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2024-05-19 08:26

1. 论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摘要: 企业技术创新是知识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过程。本文运用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阐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知识管理,提出如何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即:建立便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组织结构,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各种方法来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等对策。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企业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创新,依赖于科学技术。技术已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对减少组织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一、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概述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至今还没有统一界定。综合已有的观点,将知识管理定义为: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
    (二)知识经济下技术创新的特点
    1.技术创新及其扩散的周期日益缩短,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经济的外在体现就是高知识含量产品的出现,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剧烈,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将不断提升、创新,其生命周期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
    2.随着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向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市场或消费者的喜好将转向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上,因此,需要不断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这将大大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如果不提高产品创新的速度,就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3.创新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倍增收益的同时,也存在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技术创新过程中机会成本偏高,创新的投入时间偏长,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进行尝试,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2](三)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1.知识管理有助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来源于知识,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表现形式,技术凭借知识管理而得到创新。对知识源进行合理分析与应用,就可以获得技术创造的多种解决方案,这种合理分析主要依赖于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知识。
    2.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共存。企业的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标志着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并存,作为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生存,这种共生需要宏观介质与微观介质与之匹配,培养共生的环境。[3]3.技术创新的过程实质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创新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转换过程,而知识管理就是对此转换过程的管理。从知识论角度来看,组织的自主技术创新实质上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会有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还能实现企业知识信息的共享、整合及演进。可见,技术创新过程与知识管理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应用 
    (一)技术创新中导入知识管理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引入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不仅会导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变化,而且还导致企业价值观的变化。因此,必须在企业知识管理负责人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导入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导入的流程。在导入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核心过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将直接影响能否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确立核心过程包括:知识的收集、存储、共享、利用、更新等一系列活动。在正式导入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确立每一项具体活动的目标及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导入过程中产生导入偏差。[4]
    (二)构建知识管理平台
    1.构建知识共享及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瞬息万变,需要大量最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输入、共享和输出。同时,技术创新任务的完成需要拥有高度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结合的人员来完成。首先,支持以人为主体管理模式的技术平台。通过此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及时寻找到各种所需的人才,一般采用非信息化技术。其次,支持以信息系统为主体的技术平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使用这类技术时,要注意选择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相适应的技术平台,尤其是各类网络技术的使用;在使用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选择的运用这些技术提供的相应功能。
    2.建立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库。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能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供各种所需的知识。知识库能储存知识并持续更新创新知识。知识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与知识。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以史为鉴将会大大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掌握未来的必备知识,明确发展趋势。能够使企业预测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掌握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使技术发展不至于偏离其发展轨道。
    三是分享组织的内部知识。技术创新过程是个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产生的过程,通过共享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有利于丰富创新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并激发创新人员的激情。四是充分分享个人的内隐知识。个人内隐知识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个人隐性知识的一部分,这部分知识由个人独自拥有,不构成组织知识,这种知识社会化的途径由知识库提供,这样将会使得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的整体容量大大增加。五是使外显的各种文件档案充分共享。知识库常常与其他信息技术相连接,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知识库中的知识将会被不断更新,包括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当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需要可以利用的知识或文件档案时,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分享这些文件档案,从而扩充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库的容量。
