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博物馆扶持国家有相关政策吗

2024-05-02 22:39

1. 私营博物馆扶持国家有相关政策吗


私营博物馆扶持国家有相关政策吗

2. 建私人博物馆有政府补贴吗

目前还没有名文规定
高度重视,积极促进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和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指导思想。
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符合各地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目标、措施和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的科学发展。
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税务、文物等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调查研究,对民办博物馆在创办、开放、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及时帮助切实解决,保障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
详见:国家文物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

扩展资料:
办私人博物馆所需手续:
1、博物馆设立申请书;
2、馆舍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3、资金来源证明或验资报告;
4、藏品目录及合法来源说明;
5、陈列展览大纲;
6、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及身份证明;
7、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证明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办博物馆:要扶持,也要规范

3. 国家有统一规定旅游景区门票减免政策吗?

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减免优惠政策汇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十一条 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227号):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及学生等应适当优惠,对残疾人、儿童等实行免票。
3、《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905号): 一、规范门票价格管理。(5)游览参观点要明确对儿童、学生、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宗教人士等的门票价格减免范围和标准。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283号): 一、各地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对青少年门票价格政策标准:对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对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实行半票。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参观点,对大中小学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鼓励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游览参观点参照上述规定对青少年等给予票价优惠。
各地游览参观点对青少年的门票价格优惠幅度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按上述标准执行;优惠幅度已达到上述标准的,仍按地方规定标准执行。
二、青少年购票入园时需出示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香港、澳门、台湾等入境游青少年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学生证件等有效身份证明,均可办理购票入园手续,享受门票优惠价格。

扩展资料
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倡议下,全国2050家5A级、4A级景区签订“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约占全部5A、4A级高等级景区的八成。
这些承诺景区中,山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北、黑龙江等地的景区最多。山东省有191家景区承诺不涨价,包括曲阜三孔、泰山、崂山、蓬莱、刘公岛等5A级9家。江苏省有169家,包括夫子庙、苏州园林、周庄古镇、苏州同里、扬州瘦西湖等5A级景区14家。浙江省132家。四川省有116家景区承诺不涨价,包括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等6家5A级景区。河北、黑龙江承诺不涨价的景区都超过了100家,各自包括5家5A级景区。
据介绍,目前全国旅游景区正在各地旅游部门的推动下积极响应旅游景区协会倡议,仍在继续报送“门票不涨价”承诺。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将继续公布承诺景区名单,希望广大游客予以监督支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门票

国家有统一规定旅游景区门票减免政策吗?

4. 中国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利外部条件

对外开放,对谁开放?是对以欧美日本为主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放。
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中国和欧日的关系也随之迎刃而解。1972年田中繁华,中日关系正常化,西欧国家全部和中国建交。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1979年中美建交。
支持中国对外,除了和苏联关系依然紧张外,已经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了。

5. 个人开办养老院国家有什么扶持政策?

养老院的全部费用由国家负担,个人还可以按规定领取原来享受的养老金或抚恤金的一部分。
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养老服务业主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主,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力量以及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的对外养老服务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应报同级价格部门核定,并建立公示制度。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根据其设施条件、服务项目和标准自行确定。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农村五保人员和城镇“三无”人员,其费用由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享受低保的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其费用应适当减免,减免部分由当地政府按接收此类对象的实际人数予以补助。

个人开办养老院国家有什么扶持政策?

6. 私人办敬老院国家有何扶持政策?

1、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从事非营利性活动取得的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2、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有关基金(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等);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应减半征收上述费用和基金。养老机构建设涉及的暂不能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由当地政府财政购买。养老服务机构确有困难,可以到所在地残联申请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也要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

3、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收费优惠,其中用水、用电、用气(燃料)纳入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类别,执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免收有线电视开户费、城区普通宽带一次性连接费;优惠收取采用光纤接入或者接入距离较远等成本较高的宽带一次性连接费,通信费、收视费按当地最优惠标准收取。

4、境内外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以及企业通过对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12%以内部分,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比例扣除。

5、各级政府要积极建设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投融资平台,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等间接投入办法,使更多信贷资金、保险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并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利率优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摘要】
私人办养老院国家会有哪些优惠政策【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1、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从事非营利性活动取得的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2、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有关基金(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等);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应减半征收上述费用和基金。养老机构建设涉及的暂不能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由当地政府财政购买。养老服务机构确有困难,可以到所在地残联申请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也要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

