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频发,为何蝗虫这么难消灭?

2024-05-19 01:29

1. 蝗灾频发,为何蝗虫这么难消灭?

说实话,在大家的生活中,是不是对于蝗虫灾害这个词已经比较的陌生了,但是前一段时间印度又给我们复习了这个功课。在受灾特别严重的地区,一平方公里就有8000万个成年的蝗虫,每天他们消耗的食物可以养活足足有35,000人。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房贷,但是在印度那里,他们却那么的猖獗。
其实在印度蝗虫灾害发生之前,东非当地的传统灾害已经形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跟他们的气候环境有关,因为那里有着广阔的荒漠,这就存在了很多的沙漠蝗虫。其实他们在独居的情况下是非常的温顺,也没有什么攻击性,对于我们而言还是非常优良的蛋白质。这些蝗虫平时就是在沙漠里边进行繁殖,他们会把卵排在土壤里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知道非洲是非常干旱缺水的,所以大多数的卵都没有办法进行孵化。
但是如果降雨量增多的话,那么蝗虫的卵就会被大量的孵化,这个时候因为当地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繁殖,他们就会进行迁徙。无数的蝗虫组合到一起飞向别的地方的时候,就会形成所谓的蝗虫灾害,而且他们还会释放大量的化合物苯乙腈。可以帮助他们阻挡鸟类捕捉蝗虫的意愿,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天敌。
虽然蝗虫在这样的迁徙过程中寿命非常的短暂,但是要注意的是他们一旦获取到了足够的食物,就会在当地产卵,而这些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方往往风调雨顺,如果这些卵没有得到解决的话,第2年如果降雨就会形成新一轮的蝗虫灾害。而印度的情况其实跟这一次差不多,主要就是因为印度东侧的海水温度不高,导致这里的降水多了起来,蝗虫大量的繁殖,然后向外迁移。转而进行北上,才导致了这次的蝗虫灾害。

蝗灾频发,为何蝗虫这么难消灭?

2. 蝗灾有这么可怕吗?为什么总是消灭不掉它呢?

人类的对大自然的不断破坏,导致目前各种极端气候的形成,如此一来引发的次生灾害也就少不了。但是如今缺少不了另外一种灾害,那就是蝗灾。不得不说,这个灾害似乎是定时定点去骚扰人类,然而人们也始终拿它们没半点办法。它们所经之处都是寸草不生,农作物就是它们最好的粮食。就在5月份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就为此发布最新的紧急应对对策,毕竟食物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蝗虫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对很多00后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80来说,这也是一场噩梦,毕竟在建国时期就遭遇蝗灾的突袭,弄的祖国上下粮食紧张。蝗虫又称为“蚂蚱”,分布于全世界热带、温带的草原沙漠地区。是农业的害虫,种类繁多,繁殖能力强,数量惊人。最令人畏惧的是飞蝗,锋利的前爪,麻利的啃食,甚至有时候刮到人类的肌肤都会受伤。

那么这烦人的蝗虫是怎么诞生的,为何迟迟不能将其消灭,任由它肆无忌惮。其实数量这么庞大的蝗虫主要是来自于阿拉伯地区,而且它们还是繁殖两季之后,因无法承受它们的食量才向粮食资源丰富的印度迁飞。
中间有一段时间蝗虫停止侵袭,人们误以为它们彻底死掉,可是谁曾预料到真正的侵略还未到时机。生物学家表明:这一切都是假象,只不过是部分蝗虫寿命已到,新的蝗虫正在孵化阶段,马上就会席卷而来。让人们千万不要放松警惕,不得不说这次的大面积蝗灾,造成恐怖的经济损失。

当时的印度现状就是,蝗虫漫天飞舞,超过5万公顷的农田被糟蹋,沿途的农作物也在劫难逃。同时有些蝗虫的体型达到中指这么大,反正能到之处坚决不会放过,遍地狼藉。据当事人的描写:“抬头乌云密布,原来是吓人蝗虫团,将光明给狠狠阻挡住,当时的它们像极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感觉一样。”

这次蝗灾程度比1993年那次更加的严重。再加上印度疫情的影响,真的是重创印度,只能为它们祈祷这一切尽快结束。虽然在这段时间里。印度政府也在加强防控,可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雨季的即将到来对印度的农作物又是一重打击,可以看出蝗虫的威力以及后面涉及到的影响是多么的严重。

如果说想要将它们彻底消除,几乎是天方夜谭,难以实现。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抑制为主,灭杀为辅。可以改造蝗虫的生态环境,这个就是从根源上控制蝗虫;保护好它们的天敌;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是抑制群居型蝗虫种群的形成;生物防治也是比较有实用性的方法。
当然在中国似乎它们会成为一道可口的美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你很难想象到,这菜品竟成为很畅销的佳肴。看来彻底消灭掉是不太理想了,毕竟人们爱吃。

3. 谁解决了蝗灾这个两千年难题,让中国现在没有蝗灾?