    3.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将不断运用新技术、新知识,生产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企业风险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而产生的偏差。由于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会对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形成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为确保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合理地导入知识管理并且取得成效,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
    第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风险识别,包括详细调查风险的存在及产生的根本原因。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一是过程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风险。二是泄密风险。由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各种显性知识,如存在于资料、书本中的知识,这些知识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当这些知识经过加密以后,就成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机密,一旦被泄露,就会给企业技术创新构成巨大的威胁。三是信息风险。信息是用以记载知识并能在人们之间传递的那部分知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不能保持信息网络的畅通,使各种所需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决策者),决策者就难以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就产生了信息风险。四是滞后风险。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且存在知识的时效性与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导致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时陷入盲目,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既要考虑创新的各种要求,还要考虑时间的限制。
    第二,知识管理提供的风险管理技术。知识管理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人员可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随时获取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信息,同时风险管理人员本身还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潜在的各种风险做出客观详尽的分析,选择切实可行而又经济的风险管理方案。另外,充分运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各种信息技术工具,为风险管理人员之间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这样,能促进风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系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并在信息交流中产生新知识。
    第三,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如对创新环境进行控制,制定有效的控制信息沟通方式,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拥有良好的运作机制,大大提高创新系统内部的运作效率,尽可能降低或消除系统内部运作的风险;同时也能削弱外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其次,合理运用风险考量工具系统。针对风险的多样性,需采取不同的工具对其进行考量。通过采用多元化的风险考量工具,从而使风险考量产生的误差降低到最小。由于技术创新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会产生新知识,因此,应采用风险考量工具对新技术、新知识分别加以考量,并做相应的处理。最后,设计风险分析信息系统。
    在风险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在计算机专家和风险分析专家的参与及指导下,充分利用他们的风险管理经验,使其内隐知识外显化到信息系统中,让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充分共享其信息。
     三、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知识管理体系 
    (一)知识管理机制的创建
    知识管理机制由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两部分构成。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组织活动的共享文化、不同的组织团队形成的文化和组织员工相互交流学习的文化,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加强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员工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这样就破除了企业员工的传统个人独占观念。企业制度包括企业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制定和知识资产的确立,加强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并鼓励员工积极共享和学习知识。[5]首先,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合理组织结构。
    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技术创新。为此,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支持。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知识管理活动的专门负责领导,对企业进行的知识管理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成立专业技术小组,确保知识管理相关任务的完成;三是调整传统的组织结构。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管理结构,信息传递速度慢而且容易失真,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打破原有组织结构模式,建立快速反应的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为知识资源的开发及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6]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知识共享创造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实现企业知识充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打造相关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员工知识水平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知识共享才能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同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知识创造热情,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最后,建立科学的知识管理评价体系。只有对知识管理的绩效做出准确度量,才会使员工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现行的财务制度并没有将企业知识资源纳入财务核算体系,很难合理评价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绩效。因此,需要认真研究面向知识管理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建立关于知识管理的评价体系。[7]
    (二)构建知识管理技术平台
    知识管理技术平台主要是使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知识中起作用,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工具实现信息、知识充分共享,知识管理技术平台的建立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企业来说,可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条件下开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的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系统,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及应用,借助特定的文件管理系统或专门的技术工具,实现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论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2. 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长时期忽视知识管理,产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无形知识资产白白流失。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人员流动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资源投人到互不联系的知识研究领域,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许多知识研究没有系统性,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身没有可应用性,根本无法转化。这是我国知识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脱节,忽视人才与知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宏观上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积压,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上述三方面问题在国有企业尤其严重。因此,加强知识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切实重视知识管理。