3、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收费优惠,其中用水、用电、用气(燃料)纳入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类别,执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免收有线电视开户费、城区普通宽带一次性连接费;优惠收取采用光纤接入或者接入距离较远等成本较高的宽带一次性连接费,通信费、收视费按当地最优惠标准收取。

4、境内外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以及企业通过对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12%以内部分,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比例扣除。

5、各级政府要积极建设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投融资平台,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等间接投入办法,使更多信贷资金、保险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并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利率优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回答】

7. 为了实行对外开放,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一、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1998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叠加交织的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世界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国际商品价格走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的形势下,果断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 
 


    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国际市场风险。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各国经济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强,一国的经济危机或变故,极有可能变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灾难。在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提出了一个重要战略,即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减少或避免世界不确定性可能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影响。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推进,在巩固和发展美、日、欧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开拓了俄罗斯、印度、非洲、拉美、中东等富有潜力的市场,同时注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对美国、日本的出口,由1997年的326.9亿美元和318.2亿美元,分别增加到2002年的699.5亿美元和484.4亿美元。对俄罗斯、印度的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61.2亿美元和18.3亿美元,分别增加到2002年的119.3亿美元和49.4亿美元。我国进出口商品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1980年我国出口或进口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29个,到2001年,出口或进口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上升为86个和67个。2002年我国出口商品国别(地区)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分别为美国21.5%、香港18%、日本14.9%、欧盟14.8%、东盟7.2%、韩国4.8%、台湾省2%、澳大利亚1.4%、加拿大13%、其他国家和地区13%。除加拿大外,与10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合计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85.2%。 

    2.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第一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近10多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是继续下大力量抓好机电产品出口。制定政策,把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4大类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农机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鼓励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增加科研投入,研究开发费年均增长幅度在10%以上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积极鼓励机电出口企业通过质量体系、环保及安全认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扩大名牌机电产品的市场份额,促进大型成套设备、通信电子等产品出口。二是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全面落实鼓励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三是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抓好重要资源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提升我国出口传统大宗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商品正在实现从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转变。机电产品连续9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157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7年的32.5%上升到48.2%,对当年总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4.4%。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幅度,占出口商品的比重从1997年的8.9%提高到20.8%。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态势明显,2002年服装出口411.9亿美元,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05.8亿美元,鞋类出口110.9亿美元,塑料制品出口60.5亿美元,玩具出口55.7亿美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29.7%、59.7%、29.9%、23.7%、10.5%。我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纺织品、服装、鞋、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近年来,机电产品中的移动电话、激光唱机、显示器、空调机、集装箱、光学元件、电动工具、小家电等出口也升至世界首位。彩电、摩托车等商品出口居世界第二位。 

    3.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一是改进了市场准入办法。进一步扩大外经贸经营权,进出口经营资格逐步实现审批制向登记制转变。在对国有大中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经营权实行登记备案制,对达到一定条件的私营企业赋予进出口经营权的基础上,进出口经营权的管理办法正在与国际接轨。目前有外经贸经营权的内资企业(包括外贸企业、外经企业、生产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6000多家增加到6万多家,初步形成了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开拓国际市场的大经贸格局。二是继续推进外贸管理体制和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改革。完成了外经贸主管部门与直属企业的脱钩,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了行政审批制度,着重解决重审批、轻服务等问题。建立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和产业救济及保护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加大海关通关作业改革的力度,“快速通关”、“便捷通关”、“无纸通关”、“联网监管”等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外汇收支信息管理体系,加快与银行、海关等部门的联网,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更好的环境。大力推进中介组织改革,强化行业自律机制,拓展中介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信息、服务、协调、应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实行贸易方式多元化。我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及边境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都保持了快速发展。2002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1.8%,加工贸易出口占55.3%,边境贸易和其他贸易出口占2.9%。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2002年跨国零售集团在我国采购商品达300多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以上。电子商务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有40%以上的进出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高了进出口的速度、效益和质量。 

