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企业会计准则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有差别吗?

2024-05-17 01:18

1. 2012年小企业会计准则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有差别吗?

有。差别很大。
首先,《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单行准则,而《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了《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
其次,适用范围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而《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这里的社会责任是指因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而产生的需要向社会公众和投资人等进行披露企业信息的责任。
第三、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的业务事项,在发生时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处理,反之则不行;

2012年小企业会计准则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有差别吗?

2. 会计准则最新的会计准则是2006年的么?

是的。2006年颁布的共38个准则。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

财会[2006]3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二○○六年二月十五日

3.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的2006年版

作/译者:财政部会计司 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04月ISBN:9787010061207 [十位:7010061203]页数:622 重约:0.830KG定价:¥60.00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次重大改革,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为了便于广大会计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准则体系,财政部会计司组织撰写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讲解》涵盖了会计准则的背景、理念、内容和方法,阐述了各项准则的重点难点,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新旧准则的主要差异和衔接要求,可作为学习理解会计准则并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讲解》的撰写历时半年多,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并进行了必要的实地调研和征求意见,力求做到理论扎实,内容完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贯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局长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的若干问题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第一章 基本准则第二章 存货第三章 长期股权投资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 固定资产第六章 生物资产第七章 无形资产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九章 资产减值第十章 职工薪酬第十一章 企业年金基金第十二章 股份支付第十三章 债务重组第十四章 或有事项第十五章 收入第十六章 建造合同第十七章 政府补助第十八章 借款费用第十九章 所得税第二十章 外币折算第二十一章 企业合并第二十二章 租赁第二十三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二十四章 金融资产转移第二十五章 套期保值第二十六章 原保险合同第二十七章 再保险合同第二十八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三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列报第三十二章 现金流量表第三十三章 中期财务报告第三十四章 合并财务报表第三十五章 每股收益第三十六章 分部报告第三十七章 关联方披露第三十八章 金融工具列报后记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的2006年版

4.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主要内容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涵盖了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交易,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充分趋同,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使用者、注册会计师、政府监管部门、会计教育研究部门等将产生较大影响。为便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将这次发布的39项会计准则汇编成册。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在综合考虑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后做出的又一次重大会计改革,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建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乎涵盖了现行所有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影响广泛,规范性强,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方面的许多空白,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向,进一步统一了会计原则,提高了准则的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不含准则指南。

5.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2006》是2006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涵盖了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交易,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充分趋同,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介绍

6.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的2010年版

 2010版与2008版的主要变化如下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1、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前实务上一般也是照此办法操作的,新版只是对此正式予以明确,所以预计该条对实务操作的影响不大。)2、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此条明确了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相关直接交易费用的处理,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也采用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条所列的合并报表层面相同的处理原则,即予以费用化。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发布以来,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有过多次反复,现在的最终意见与我们在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培训班”上介绍的观点不一致。待取得纸质原书后,我们将对照原书中的表述修改本所报告模板中的相关会计政策表述。)3、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单位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的处理:(1)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减少——投资单位应当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剩余投资,并按处置投资的比例将以前在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中确认的利得或损失结转至当期损益。(2)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①投资单位应当按照新的持股比例对投资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②在新增投资日,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小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按该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营业外收入。③在新增投资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新增投资时的原账面价值与按增资后持股比例扣除新增持股比例后的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上述③为新明确的要求。需关注。)4、披露(1)投资者应单独披露其在联营企业的终止经营中所占的份额;(2)长期股权投资构成合营时,合营者应当披露与其在合营中的权益有关的下列承诺的总额,披露时应与其他承诺分开列示:①与合营者在合营中的权益有关的资本承诺,以及在与其他合营者共同发生的资本承诺中其所占的份额;②合营者在合营本身的资本承诺中所占的份额。(上述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的投资》第38段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的权益》第55段新增的披露要求。)5、过渡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章第二节的相关规定确定其投资成本。——即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此规定表明,由企业合并以外的原因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金额中仍然包含直接交易成本,即仍突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的规定。这一点与企业合并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同。)6、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持有的、在初始确认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者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即使符合持有待售条件,也应继续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此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第5(c)段的原则一致。根据该段规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中的计量规定不适用于由《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六条也已明确该条不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7、过渡(1)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的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首次执行日应当追溯调整,计入资本公积。(2)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的,应以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价值作为认定成本,该成本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子公司进行公司制改制的,母公司确定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上述两点是对原已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2号中相关规定的进一步重申和明确。我们预计不会导致现行的会计实务产生重大变化。)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1、业务合并准则的使用范围仅通过合同而不是所有权份额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情形现在属于企业合并准则的适用范围。(此问题已在《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详见本所技术提示《2010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最新要求对年审的影响》。)2、或有对价2010版指出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并相应地将其确认为一项权益或负债,或资产;如果在调整期内出现对购买日已存在的情况或新的证据而需要调整或有对价的,应当予以确认并对原计入商誉的金额进行调整;除此之外的或有对价调整不得调整商誉。根据2008版,只有在购买日判断有关调整很可能发生并且能够可靠计量的,才应将相关金额计入企业合并成本,未来期间对或有对价的相关调整,应在调整发生的当期调整企业合并成本。(此问题是根据2008年1月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第39段等规定作出的修改,事实上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一条第(四)项对于或有对价确认条件的规定,即不再把“在购买日判断有关调整很可能发生”作为确认或有对价时的一项单独考虑因素。该问题在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培训班”上已经作为“未纳入解释4号的IFRS 3和IAS 27的部分其他重要修订”提及,详见培训课件第109~114页。)