     确立知识资产价值观 
    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非国有企业在内,对知识资产的认识程度非常低,过度重视“硬件”资产,严重忽视知识资产。这一点无论从企业投入结构来看,还是从企业利益分配结构来看,都是十分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树立知识资产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任何优势,只能出卖劳动力,获取一些就业和工资收入而已。因此,在我国普及知识管理的知识,树立知识资产的价值观,是加速创新的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是知识资产的归属,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还不够,还要增强知识资产转化的能力。这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构建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环境 
    知识的载体包括两种,各种软硬设备和信息知识资料和掌握了知识的人才。前者是显性化或可编码知识的载体,后者是显性化和隐性知识的双重动态载体。人才个体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最活跃的要素,是知识创造的巨大源泉。因此,培养、引入和留住人才,并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知识管理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一个组织的知识资源并不是个体知识资源的简单集合。一个灵活机动的创新组织必须具备在组织内部传播知识的能力,使个体知识能够为整个组织所共享,才能形成组织的整体优势,保持整个组织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组织应该促使知识在内部扩散。
    个体知识的隐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碍着知识的转化和传播。隐性知识是一系列关于个人信仰和个人价值方面的东西,具有思想继承性和知识从浅到深的纵向联系,即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员愿意将其知识传授给他人,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别,隐性知识也远不如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第三者获取。作为组织,必须有目的地对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使更多人掌握少数人具备的隐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扩散必须克服三个障碍:信息和隐性知识的拥有是某种特权和优势的象征,而与其他人共享会使隐性知识拥有者丧失在组织内部的竞争优势,因此,具有隐性知识的个体可能不愿意扩散他的知识;与第一相反,其他人可能因缺乏信息,认识不到作为无形资产的隐性知识的真正价值,从而不愿意投入精力或资本去争取那些虽然十分重要,但自己没有认识到其价值的知识;作为知识的接受方可能会在没有给付的情况下获得相关知识信息,这将进一步促使具有隐性知识积累的个体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可见,作为一个组织,为了促使组织内部个体隐性知识在内部的传播,应该采取一系列长期战略,克服将隐性资产有形化存在的困难。方法之一是建立一个大家对内部知识共享共有的环境。例如,让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组织的任务设计;工作人员在不同部门轮流工作,执行不同的任务,这将有利于一个部门人员的经验与知识传播到其他部门,提高组织内部知识传播的效果;其次是对拥有核心隐性知识的人给予最高的承认,这种承认既有物质方面的,也要有精神方面的。尤其要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感觉到,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适当的人,是自己的责任。
     营造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环境来讲,政府应该创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在价值认同上,在分配机制上,在资源分配和制度安排上,都要向创新倾斜。作为一个组织,应特别注意营造一种具有下列特点的内部环境:在组织的所有层面上建立获取、创造、积累、保护、探索知识的机制。 在这方面,建立一种组织知识评估机制,对知识对组织业绩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最重要的创新环境,表明一个组织对知识的'认知水平。鼓励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 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对充分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确实很重要。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得到成员的充分认可,组织成员才会有归属感,主人感,才能为组织的发展毫无保留地奉献聪明才智。建立良好的交流条件,使员工之间能够具有充分交流的机会,加深相互理解的程度。 这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员工在组织内的交流机会很少。缺乏交流场所和交流气氛,是国内各种组织的弊病。我们更加重视政治学习,轻视员工对组织内部事务的讨论。在一个非民主的氛围下,决策的完全不透明性使得成员难以对组织表现出忠诚,知识和信息扩散必然缺乏基础。
    经常让员工分析组织内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别要使员工理解本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差别,认同组织的管理。这是建立组织隐性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 培育和产生知识专门人才的组织应是充满关爱的组织,它应能激发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具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发生错误与失败。这是营造一种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热心帮助的组织文化所必须的。过去企业管理强调科学管理,将对人的管理,看成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机器部件。这种管理在一定时期内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它抹煞了人的主动创造性和能动性。后来的行为科学注意到人的需要与行为的层次性,并据此开发了管理的新理论,改变了科学管理的死板性。但是到了知识经济阶段,人们的情感需要日益上升,知识创新具有相当的情感成分,因此,知识管理需要更多的情感管理和交流,情商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词汇,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
     建立高素质知识管理专家队伍 
    培养知识管理的专家队伍,尽快研究知识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应该像对待传统产业中的技术管理一样,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创新型组织应该建立知识管理机构,至少是扩大技术管理机构,设立知识主管职位,负责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人员的职责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和研究组织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分析哪些知识已经存在于组织内部,哪些知识组织内没有但可以从组织外获得,哪些知识需要进行新的研究才能获得;对已经有的知识,应该分类理清是谁、在哪里、什么时间发明的,它是如何保持下来和进一步创新的。这是寻求知识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加快知识发展必经途径;严格控制信息和知识外流,并对形成组织竞争优势的知识通过专利或内部严格的保密措施等加以保护。尤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防止核心人才外流,因为人才外流是组织隐性知识外流最主要的渠道;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对知识创新人员,尤其是关系到组织核心隐性技术的人员的招聘、选择、培训、工作评价和制定分配政策等工作时,要有知识管理人员参与评估和考察;为组织各部门之间建立知识沟通与传播渠道,负责内部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使用。在这方面,组织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们自身也要提高知识素质,拓宽知识领域。也许他们并不需要在各领域内都具有研究与创新能力,但需要知道每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规划和实施组织知识库,决定组织内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知识管理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国外也只有少数大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设立了知识主管机构或知识主管人员。因此,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我国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一条途径。

