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2024-05-14 17:18

1. 债权转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不同情况有不同规定,如下: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根据这些规定,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第一,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第二,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第三,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具体到你的情况,如果你有证据证明自己曾向朋友主张过权利,则两年的诉讼时效从你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如果无证据证明,则适用20年诉讼时效期,在借款之日起的20年内可随时直接起诉。但如果你在第一次主张权利后又超过两年才起诉或者再次向对方提出还款要求,则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债权转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2.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是可以中断的。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是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时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只有把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之后才有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债权转让通知,目的在于指示债务人向受让人履行债务,具有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生效的效力,并不当然具有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意义。
一、债权转让需要经过债务人同意吗?
债权转让不需要经过债务人同意,只需要即时通知债务人即可。《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第五百四十七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第五百四十八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二、合同债权转让通知是否产生诉讼时效中断
根据我国《民法典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所以,合同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产生诉讼时效中断。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3.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债权转让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2、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时,根本不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只有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后才有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债权转让通知,目的在于指示债务人向受让人履行债务,具有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生效的效力,并不当然具有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意义。因此债权转让通知并不当然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但如果说债权转让通知中同时有催收债务的内容,或债务人收转让通知后表示同意履行义务,债权转让通知就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一、债权转让需不需要债务人到场
债权转让不需要债务人到场,但是应当通知债务人。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二、债权转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有效呢
债权转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有效:
1、须存在有效的债权。有效的债权是指依法成立,合法有效,受法律保护的债权。如“赌债”就不受法律保护。
2、债权须具有可让与性。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①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如从债权、不作为债权、特定债务人的债权等;
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原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不得转让债权的,债权转让无效;
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3、让与人与受让人须就债权的转让达成协议,且不得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
4、债权的让与须通知债务人。债权人在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通知债务人,注意只是通知债务人,不需要得到债务人的同意,当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4. 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5. 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即,债权转让后,债权人应当在接受债权3年内主张债权,否则就会超过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

6. 债权转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就是说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债权人不主张权力的就过诉讼时效了,当然如果债务人自认的视为新的债权关系成立,所说的20年是指权利受保护的绝对最长期限,因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出于社会关系的稳定考虑,法律在此规定20年保护期限,只是是对此时间的限制,就是说如果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0年后权利人才知道的话法律将不再保护,比如遗产继承中,继承开始后遗产分配都20年了,有继承权的人才知道没有给他分遗产,这样就无法受到法律保护!这个从法理上来说就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有个价值选择问题,公平、效率、成本、秩序等的选择!
而如你所说的不断的延长可以视为双方对还款期限的变更,那么计算诉讼时效时候就以最后一次双方确认期限届满后两年算诉讼时效了,这个和上面所说的20年无关系!记得若延长还款期限要留有书面凭证!
其它的话也不想多说了,依据的话你自己找本法律专业的民法教材看好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拜托自己思考解决撒!

7. 债权转让后还能起诉吗

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取得债权的所有权利,所以,受让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原债权人已经失去债权,是不能起诉的。
《合同法》:
第八十条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一条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债权转让后还能起诉吗

8. 债权转让后可以起诉吗

债权转让后,在满足起诉要件的条件下,受让人是可以起诉的。因为债权转让的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的新债权人,原合同约定的原债权人因为债权转让行为丧失了债权人的债权,受让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请求权。1、受让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即受让人确实取得了债权请求权。因为未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故受让人想要起诉拿回欠款的,应当确认债务人已经实际收到了债权转让通知书;2、有明确的被告。即受让人明确知道债务人是谁;3、受让人有具体的诉讼请求、理由;当然,债权转让后,受让人需要确定债权是否在清偿期内,当债务已过清偿期而债务人未还款时,一般需要经过合理的催告期,债务人仍旧不还款的,方可诉至法院要求其还款。【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