7.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的2008年版

作/译者: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12月ISBN:9787010075419 [十位:7010075417]页数:647 重约:0.811KG定价:¥80.00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上市公司等企业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师事务所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实现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审计整体水平所迈出的重要步伐,是推进企业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企业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工作和会计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当前财政工作和会计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指导,加强宣传,严格管理,确保向新准则平稳转换并实施到位。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实现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审计整体水平所迈出的重要步伐,是推进企业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企业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工作和会计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第一章 基本准则第一节 基本准则概述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第五节 财务报告第二章 存货第一节 存货概述第二节 取得存货的计量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第四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章 长期股权投资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第五节 共同控制资产及共同控制经营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五章 固定资产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六章 生物资产第一节 生物资产概述第二节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 生物资产的收获与处置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七章 无形资产第一节 无形资产概述第二节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第三节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第五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九章 资产减值第一节 资产减值概述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第三节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第四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第五节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章 职工薪酬第一节 职工薪酬概述第二节 职工及职工薪酬的范围第三节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一章 企业年金基金第一节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第二节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第三节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第四节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第五节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第六节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第七节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第十二章 股份支付第一节 股份支付概述第二节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三章 债务重组第一节 债务重组概述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四章 或有事项第一节 或有事项概述第二节 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五章 收入第一节 收入概述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第三节 提供劳务收入第四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六章 建造合同第一节 建造合同概述第二节 合同成本第三节 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七章 政府补助第一节 政府补助概述第二节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八章 借款费用第一节 借款费用概述第二节 借款费用的确认第三节 借款费用的计量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九章 所得税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章 外币折算第一节 外币折算概述第二节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第三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第四节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一章 企业合并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二章 租赁第一节 租赁概述第二节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第四节 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三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一节 金融工具概述第二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第三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第四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第五节 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六节 金融资产减值第七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四章 金融资产转移第一节 金融资产转移概述第二节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五章 套期保值第一节 套期保值概述第二节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第三节 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第四节 套期保值确认和计量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六章 原保险合同第一节 原保险合同概述第二节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 原保险合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七章 再保险合同第一节 再保险合同概述第二节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八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第一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概述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第二节 会计政策变更第三节 会计估计变更第四节 前期差错更正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菲调整事项的处理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列报第一节 财务报表列报概述第二节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第四节 利润表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 附注第七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二章 现金流量表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概述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附注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三章 中期财务报告第一节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第二节 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四章 合并财务报表第一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第二节 合并资产负债表第三节 合并利润表第四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第五节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五章 每股收益第一节 每股收益概述第二节 基本每股收益第三节 稀释每股收益第四节 每股收益的列报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六章 分部报告第一节 分部报告概述第二节 报告分部的确定第三节 分部信息的披露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七章 关联方披露第一节 关联方披露概述第二节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第三节 关联方交易第四节 关联方的披露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八章 金融工具列报第一节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第二节 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金融工具披露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的2008年版

8. 09年企业应该遵守哪年的会计准则!具体内容是什么

新准则8项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将旧准则中: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取消了配比、划分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和弱 
化形式、保持实质原则 
新准则明确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大大增加了公允价值的应用 
新准则强调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取消了财务说明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主表 
1、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后不得转回 新分录:J:资产减值损失(旧管费)D:存货跌价准备 
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2、固产的不同组成部分寿命不同(符合物理的可分割性)适用的折旧率不同。替换部分处置 
时,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帐面价值 
固产购买价款延期支付,实质上具融资性质的,其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确定 
固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转回 
3、无形资产: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 
新法不含:商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开采权(单独列示) 
无形资产取得以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所协议确认股本或实收资本价格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内不需要摊销,只需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允许无形资产计入成本(原入管费),不限定净残值为零 
允许部分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资本化 
4、初始投资成本: 
同一控制下,按占对方权益帐价的份额确认初始成本,与付出资产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不 
足部分调整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以作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公允价值确认初始成本 
5、投资损益确认: 
亏损时首先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帐价 减至0 盈利后恢复帐价 
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在首次执行日尚示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无论借或贷方,全额冲销,调整留存收益(先盈余公积再未分配利润) 
6、应付职工新酬: 以下全部在该科目核算 (取消应付福利费科目) 
职工福利费、五险一金、非货币性福利、解除关系补偿、除股份支付形式外薪酬 

7、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发行债券: 
旧法分录: 新法分录: 
J:银行存款 J:银行存款 
D:应付债券 D:交易性金融负债 
购买债券: 
旧法分录: 新法分录: J:短期债券投资 J:交易性金融资产 
D:银行存款 D: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