当中国人正在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时,南亚的土地上面临着另一场严峻的挑战。
它的名字叫蝗虫。
2018年的五月和八月,梅库努以及鲁班两场台风先后光顾了红海两岸的沙漠地带。

谁也不会想到,这两场台风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意味着什么。
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沙漠边缘地带出现了一些蹦蹦跳跳的东西。这些东西初始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以为不过是一些寻常的小虫子。
可渐渐地,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多,不久后,就开始盘飞上在天,如同一片黑云。
蝗灾!

当地人的记忆被唤起了。
惊醒过来的人们开始扑杀这些不速之客,眼见就要见到成效时,年底的异常降雨让这些努力付之东流。

可以确定的是,蝗灾已经成了气候,他们跨过红海,西去埃及,东至印度,数量达到惊人的三千亿只,其中有五百亿只已经抵达印度河流域,开始啃食这里丰富的稻产。

一只蝗虫一天可以吃掉两克的食物,两百只蝗虫就能吃掉一个人一天的口粮,如果蝗虫吃的全是农作物的产出,三千亿只基本上一天就能吃掉一亿人一天的口粮。
而且它们移动能力惊人,逆风下一天也能够飞行一百公里,在顺风下,他们甚至可以在五天之内横跨大西洋。

更为麻烦的是,一旦蝗虫成灾,几乎没有什么立杆见影的办法。

蝗虫的秘密,直到近代才由科学家才解开。
蝗虫是极为特别的种群,它们具备两种形态,群体型跟独居型。
全世界有上万种蝗虫,但能够形成群体型的,全世界也不过四种。
独居型的蝗虫呈绿色,而且行动迟缓,就像一位宅男,活动范围常常不会超过一居室的范围。

但它们的腿部有一个感应器,有同类触碰到它的腿部,它就能接收到一种信号。当它接触的同类达到一定数量,接收的信号足够强烈时,它就会开始变异。

这个变异门槛并不高,接触的同类达六十只时,就足以把它从一个足不出户的宅男变成一个天天外出鬼混的渣男。
这时候,它的颜色开始发生变化,从绿色变成黑色,性情也大变。绿色的喜欢独居,不好动。黑色的喜欢群居,而且变得躁动,食量更是猛增,因为是直肠,它们有时候一天可以吃掉自己体重两倍的食物。
蝗虫群的另一个秘密是它们的繁殖能力。

它们会把卵下在土里,等等合适的时机,比如雨水。非洲两次造访的台风带来的雨水就是这场蝗灾的引子。
一只蝗虫一次产卵六十多枚,一生中可以产上千枚,条件合适,最多一个月便能够孵化出虫子。
而且群居的蝗虫还会在体内生成一种叫苯乙腈的合成物,而这种物质在受到天敌攻击时,会转化为一种有毒的氢氰酸,这使得鸟类也不太喜欢进食群居型的蝗虫。
所以,当蝗虫来到印度时,印度同样没有太多的办法。
那么,这些蝗虫有没有可能从印度飞到我们中国来呢?
好消息是,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这一次的蝗灾的蝗虫是沙漠荒,它们飞行的最高高度是二千米,而且他们比较喜欢高温,在20度到40时最为活跃。
而从印度到中国,一要穿过喜马拉雅,这样的高度它们很难挑战,而且就算拼命飞上去了,等待它们的也是它们不太喜欢的低温。

另一条路线是从南亚,但蝗虫可能最多也只能抵达孟加拉,因为再往前就是雨林。雨林多变的环境不利于它们产卵。
最后一条路线,是先进入中亚,比如抵达哈萨克斯坦,从中亚地区再进入我们的新疆。这一片地区原本就是蝗虫活跃的区域。但因为路途遥远且地势较高,蝗虫也不太可能会选择这一条道路。
所以,这次的蝗灾蔓延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中国人对蝗灾其实并不陌生。
史料记载,蝗灾是中国的常客,秦汉时期,平均八年多就发生一起大蝗灾。两宋时期,3.5年就会发生一起蝗灾,元代则变为1.6年发生一次。到明清时期,2.8年就会发生一起蝗灾。
《中国历朝天灾人祸表》里统计中国历史上一共发生了257次蝗灾。而且蝗灾往往紧随着旱灾之后发生。因为旱灾之后,河床裸露,给蝗虫提供了很好的产卵场所。