3. 浅谈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企业的管理方式正从生产管理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即企业不再以单纯的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表明本企业的与众不同,而是通过知识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新变化要求企业实行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即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共享和有效的价值转化。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变革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它根源于组织的核心价值。建立一个让组织成员对知识有正面想法、让知识管理与组织现存文化相结合的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高层必须推行特殊的管理手段,以激励组织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和分享,例如鼓励与奖赏知识的创意、发明、贡献、分享、学习等。组织在推行知识管理时,需要注意“文化的变革”,通过适当的管理制度塑造出适合知识管理的文化。但也不能忽略其它相关影响因素,如高层主管的支持、公司对于引进知识管理的基础建设、知识及成员本身的特质等。
     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乐意分享。一个有知识分享文化的组织,其成员会自觉地分享观点、经验和知识,而不是被迫去执行。成功的知识管理首先需要了解员工,并通过组织文化的改造,转变员工的观念,培养“知识分享”的氛围,将知识分享融合在整个组织流程中,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
    2、鼓励学习。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学习的文化。如果组织文化不容许有异见,就会降低员工的学习动机,因而建立起一种鼓励启发式学习而不是被动式教育的文化,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
    3、信赖与合作。一个组织有开放、畅通的沟通环境,给予员工适当的授权,建立起愉快合作与互相学习的文化,知识就容易交流、共享。所以组织应该通过各种机制与途径,鼓励经验的交流,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文化,塑造新型的人际关系。
    4、创新与支持。人们往往把知识视为私有,这就造成员工将创新意见当成自己的资源,不愿与他人分享。因此组织必须提供知识创造与分享的奖励措施,支持员工从事知识创新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如技术工具、专业培训等。
     建立知识共享体系 
    比尔·盖茨说:“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智商。”而企业智商的提高往往取决于企业成员间能否广泛地分享彼此的信息与知识。实施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鼓励员工分享知识。知识分享往往难以自发地开展和完成,企业要努力创建乐意分享的企业文化,同时要有合适的途径来进行知识分享。一方面要借助于合适的信息技术,如公司内部网、办公软件等,另一方面要有适当的部门来推行和组织实施。
     建立知识激励机制 
    知识由人来掌握、创造、开发和应用,知识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将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其管理模式就是“以事就人”,以人为主,人适其所,人尽其才,反映出“人才决定企业前途”的经营理念,因此建立知识激励机制是知识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保证企业已经拥有良好的知识运行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知识绩效机制,如知识成果稽查制度、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促进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并沉淀在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之中,成为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组织企业的知识资源 
    在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物质资源、流动资金和多少市场占有率,知识资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企业知识资源实施有序的组织:
    1、构建企业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构建企业知识地图是形成知识管理氛围的关键因素。
    2、创建企业知识资源库。企业知识资源库用于储存企业中的各类知识,它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管理系统或网站。知识资源库的结构取决于存储知识的内容和类型。知识资源库不仅存储知识的条目,还存储事件、使用记录、来源线索等相关信息;收集各种经验、备选的技术方案和用于支持决策的知识。知识资源库通过模式识别、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知识加以分类,用于提供决策支持。知识资源库可以避免重新获取知识造成的成本,通过对协作提供支持加速创新的速度。
    3、企业知识资源的整合。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集成和再建构,使其提升为新的知识体系。知识整合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企业只有经过知识整合才能进行实质上的知识管理。知识整合需要挖掘企业内各种知识以及相互之间的动态关系,其鲜明特征是知识要素与实践要素的整合,是认识中的实践整合、实践中的认识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总之,通过实施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的知识共享和知识价值的转化,充分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这在信息时代对于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4. 浅析企业新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

    论文关键词: 知识经济;企业管理;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中。在企业管理中应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加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激励制度。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中,企业的活动离不开知识,以知识的获取、储存、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为主线,形成了一个连续和相互衔接的过程,对知识的管理成了管理工作的核心,并把其他的管理工作联结为一体,企业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线。
    1.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成
    (1)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对象。企业知识管理所指的对象是知识,是企业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知识和企业的各种知识活动。知识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和经验总结。现代人的活动无一不是在特定的知识和知识水平的支配下进行的,知识已成为个人和组织生存和发展最内在的力量。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对象,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知识发展的规律,加快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提高员工和组织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知识活动以产出新知识为结果,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依赖每一个员工创造力的发挥,企业知识管理就是要促使每一个员工积极地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并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知识,同时把所有员工的智慧汇集在一起,实现企业知识创新。
    (3)知识活动成为管理的核心。企业知识管理是以知识活动为核心的管理,它抛开了物质的过程,把知识活动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把物流和价值流看作是从属于知识活动过程的东西,研究知识活动的规律并以此构建管理的原理和组织以及相应的方法和体系,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实现企业的各种管理职能。