    4.采用国际通行规则,适时推出鼓励出口的政策,调动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1998年出现亚洲金融危机,当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近20年以来的负增长,1998年出口增长率从1997年的21%骤然下降到0.5%,影响当年经济增长约2个百分点,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还比较差。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五年间,国务院和有关部委连续出台100多个政策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政策最多的时期。一是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由8.2%提高到15.2%,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出口规模大、信誉好的重点出口企业优先办理出口退税。从2001年起,对1994年以前成立的“三资企业”也开始实行免、抵、退的返税政策,五年累计退税4000多亿元。二是加强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积极扩大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运用多种信贷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设立5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方式给予扶助。每年按中央发展基金的10%补充该项资金。三是在国际形势多变的情况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各项政策的集成作用。四是严厉打击走私、逃套汇等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外经贸市场秩序。这些政策对我国企业抢抓国际市场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述措施,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总体上从对国际环境应变能力较弱转向具有越来越强的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2001年面对世界经济减速、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滑坡、国际市场持续萎缩、美国“9.11”影响的严峻外部环境,对外贸易不仅没有减速,反而比2000年的出口增长6.8%,在世界的排名从1997年的第10位越升为2002年的第4位。我国外贸的国际依存度已近50%,其中出口达到25%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资料显示,1980--2000年间,中国对全球贸易和服务增长的贡献率为6.9%,位于世界第二位(美国14.4%、日本4.7%);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也仅次于美国,达14%(美国20.7%、日本7%)。2002年全国海关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净入库2590.6亿元,从1998年以来的五年中,海关征收的税款净入库近1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从1997年的1398.9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底的2864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 

    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能力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抓住机遇,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利用外资工作越上新台阶。 

    1.引导外商投资方向,着力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将利用外资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同开发西部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同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国务院发了《关于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的通知》,颁布了新修订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联合颁发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家计委发布了《“十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引导外商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环境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鼓励外商引进、开发和创新技术,兴办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设立更多先进技术型项目,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原材料本地化,鼓励中小企业为大型外商投资企业配套。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努力为中西部地区扩大吸收外资创造条件,不断放宽对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项目的国内融资条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倾斜的力度。促进外资投向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产品加工等科技项目。鼓励外商投资参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配套项目的投资。鼓励在沿海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再投资。鼓励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外资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企业。着力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现代市场运作方式和专门人才。最近几年,外商投资企业向中国转移先进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在2001年,已有42%的外资企业使用其母公司最先进的技术,2002年以来这个比重提高到70%以上,外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数约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申请专利总数的2/3。外商投资企业在全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65%和80%,带动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 

    2.逐步开放利用外资的新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对外承诺,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水平,以服务领域的开放为重点,有步骤地推进金融、保险、证券、电信、分销、外贸、旅游、会计、律师、医疗、教育、运输、现代物流等服务领域的开放。在金融保险领域,有步骤地取消对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在服务对象和地域方面的限制,适时推进外资参与国内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各类保险公司引入外资。截至2002年10月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达181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达53家,上海、深圳、天津、大连、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在分销领域,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逐步增加外商投资商业零售企业的数量,允许生产型企业建立自已的销售渠道,包括专业批发、零售和维修服务体系。据调查,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普尔斯马特、伊藤洋华堂、欧尚等跨国零售企业都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扩张。其他服务领域的开放也加大了步伐。目前我国实际吸收外资的行业分布为:第一产业1.9%、第二产业63.3%、第三产业34.8%(2001年为29.2%),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的热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8--2002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61亿元,超过1979--1997年的总和。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14920亿美元,2001年跌至7350亿美元,下降了51%,是3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5340亿美元,比2001年又下降了27%。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吸收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2年达到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有吸引力的外资目的国。2002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 

    3.积极探索新的外商投资方式,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适应国际跨国投资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新方式吸引外资,继续鼓励和扩大外商以BOT、项目融资、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继续实行合作、合资、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形式利用外资。稳步利用国际证券市场引进外资,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推动国内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中小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对外合资、合作,发展配套产业,进入国际配套采购网络。选择一批已完成公司化改制或改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有计划地向外资出售部分股份,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必须由中方控股外,其他企业可以由外方控股。为了规范和推进新的投资方式,国务院有关部委先后颁布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暂行规定》、《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型公司的暂行规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等法律法规。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外资的格局已经形成。外商投资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到52%,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税收占我国税收的20%,为近23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10%。 

