓姜。妹妹附宝生黄帝继承有熊氏,迁居姬水改姓姬。说的真是有鼻子有眼,就好似亲眼见证一般。
在伏羲时代开始分封部落,其中有一个叫有熊部落,这个部落历代首领应该都被称作少典氏。到了某个少典氏时,与有蟜氏通婚,娶了有蟜氏部落的女子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也许是因为丑,或者是因为成年早先出去闯荡而没有继承有熊部落。这位长子,带领随从来到姜水边建立了姜姓部落,因为他擅长使用火,并将这技能传袭下来,所以姜姓部落首领称为炎帝。次子长大后继承了有熊部落,后来这一支又迁徙到了姬水,改姓姬,也就是黄帝姬姓的来源。

所以传说少典生炎帝、黄帝,恐怕是把这些称呼搞混淆了,将那位姜姓与姬姓的先祖少典氏当做了炎帝姜榆罔和黄帝姬伯荼的父亲了。而太史公说黄帝是少典之子,是没有错的,因为有熊部落的历代首领都叫少典氏,只不过到了黄帝这里因为太伟大了,才有了黄帝这一固定尊称。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而当时男子均称氏,女子都称姓,没有具体名字的那段历史,让后人整理起来真是困难重重,稍有不慎便很容易将其前后混淆。像黄帝、炎帝是亲兄弟的传说,就是因此产生的,在知道真相后真叫人唏嘘不已。

黄帝和炎帝同为少典的后人,为何一个姓姬一个姓姜?

2. 炎帝《姜姓》有哪些姓氏

依史料的记载来讲,只要是炎帝族系,基本上包括了以下这些庞大的族系:
氐羌族系、姜太公族系、四岳族系、孤竹君族系、夏禹族系、契丹族系、……、等。这些都是大的族系。如果要说涉及面,还不止这些,还有三苗、蚩尤及不少少数民族、南亚邻国等许多族系,朝鲜半岛也有不少。源出都为姜姓。
从姜姓延伸出的姓氏,据暂时查阅到的史料记载大致上有以下这些:
单姓:
姜、吕、丘、丁、许、谢、纪、崔、高、章、贺、柯、卢、薄、赖、连、饶、厉、聂、方、雷、邱、查、崩、解、岳、谷、谭、覃、焦、芮、柴、浦、申、向、宇、卞、佘、艾、安、彦、晏、年、齐、文、骆、国、盖、蒲、尚、楂、易、栾、庆、甫、闾、储、左、右、北、癸、壬、旦、门、井、牙、角、蛇、掌、亘、麻、竹、棠、析、桓、檀、茶、莱、苑、画、弦、旗、禚、指、琅、郦、省、汲、溪、景、剧、阚、青、钭、铎、姁、组、郸、邮、隰、裔、我、氏、是、其、及、并、即、盍、望、朋、士、营、坴、戎、充、捷、强、礼、孝、懿、威、奕、富、明、绍、灵、畅、平、襄、逄、共、励、封、略、献、旅、醮、率、袭、射、移、聊、克、晢、……等。
复姓:
太公、翰公、闾公、旗公、牛公、牵公、丙公、邴公、公牛、公旗、公牵、公纪、公晢、公翰、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东宫、南史、西乞、左子、右子、子襄、子雅、子尾、子旗、子泉、子乾、子工、子公、子夏、子韩、子剡、丁若、于陵、于卢、淳于、梁丘、闾丘、左丘、余丘、虞丘、佘丘、蛇丘、咸丘、廪丘、组丘、籍丘、淄丘、吕相、闾葵、若闾、齐季、臼季、臼乙、申屠、申章、申叔、申解、蒲卢、卢蒲、卢薄、卢门、雍门、车门、仲长、仲孙、大陆、大野、大卞、将具、将其、将钜、志张、志章、章仇、宇文、尹文、姜林、高棠、许灵、贺止、士强、乐利、容城、百里、三苗、苴人、庆父、诸儿、福子、唐孙、锡戎、浩羊、灌檀、焉瓦、药罗、毋知、无知、无幸、……等。
需要注意的是:姜姓只是羌人的一个分支,如果按羌人定位来说的话,那范围还要广。
附:除了融合于汉族之外的羌人民族
中国:羌族、藏族、彝族、哈尼族、白族、纳西族、僳僳族、景颇族、怒族、德昂族、拉祜族等。
缅甸:缅族(三千五百万)、克钦族(景颇族,一百五十万)、克伦族(近五百万)、克耶族(二十余万)、钦族(一百余万)、若开族(二百六十万)、爱伲族(哈尼族,五万)、僳僳族(三十万)、崩龙族(德昂族,二十万)、拉祜族(五万)等。缅甸总人口约为五千五百万---六千万之间。羌人民族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印度:今印度阿萨姆邦的诸民族,约二千余万人。
泰国、越南、老挝等国也有少量的羌人民族。
……等。