    (4)依靠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获取、储存、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的过程。企业知识管理必须依靠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获取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多少,企业合理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特定的知识体系就是企业的价值。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以知识的手段和智慧的发挥实现企业的价值。
    2.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
    (1)培养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和灵魂在于创新。在以技术迅速变化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环境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为此必须经常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目标。
    (2)提高企业效率。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努力获取和共享最好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缩短作业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效率取决于对个人和群体创造的知识进行收集、综合并提供给其他人再利用的程度。知识管理必须向个人提供借以发现、挖掘和优化已创造的共同知识的工具,并把它们应用于新流程,解决新问题。
    (3)提高企业的洞察力。因为洞察力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首要变量,所以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在信息不完全和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准确地洞见未来,既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又要有敏锐的预见力,而判断力和预见力就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和经验中的无形智力资产。
    (4)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知识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必须切实运用知识资产管理的体系与方法来管理知识资源,盘活企业知识资产存量,并实现知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而大大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
    3.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则
    (1)积累原则。无论对于组织或个人,知识积累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正是这些信息和知识一点一滴的汇聚,才构成了企业的财富,形成了企业的文化、企业价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一定要注意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首要条件。
    (2)共享原则。知识共享,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知识共享可以使每一个新项目的运行都能建立在企业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
    (3)交流原则。如果企业的知识有积累,能共享,但是没有交流,仍然不能算做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信息和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使知识交流得到启发和提高。
     二、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国的企业虽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企业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是效率不高以及竞争能力不强,在经济活动中导致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低下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传统的管理思想束缚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传统静态的管理模式是固化的,框架性质的程序缺乏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一是以物为本观念突出,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生产资料等管理,对人力资源以及他们的智慧能力只是当作一种静态的生产要素随意安排;二是缺乏系统的管理,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管理的着眼点总是某一单独事物,或是生产、或是营销、或是资金的管理,大多是就事论事,整体化、系统化的考虑不够;三是简单决策,即决策是直观、经验和线性思维的,不经过企业信息部门的整理分析,就进行主观臆断;四是过分依赖技术,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五是创新严重不足,即管理行为的实施、选择基本上是依据经验判断,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某一单位内获得成效,很快就变成一种公认的“经典”作法,容易形成管理定式,在同行业中盲目效仿的情况十分严重,缺乏创新和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能源)己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创新的首要战略因素。中国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对策
    (1)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平台。它是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公司的内部员工之间传播的知识管理技术的集合。企业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建设,最底层是计算机网络和知识库建设,用于知识的存储和共享,为计算机服务层提供服务;第二层是计算机服务层,属于系统软件建设,它相当于一个管理平台,用于支持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第三层次是应用软件层次的建设,是基于第二层管理平台的二次软件开发,属于应用平台,用于面向用户具体知识的分类、传播、共享和应用。
    (2)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通过学习新知识,才能够创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的进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引导员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总结新经验,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所以说,创建学习型组织结构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3)加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环境,建立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需要。要想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必须精缩企业的组织结构,把金字塔式的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变为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这样有利于形成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有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4)完善企业激励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保证组织内部成员各尽所长,使组织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并且能够开发员工的最大潜力。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激励机制,它更加重视的是知识的价值。通过对知识的奖罚制度鼓励员工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
    总之,企业知识管理重视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学习型组织和共享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5. 浅析知识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创新