而这些小小虫子振动翅膀,往往还能改变历史。
唐朝的末年,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蝗灾。
蝗虫从山东而起,沿黄河而上,直奔帝国的中心长安。当时的小皇帝唐僖宗问起蝗虫,下面的大臣哄骗他:蝗虫来是来了,但它们没有进长安城,在城外抱枝而死。
而此时,蝗虫引发的饥荒正在山东蔓延,没有了生路的饥民开始揭杆起义,压垮大唐的黄巢义军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中国的史书中,还记载有一种啃食人肉的蝗虫,明朝崇祯年间,河南爆发蝗灾,蝗虫如猛雨毒箭一般冲进城内,仅仅一刻的功夫就将一个孩子咬成白骨。开封府的城门都被 蝗虫堵住,最后不得不调用火炮轰开城门。

所以,蝗灾跟旱灾、水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害。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基本听不蝗虫的消息,以前隔三差五就要涮存在感的蝗灾为什么不再出现了呢?
这就要说到新中国以后的治蝗工作。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中国人:马世骏。

马世骏是山东兖州市人,1937年毕业于当时的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在1948年的时候,他到美国犹他大学攻读昆虫生态学,后又在明尼苏达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昆虫知识。
到了1951年,他毅然决定回国,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祖国。当时国家交给他一个二千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地上彻底消灭蝗灾。
马世骏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研究,他走遍了中国蝗灾多发地带。在洪泽湖边,微山湖上,黄海沿海、黄河沿岸等建立起实验室。
通过这些实地的考察,马老才发现了中国蝗灾发生的原因。
中国蝗灾之所以频发,是因为中国水旱灾往往相间发生,给蝗虫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及贫穷落后也让蝗灾一旦发生时就手足无措。
在这些科学的研究基础上,马世骏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综合性策略,一举使肆虐中国数千年的蝗灾得到了根治。

基辛格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传承,是因为中国被一些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现在蝗虫抵达南亚,我们还能抱着比较轻闲的调侃,蝗虫来了是油炸好还是清蒸好。就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科学家存在。

谁解决了蝗灾这个两千年难题,让中国现在没有蝗灾?

4. 蝗灾出现,人类应该如何治理?

生物平衡发展可以说才是我们如今最期待的,这样我们的生物链才会保持一个稳定的模式,而最近几天,不少的科学爱好者都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蝗灾”的问题,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蝗虫居然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灾难,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已经向全球进行预警,希望我们全球都要注意肆虐的蝗灾,因为它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已经是“跨海跨洲”了,从非洲,然后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离距中国可以说仅一步之遥,很近。

蝗虫到底有多厉害?
简单的来说,蝗虫主要是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最大,根据科学公布的数据显示,蝗虫目前在巴基斯坦每天破坏约为3.5万人的口粮,如果持续下去,粮食很可能颗粒无收,而印度也因为蝗虫的影响,出现了部分人没得吃的情况,并且还主动向巴基斯坦伸出橄榄枝,请求“停火”。

根据印度学者表示,初步预估蝗虫灾难将造成印度30%-50%的粮食减产。而在索马里北部地区,蝗虫的影响超过了1000万人,所以从就这个直接公开的数据来看,威胁趋势在逐步增多了,并且不是一个地区。

蝗虫到底有多少种?都存在威胁吗?
当然对于蝗虫来说,我们手段就说明了是属于生物链的一部分,所以它并不是都是威胁存在,主要还要维持生物链的正常平衡,当然对于大多数的蝗虫而言,只要它不威胁人类,基本上也没有多大的事情。而在全球蝗虫主要是包含了3个种类,分别为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蝗总科(Locustoidea),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而对于我国来说,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的威胁是最大的,而这次的蝗虫是属于非洲蝗虫,在历史上还没有记载非洲蝗虫对中国造成重大危害的记录,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没有重大威胁记载,那我们还需要注意吗?
没有威胁但是有过记录,所以我们不能过才掉以轻心,一切都要以防御为主,根据科学报告指出,在历史上,我国云南曾有非洲沙漠蝗危害的记录,因此要密切关注印度蝗虫的迁飞路径,以及是否有新的本地虫源的参与。如果它们继续朝东到达了缅甸,这样极有可能对我国及泰、老、越地区造成直接的威胁。因为这个方向的发展是它种类以前路过的区域,并且这次的数量非常的大,根据印度官方数据指出,有4000亿只蝗虫“大军”过来,集结该国,所以说我们要以防御为主,特别是云南地区。