3. 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快来看看你是哪一个分支?安氏为何不在其中

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除了目前已知的正史记载,还有三皇五帝时期,距今4600年前,黄帝和炎帝联手攻打蚩尤,后蚩尤战败,炎黄两帝的部落便在中原之上不断的发展了下来,黄帝炎帝的姓氏也开始流传了下来,后来黄帝以姬作为姓氏,炎帝以姜为姓,两大姓氏也是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衍生出了不少的姓氏,因此我们现在也自称炎黄子孙。 但是在百家姓中,有一个姓氏却不属于炎黄子孙之类,这个姓就是安姓,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伊朗的血统,而且安姓在中国是没有起源的,没有任何分支衍生这种姓氏,在五代十国时期,安姓就突然冒出来了。 汉代的时候,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世界的桥梁,在《史记》中,安息国王子来华的时候改了姓氏为安。隋唐时期,月氏人被匈奴击败,他回到中亚一带,分别建立了九个国家,也就是后来说的「 ”昭武九姓”,唐高宗时期将其全部收服在唐朝之下,其中一个国家的百姓就是以安为姓。 后来北方战乱频发,安姓人就往南迁徙,在今湖南、甘肃一带安姓人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在其家谱中也有提到当初迁徙的事情。后来满清入关的时候,也有部分氏族改为安姓,因此安姓人氏也不全都是伊朗后代,还有部分满族人。 今河北地区,安姓人数是最多的,占据了河北省总人口的13%。 
   

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快来看看你是哪一个分支?安氏为何不在其中

4. 为什么说炎帝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先?也许你的姓氏就出自炎帝姜姓

为什么说炎帝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先?也许你的姓氏就出自炎帝姜姓。

5. 姜子牙的后代,那几个姓氏分别是什么?

这80个姓氏竟然是姜子牙后裔?太吃惊了,快看看有没有你的

姜子牙的后代,那几个姓氏分别是什么?

6. 姜子牙的后代,那几个姓氏分别是什么?

姜子牙后代的姓氏除了丘还有:姜、吕、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等等。
姜子牙的家世是显赫的,但是其出身却是低微的。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经做过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贩。《战国策·秦五》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居于朝歌。”
姜子牙的后代在各个朝代都有被分封,例如高姓是分封在高邑,崔姓分封在崔邑等等。

扩展资料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
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
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子牙

7. 蚩尤和炎帝都姓姜,那么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不是来自一个部落呢?

导读:战神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蚩尤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尊之者以为战神,斥之者以为祸首。蚩尤也是苗族相传的远祖之一。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华夏族首领炎帝和黄帝同时。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关于他的身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轩辕丘、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具体可详阅《涿鹿县志》、《史记》、《水经注》等文献史料。现代建筑有“中华三祖堂”等。
  上古时代

 蚩尤与炎帝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相当复杂,说法各异。一种观点认为,蚩尤可能一度臣属于炎帝或曾经加入以炎帝为首的部落联盟。但后来蚩尤与炎帝发生激烈冲突,并大败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吕思勉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蚩尤即炎帝。他们以《水经注》对涿水的记载为主要根据,考证出蚩尤、黄帝对战的“涿鹿”和炎黄对战的“阪泉”实为一地。两次大战实为同一次,而蚩尤与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为图腾,这与蚩尤在后世的图腾形象一致。
  而另一种观点提出,蚩尤为炎帝之后。二者属于同一部族,均为部族或其首领的称号。则黄帝先在阪泉之野击败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为炎帝后代,为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部分族人则归顺黄帝为臣。
 蚩尤与黄帝

   在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社会中,一向强调“正统”观念,史家又多有“成王败寇”的传统。黄帝战蚩尤逐渐被描述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以《史记·五帝本纪》为代表,流传甚广。
  在非儒家文献如《逸周书》、《山海经》中对蚩尤与黄帝交战的描述则相对客观。在道家经典《庄子》中,更借盗跖之口,对蚩尤多有同情,而谴责黄帝。
  另外,蚩尤与黄帝的除敌对关系外,还可能有过臣属关系。黄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属冶炼,辅佐少昊。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黄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战国时代的韩非也有类似的记载,但更具神话色彩。
  蚩尤与九黎和三苗
       蚩尤乃九黎首领,记载颇多,偶有争议。蚩尤代表的九黎与另一部落集团三苗的关系,根据《尚书》与《国语》等多种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九黎战败,族人流散,演变为三苗。
  但是多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九黎和三苗并无渊源。
  另一种解释是,蚩尤是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共同称号,因而既是炎帝后裔,又是两皞集团首领,也是九黎之君,后来三苗集团也加以袭用。
 蚩尤与东夷  蚩尤败于黄帝,族人四散。后世可能与之相关的民族有苗族、汉族、羌族等。
  与苗族的关系

      根据一些苗族史诗、歌谣、传说,蚩尤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一些学者特别是苗族学者提出,苗族先民在上古时代本来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被华夏族所败,被迫迁徙至今天的贵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区。

蚩尤和炎帝都姓姜,那么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不是来自一个部落呢?

8. 黄帝不是姬姓吗,怎么变成公孙氏了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