    1、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内地的经济市场逐渐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在政府推动和企业自身努力下,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着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在企业管理创新内容方面,由单一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向营销管理创新,并进一步向财务管理创新和资本经营创新的方向发展。在企业组织机构方面,以前的生产工厂,加工车间都是归属于政府所有的,而现在已经逐渐转化为股份制公司或者其他经济实体。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企业的管理对象和范围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管理理念也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同时更加注重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提高,许多企业开始注重学习管理新经验,新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培育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塑造充满个性的企业形象,改变了以往万家企业一个面孔的现状。总体来说,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外大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没有找到正确的创新主体,造成创新动力不足;缺乏有目的和针对性强的合理设计;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措施不合理,政府干预过多等。因此在我国,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无论以智力、无形资产、软产品等资源为第一要素,还是对自然资源等经济要素通过科学、合理、优化和集约的配置,都是以实现知识价值为目的。所以,要遵循价值原则。理性原则对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管理创新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全球化、国际化、世界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管理在吸纳和改造资本、技术等方面时,只有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和接纳,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无论是国际间还是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商品交换以及各方面的联系都日益密切,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社会需求一直在变,市场的发展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整个经济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因此管理创新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在全球化中独树一帜。因此管理创新还要遵循发挥优势的原则。
     3、经济时代的管理创新 
    3。1创新管理观念
    创新管理观念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主要是超越传统的经验性思维,开拓眼界,积极的寻找创新的思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需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坚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注重开饭员工的创新能力的开发,促使员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要把人看成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还要同时注重关心人、尊重人和发展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局上做到真正的人本理念,才能更好地完善企业管理理念的`不足,帮助企业实现从传统到先进的转变。总之,企业在管理观念上实现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能充分的发挥创新精神,实现了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和谐共处。
    3。2创新管理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适应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管理方式必然由传统管理转向整合管理。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就必须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创新发展机制,并把企业的经营目标定位在实现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上面,同时整合自身资源优势,优化互补,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协调发展,有机互动,相辅相成进而共同得益。这种管理方式强调管理目标实现的可延伸性。创新管理方式还包括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它是管理决策者智慧的结晶,在管理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制度创新,其他一切创新就难以实施,或者步履艰难。具体来说,制度创新包括: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内部的各类管理制度的创新。
    3。3创新组织形式
    管理组织的创新是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式。传统的组织规模庞大,职权过于集中,组织效率低下,应变能力差,沟通不通畅,不利于员工创新能力的发掘,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形势。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通信和信息革命,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操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的组织成员已经不具备这种先进的知识和素质,进而也就需要企业在管理组织上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变革组织形式,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快速多变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变革的趋势及创新形式,应当是从过去刚性的组织状态转变为柔性的组织状态。企业的机构构成应该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展变化,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要建立一个能够及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机构组织,这样的组织应该懂得通过创新思维的思考和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实现自我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迅速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3。4创新管理知识
    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知识资源及其使用环境进行有效利用和整合的过程。企业通过整合各渠道的信息资源、市场讯息、人才资源等,建立起文化氛围浓厚的企业内部环境,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它强调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经济领域中,文化知识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当今时代中,知识的来源渠道更加广泛,知识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知识创造的速度和更新的速度都是空前绝后的。因此,知识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要素与劳动力、资金、设备等要素相比仍然是核心要素。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它能帮助企业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占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市场领域。所以,企业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因素。
    3。5创新管理目标
    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树立具有更高水平的目标。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进行定位时不仅要看重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看重社会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忽视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能为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把实现自身的经营经济效益与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统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创新经营管理的目标。企业需要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长远,懂的只有实现社会效益才能更好的保证实现经济效益。总之,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要注重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4、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时代发展的速度空前迅速。全球化的脚步逐渐迈进,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再加之市场变动更加难以预测,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只有加大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一个没有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企业,在如今的社会中已毫无竞争力可谈,这样的企业无法跟进时代的潮流,也就只能被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抛在身后。而借助于创新的企业能在市场的无限变化中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特色,只要在市场上出现,就能获得极大的经济利润,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进而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因此,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懂得创新,创新才是管理的灵魂。综上所述,未来的企业管理中人才和科技要素的作用不断提高。知识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在效益模式上,将根据市场的变化,寻找新的突破口;在文化模式上,向满足人的社会需求和自我需求的方向发展;在制度模式上,探索平等和效率高度结合的新的权力结构;在组织模式上,向更为灵活的、体现新价值观的组织形式过度。