    4.鼓励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高跨国公司投资比重。加大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力度,鼓励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生产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地区营运中心,加快建立国际出口采购中心,推进跨国公司把中国纳入全球的生产和采购链。鼓励跨国公司通过受让股份、买断资产等不同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向国有企业转让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鼓励跨国公司投资改造传统农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建立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跨国公司投资石化、化工、建材等基础产业,投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中西部地区。在排名前500位的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设立投资性公司300家,设立研发中心已达400多家,其中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已超过150家。研发中心从针对中国市场的、改进型的、专有技术的开发,开始转向面向全球制造体系开发新产品。那些较早在中国有较大投资、在中国市场占有较高份额的跨国公司,纷纷追加在中国的投资。汽车、大型IT项目、大型石化项目、手机、制药、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成了跨国公司追加投资最多的领域。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正在进一步调整在中国的经营战略或策略,向在华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地域集中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管理体制一体化发展,世界500大公司在华投资项目达2519个。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制成品的重要制造基地,200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世界比重达7.5%。 

    5.努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特别是投资软环境有了很大改进,这是增强对外资吸引力的根本有效之举。一是对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吸收外商投资政策符合透明度原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或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清理了涉外经济法规2300多件,其中废止了850件,修订了325件。地方政府也按照国务院要求进行有关清理工作。与此同时,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外商投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了一批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的法律法规,如《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等。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审批制度;简化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的审批,减少随意性,减少管理层次,改进外资项目的审批办法;注意保持外商投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平衡条款、“当地含量”条款、出口业绩要求和企业生产计划备案条款等限制,逐步统一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税率,取消各种歧视性政策和差别待遇,加大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采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在新的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就必须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 

    1.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发挥比较优势,带动我国技术、设备、商品和劳务出口。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各种各样的经济技术合作,更多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我国境外投资已具有相当规模。截至2002年底,我国设立境外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为93.4亿美元。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中石油、中石化、华源、海尔、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华为等一批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展境外投资的重点正从港澳、中东、北美等少数地区转移到亚太、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投资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逐步拓宽境外投资领域,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开拓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鼓励企业从初期简单从事进出口贸易、餐饮、劳务承包拓展到投资办厂、境外加工装配、境外资源开发、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供境外咨询服务、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卫星通讯等众多领域。通过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跨国经营,涉及行业包括贸易、工业、农业、资源开发、运输、旅游、咨询、承包劳务等。特别是开发利用国外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等资源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海外开发的油田生产原油1623万吨,超过了国内第三大油田的产量。2001年中俄签署了从俄罗斯到中国输油管道的协议,中国将参与俄罗斯油田的开发。中信集团、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的森工集团也都在非洲、南美、新西兰、俄罗斯等地投资森林开发项目。 

    3.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加大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对外设计咨询、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重点带动成套设备、技术和服务出口的总承包项目、大型工程和交“钥匙”工程,推动对外承包与劳务合作上规模、上档次。鼓励企业采取的承包方式从分包为主逐步向施工总承包和“咨询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承包转变,项目经营方式逐步向项目管理、BOT等高层次发展。据原外经贸部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额1147.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27.2亿美元。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95.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7.6亿美元,外派劳务273.4万人次。目前,我国已有39家企业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杂志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11家进入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商200强。中建、港湾、中油国际、机械设备、上海建工等大型专业工程公司都已进入世界10强。 

    4.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制定促进措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建立企业境外带料加工装配、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出口信贷及出口信用保险、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援外合资合作基金。充分发挥商业贷款、优惠贷款、无息贷款和发展援助的作用,鼓励企业带资承包,在境外承揽大项目。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利用国际商业贷款增加资本金。二是加强信息和政策服务,引导企业选择好目标市场和项目。发挥驻外经商机构、商业行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财务、知识产权和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加快建立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向企业提供境外经营环境、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合作伙伴资质等信息。三是建立保障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充分运用我国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加强多边双边经贸磋商,减少和排除境外各种贸易壁垒。加强领事保护,制定境外企业和人员领事保护实施办法,维护我国境外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经过15年艰苦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国内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在20多年改革开放基础上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起点。一年多来我国在履行承诺的同时开始运用权利,变挑战为机遇,积极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各种权利,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原来担心的农产品、汽车和服务业,不仅没有被冲跨,反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平稳运行。积极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标准等世贸组织规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国内市场按入世承诺有序开放,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正在逐步撤除。在降低关税的同时,非关税壁垒也大为减少。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充满经济活力和投资商机的国家正在世界崛起。