蝗虫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其实主要就是改变蝗虫的一个生存空间。
1、改造蝗区生态环境,让它们所有用的物质减少。
2、垦荒种植,减少蝗虫的天然生存区间,让繁殖能力下降
3、提供蝗虫的天敌,采用人工方式做区域性的管理,最终降低蝗虫的数量。

综合这次的情况,非洲蝗虫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性极小,如今有过记录的就只有云南,也就只有这个省可能成为影响点,不过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区域受到的影响可能性也降低了,因为不适合蝗虫的生存空间,那必然不会带来影响,所以也不用过于担心,如今只需要继续观察它的走向才对,如今印度,巴基斯坦也在不断的提升防御措施,还没来估计都给控制住了,后期有发展趋势我们再来看看。

5. 以往的蝗灾都是怎么解决的

这就要说到新中国以后的治蝗工作。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中国人:马世骏。



马世骏是山东兖州市人,1937年毕业于当时的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在1948年的时候,他到美国犹他大学攻读昆虫生态学,后又在明尼苏达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昆虫知识。

到了1951年,他毅然决定回国,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祖国。当时国家交给他一个二千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地上彻底消灭蝗灾。

马世骏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研究,他走遍了中国蝗灾多发地带。在洪泽湖边,微山湖上,黄海沿海、黄河沿岸等建立起实验室。

通过这些实地的考察,马老才发现了中国蝗灾发生的原因。

中国蝗灾之所以频发,是因为中国水旱灾往往相间发生,给蝗虫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及贫穷落后也让蝗灾一旦发生时就手足无措。

在这些科学的研究基础上,马世骏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综合性策略,一举使肆虐中国数千年的蝗灾得到了根治。

以往的蝗灾都是怎么解决的

6. 世界上曾经发生过那几次大的蝗灾?造成了什么危害

世界上主要的几次大的蝗灾及危害:
以色列:2004年11月21日,数百万只蝗虫蜂拥来到以色列红海之滨城市埃拉特,毁坏了这个以色列南部城市的大量庄稼和鲜花。以色列政府动用了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蝗。
俄罗斯:2001年俄罗斯南部的斯塔罗波尔地区,约26.7万公顷的草场和耕地受到蝗虫侵袭,同一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渤海沿岸地区,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同样有蝗灾,部份地区的蝗虫密度达到了最多每平方米一万只。
中国:2001年中国辽宁省首见蝗灾,起因是百年首见的旱灾。农业部2008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中国蝗灾预测报告则显示,在中国,2008年发生蝗灾的土地面积有9000多万亩。
美国:2003美国西部的内华达州、犹他州和爱达荷州皆饱受蝗灾侵扰,爱达荷州的灾情是二次大战以来最惨重的一次。

扩展资料: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科学家认为,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如果能发现到底是哪些化学信号刺激了蝗虫的神经系统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就可能研制出防止蝗虫群聚的新型农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蝗灾

7. 科学真相,为什么以前闹蝗灾的时候人们不食用蝗虫以度灾年?

古代也有吃蝗虫的,但是由于它是祸之物,而且他们能力有限,捕捉不了多少所以就不能用来度年。蝗虫是一种营养高味道也很美味的食物,在现在是一道很美味的菜。

古代人把蝗虫称之为灾,那个蝗灾就是对他最好的证明,成群结队的庄稼被蝗虫破坏,吃完了这又跑去祸害另外一个地方,人们即便不吃不喝不睡,拼尽全力也捕捉不了多少蝗虫就别说用它来度年了,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粮食产量也并不高,除去缴纳地租和皇粮留给自己的就没有多少了。  

如果蝗虫很容易捕捉的话,古代人就可以捕捉更多的蝗虫用来充饥。但是由于古代人不知道捕捉方法,所以说就不能捕捉更多的蝗虫。就只有让蝗虫破坏庄稼,所以说蝗虫对于他们是一个灾难,而不是一道食物。在古代也会捕捉或食用蝗虫,蝗虫不仅仅是今天的美味,在古代同样也是改善生活的一种选择,蝗虫的蛋白质很丰富,无论是烧还是烤都是非常美味的一道食物。

古人也曾捕食蝗虫度日,史书中明确记载,比如《旧唐书》中就记载着类似的情况。除了捕食充饥外,古人也曾尝试将剩余的蝗虫晒干贮藏,以备应对收成不好带来的饥饿,至正十九年…蝗飞蔽天…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元史》这几句诗句就是最好的证明,说明古代不是不想吃蝗虫,而是捕捉不到太多的蝗虫。

科学真相,为什么以前闹蝗灾的时候人们不食用蝗虫以度灾年?

8. 以往的蝗灾都是怎么解决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