浅析知识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创新

6. 知识管理战略的构建

 个人之间的知识转移涉及到如何使组织中雇员之间的沟通达到最好,其中的战略问题是如何提高组织中人们的知识转移能力?最关键的问题也许就是组织中的信任,即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分享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结果在于企业如何开展信任度的建立、促进团队活动、工作轮换、师徒安排等。 大部分企业中都存在上述九种知识转移,它们常常包含在一个连贯的战略中,但是企业中还存在很多与之相抵触的现象,比如:许多企业还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系统或者公司文化阻止这种价值创造过程。从个人的观点来看,知识分享也许意味着损失,如工作机会的丧失、外部性和失去重视,如果组织的气氛是高度竞争性的,那么投资在一个复杂的IT系统进行知识共享就是毫无意义的,共享的只会是垃圾;鼓励个人竞争的报酬系统会极大地阻碍知识共享的努力;缺乏标准或者分类不清也会减少文档处理系统的价值;禁止商业秘密共享的红头文件也会使与顾客共享知识的计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7.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全面开花结果,最关键的要素是专业的知识管理者。企业在开展知识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建立专门知识管理人员和机构对其负责,把知识管理工作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考虑,从而实现其知识管理的持续改善,将知识管理真正固化为组织核心能力构建的长效工具、方法和机制。 

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培养专业知识管理者,若恩首先针对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先进知识管理方法论的培训,对标世界一流公司,建立企业知识从业者的多层次专业培养体系。若恩联合国际知识管理协会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知识管理通用模型、知识管理框架,以及KMBOK知识方法论,并通过标杆管理、知识审计、知识管理绩效考核等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管理战略。

在此基础上,若恩拥有以国内外资深知识管理专家为主导的咨询团队。背靠国际知识管理协会以其十数年的先进理念为基础,以丰富的国际化知识管理咨询经验为基础,为企业制定个性化的知识管理战略。

若恩深度的融合了国际知识管理协会关于知识管理核心思想。基于微软先进的SharePoint 平台,实现了国际知识管理协会15大知识管理模块的落地。若恩的知识管理系统有别于国内现有的简单的知识管理模块,通过与业务的完美结合,提升企业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8. 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知识管理研究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已从有形的土地、设备和资本等转移至增值能力高、模仿难度大、动态性强的知识,知识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文章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战略性的知识管理,分析了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强化知识管理的主要战略思路,为企业知识管理并应用知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一种思维模式。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竞争优势
     一、引言 
    全球化经济时代面对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逐步认识到其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它们所拥有的知识, 知识地位的变化凸显了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在快速变化的战略环境下, 对知识资源开发、管理、运用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目前, 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界最热门的管理变革之一, 但是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绩效却不尽如人意。据有关资料表明, 只有6%的企业认为自己从知识管理活动中获得巨大收益。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许多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认识含糊不清, 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更多地偏重对技术解决方案、企业知识特征及知识创新的研究, 缺乏对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研究。为此, 本文将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有关问题。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多年以来, 对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表明, 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资源, 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Prahalad 和Hamell 早在19xx 年就已经明确指出:“核心能力是组织的积累性的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集成的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无论是“生产技能”、“技术流派”、还是“积累性学识”, 都是“知识”的一种。Teece 等人( 19xx) 则认为:“企业通过学习和知识积累等不断培养新的核心能力的动态能力, 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可见,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系统, 企业知识的竞争力和对知识管理的能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长久保持的关键。本文将从最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的企业文化力、学习力与创新力等方面来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互动关系。
    1、 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文化力的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静态看是一种实力、一种结果; 从动态看是一种行动、一种过程, 是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水乳交融、相辅相承发挥作用的过程。文化是以价值标准、行为习惯为核心的概念, 是人类能力高度发展的标志。文化以其独特性为人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竞争资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惯例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华,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几乎所有推行知识管理的企业都认为知识管理不只是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而是建立在全组织范围内、渗透于组织每一方面的学习型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与塑造的实践证明, 没有知识的获取—— 处理—— 传递—— 应用过程, 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而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也就不可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要求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组织, 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认为:“当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 学习的能力也更要增强”。他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引用壳牌石油公司企划主任德格的话说:“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或许是具有的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因此, 组织学习, 创建学习型组织, 通过不断学习、团队学习和系统学习, 使企业的运行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对活化企业的内部资源, 适应环境的变化, 培育核心能力, 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企业学习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开发与共享,通过知识管理可以使企业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