为了实行对外开放,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8. 政府应该对美术馆提供资金支持吗

 日前,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意见,明确2011年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2012年年底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无疑是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在社会各界为此欢呼雀跃的同时,为使这一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各馆免费开放步伐不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各美术馆的实际情况不同,目前免费开放的程度也有差异。  作为国家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的大部分展览目前仍然需要购票参观。近年来,中国美术馆正在逐步扩大免费范围。近日举行的“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就是一次“免费”的艺术盛宴,春节期间引来7万多名观众参观,等待观展的队伍一直延伸到大门外,场面十分火爆。  北京画院美术馆则在销售门票的同时,通过大量发放VIP卡、举办免费活动等形式来逐步扩大免费观展人群。“我们的目的在于,让真正喜欢艺术的人能够亲近艺术。”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  部分省、市级美术馆和艺术馆已经实现了免费开放。湖北美术馆开馆不久即正式施行免费开放政策,刘海粟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省、市级美术馆陆续免费开放。  深圳美术馆是2005年全国第一批免费开放的美术馆之一。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是免费开放,但因为深圳市民生活节奏快,不大热衷看展览,这两年走进美术馆的观众还是太少了。位于深圳的关山月美术馆的情形与此类似。  据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卢炘介绍,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的成员馆中大多数早已免费对外开放,“像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林散之、沙孟海、王个簃、吴茀之、郭味蕖、陆维钊、陆俨少、沈耀初、赖少其、宋文治、程十发等名家馆都是免费开放。”  记者注意到,各地区、各级美术馆的免费程度不同。在美术评论家陈履生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以及各地、各级美术馆自身存在差异,逐步免费开放是明智之举。  门票没了,经费是否少了?  免费开放后,对于差额拨款的美术馆甚至自筹资金的美术馆而言,首先面临的是经费减少的挑战。以上海美术馆为例,该馆是差额拨款的单位,目前门票是20元一张,以每年30万人次买票参观计,亦有几百万元的收入。失去门票收入,对上海美术馆的经营将是不小的考验。  广东美术馆一直以推出高档次的展览在业内著称。目前广东美术馆门票是15元,团体学生票是7元,65岁以上老人免费。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坦言:“门票收入确实是美术馆日常运营的一大经费来源。”目前国家财政给广东美术馆专项出版展览经费每年150万元,这个数额往往办一次重要展览就花完了,门票收入一直被当成一个补充。但他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和省文化厅一定会出台相应措施予以弥补,“免费开放不会影响展览水准。”  罗一平说,对比而言,国外许多美术馆背后都有基金会、财团的支持和运营,比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美国扶持了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但类似制度在中国尚未形成气候。在举办一些档次高、规模大的美术大展时,目前广东美术馆还可以向政府申请专项经费,未来希望能尝试吸纳社会资金。  “从长远的发展来说,这是一项普及文化、普及艺术教育很重要的举措。但是美术馆不仅是展览艺术品的场所,还有研究、收藏、普及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美术馆的经营和发展都需要资金支持。免费以后,仅靠政府出资支持是不够的。”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担忧,免费会使一部分美术馆陷入困境。他建议国家出台配套政策,发动社会力量,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美术馆建设。例如,凡是给予美术馆资金支持的企业,可在税收上给予照顾。这在国外已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卢炘忧心的则是国家下拨办馆经费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有些美术馆的资金补贴来源不是很明确,是中央补还是省里补,还是市、县补?有的市、县比较穷,财政收入不很理想,无疑会影响到当地美术馆的生存和发展。”他建议,下拨经费专款专用,手续要简单明确,防止雁过拔毛。  人数激增,如何管理?  精彩的展览和“免费”的诱惑,必将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美术馆。“免费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什么人都能出入美术馆的话,环境会不会变得拥挤嘈杂?我还能不能安静地欣赏艺术品?”艺术爱好者小刘道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免费开放之前,走进美术馆的大多是专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免费开放之后,任何人都可以走进艺术殿堂,人流激增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诸多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  2008年,福建省博物院试行免费开放,7天内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日均参观人数猛增100倍,导致馆内部分物品受损。这只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初期的一个缩影。  “对于抱有不同目的的进入美术馆的人群,美术馆该如何管理?超大数量的观众,势必影响观赏的环境,也是对美术馆公共管理水平和美术馆硬件设施承载力的考验。”陈履生说。  北京画院美术馆目前仅有46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一楼大厅仅有200多平方米。该馆目前以齐白石作品陈列展为核心,类似美术博物馆。“齐白石展品价值连城,需要恒温恒湿的展藏条件,过多人进出展厅,不仅厅内湿度和温度难以控制,而且二氧化碳过多,也会腐蚀画面,影响藏品的保护。”吴洪亮说。  为确保展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碰到新问题要有新办法。譬如人流剧增,产生的二氧化碳对书画作品就会有腐蚀性,必须有切实有效的措施。书画名作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被损坏了,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至于防盗防火就更得万无一失才行。”卢炘说。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告诉记者,为保证入馆观众的参观效果,“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在春节期间采用了网上预约与现场领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了日参观人数总量。近期全部免费后,中国美术馆将出台新的服务方案,通过入馆观众量实时监测系统,控制展厅流量,确保参观安全。  对于本身就是国家文物保护建筑的上海美术馆等美术馆来说,确保建筑本身和展览作品的安全,“免费”无疑更是严峻的考验。  公众素质参差不齐是隐忧  在采访中,不少美术馆管理人员和专家都提到了公众素质。他们担心的不仅是人流的激增,还有部分观众的素质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艺术教育在我国长期缺失,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赏艺术品,不懂得尊重艺术家的劳动,也不了解看展览的基本规矩。“夏天,特意来美术馆里享受空调福利的人,你让不让他进?有人穿着短裤背心,摇着扇子就进来了,你怎么办?美术馆里有卫生间,有些人进来只为了上卫生间你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陈履生说。  吴洪亮对此很有同感:“北京画院美术馆坐落在居民区里,馆内有空调和免费的饮用水,免费开放后,一些人如果不是来看画的,而是把美术馆当做纳凉休闲的地方,这就会影响看画观众的心情。”  “我曾经和一个开奔驰车的老板一起去看画展,这个老板身价上亿,但是在美术馆门口他却拒绝买票,而是打电话给美术馆的熟人要求免票,实际上一张门票也只有10块钱而已。”版画家应天齐说,“在我看来,这位老板并不是真正喜欢艺术品,至少他对艺术家的作品和美术馆人员的工作是不够尊重的,来看展似乎是给美术馆和艺术家面子。”  一些艺术爱好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记者曾经看到,在美术馆内,一些参观者无视工作人员设置的“安全线”,近距离观赏甚至触摸画作。还有些人在美术馆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观展。为了保护展品和艺术家的权益,许多画展是不允许拍照的,但还是有观众在工作人员再三提醒后悄悄“偷拍”。  让“免费”真正惠及公众  众所周知,目前不仅去多数美术馆看展要买门票,艺术家在美术馆办展也要交场地费。羊毛出在羊身上,观众身上的“羊毛”不能拔了,是否艺术家的办展费会涨呢?艺术评论人吴林田说:“美术馆办展收费,意味着有钱的画家不管画好画差都可以展,而把劣质艺术‘免费’展给大众看,无异是误导大众审美。”  陈履生认为,办好美术馆是为了公众,免票也是为了公众,如何在观众数量增多的同时,不降低服务质量,也是美术馆重点要考虑的课题。  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说,该馆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公共服务的制度和措施。“我们会根据不同展览,配置讲解员、发放展览宣传册页、提供语音导览设备,并在展厅设置了观众留言簿,认真倾听观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范迪安告诉记者,中国美术馆将不断加大对观众的服务内容,包括提高展览水平,在重要展览中提供导览,举办多种形式的公共教育如专家讲座、大中小学生美术实践等活动。  “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在研究新的政策,我们会借鉴一些博物馆和已免费开放的美术馆的做法,如以免费不免票的形式来控制人数、提高安全保护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等,确保观者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参观,同时确保藏品的安全。”吴洪亮说。  免费开放初期,必然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各种服务跟不上、部分游客文明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也让美术馆认识到长期全面免费开放仍需做进一步准备。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找到新思路、新办法。卢炘说:“免费实行后,可区别对待不同的场馆和不同的展览,允许部分收费和限制参观流量。有些没有恒温恒湿条件的场馆,可以局部开放,甚至闭馆。总之,要确保人们看得舒心,藏品展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