    3、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创新力的提升。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和灵魂在于创新, 创新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增加知识总量, 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构建企业的知识库, 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知识共享, 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 交流思想, 引发创意; 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方法, 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活动中来, 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培养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强化知识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知识管理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有着深刻和积极的作用, 但从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实践运作来看,分散、盲目、零乱的知识管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业只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知识管理, 才能真正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 依靠知识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只有适应、满足顾客对价值的需求, 才能生存和发展; 只有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的价值, 才能创造竞争优势, 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核心内容。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一般通过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或通过差异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 而忽视依靠知识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那么知识管理如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为企业增加收入? 企业可以通过加快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和流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好处是通过降低知识获取的成本来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因而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企业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被编码的知识, 其特点是容易交流和转移。与显性知识相比, 隐性知识是直觉性的和不能被明确表述出来的知识, 如企业员工的技术专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层的领导能力和洞察能力等。在没有知识携带者( 认知主体) 参与的情况下, 这类知识很难被交流、理解和共享。所以, 企业要通过各种方法, 加快企业成员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成功实现知识的转化, 不断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 将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 进而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竞争优势。
    2、 注重稀有性知识的识别与创造。许多企业都善于积累和创造知识, 但如果许多相互竞争的企业拥有同样的知识, 则这样的知识不能为其中的任何一个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相互竞争的企业拥有同质的、有价值的知识, 最多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不至于处于劣势。所以, 如果企业拥有的知识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则这样的知识必须是企业特有的、独特的、有价值的知识。许多企业已经发展出了获取知识的文化, 但没有发展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和制度保证, 由于知识通常被视为权力的象征, 员工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在企业扩散和转移, 企业不能利用知识的独特价值。如果企业要提高生产率, 增强竞争优势, 就必须要发展出具有独特的、企业所特有的'知识, 并且能够利用这些独特的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能够识别出对自己最重要的和最有价值的、真正稀有的知识。
    3、塑造难以模仿的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企业塑造一个知识共享型的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形成的, 深深印上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 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因此, 有价值的、特有的知识在短期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 但如果其它企业可以模仿这些知识, 那么这些稀有的知识不再能够为企业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必须发展和培育出难以模仿的资源, 即独特的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独特的企业文化, 这个企业文化是其它竞争者难以模仿的, 因此, 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
    4、 实施以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管理战略。实施知识管理并将之纳入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需要系统的、有机的知识观, 其中实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管理战略, 如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 将为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基础, 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许许多多因素对企业创新的过程、机制、模式、政策和绩效有影响。因此, 在技术和市场剧烈动荡的环境下, 企业只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着力发展基于核心能力的全面创新管理, 才能快速稳健地提升核心能力。
    5、重视知识型团队和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核心能力的人才载体主要是高素质企业家、技术顶尖人才、管理顶尖人才、营销顶尖人才、工程技术骨干。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个体智力资本、团队智力资本、组织资本的竞争, 因此企业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吸引、培育、发展和凝聚人才, 特别是顶尖人才的策略。特别是要制定和执行环境战略、成长战略、支持战略、关系战略、补偿战略、并通过文化整合,以留住优秀人才。同时,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加强知识型团队和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和增强组织资本。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知识已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最大限度地掌握、利用、整合和创新知识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研究表明, 将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向知识管理, 就是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通过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 很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 增加企业内部知识的存量与价值, 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升企业个体成员与整个组织的能力, 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