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他之心来经营事业

2024-05-17 15:11

1. 以利他之心来经营事业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扬起的风帆上,因为布满了孔洞,任凭「他力之风」如何吹刮,那风都从孔洞中穿过,无论风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会前行。与此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扬起风帆,就能饱受他力之风的恩惠,一帆风顺,在茫茫大海中破浪疾驰。日航重建的奇迹般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我在日航重建之际,「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也就是所谓「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动力。
  经常有人这么说:「靠利他之心真的能够经营好企业吗?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不就是利己的欲望吗?」确实,「想要赚更多的钱」、「要想过更富裕的生活」,利己的欲望在创业的时候,可以起到发动机那样巨大的作用,能把事业引向成功,这也是事实。
  然而,仅仅依靠利己欲望经营企业的人,他们的成功决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如果一切策略的目的全都集中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一点上,那么竞争对手也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以牙还牙,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结果双方必将发生摩擦和争斗。
  还有,在利己的欲望下获得成功,这种成功越大,经营者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傲慢不逊。他们会忽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忘我奉献的员工,不把员工的努力和贡献放在眼里。经营者忘记了谦虚,企业内部就会产生不协调的声音,最后甚至会将企业引向破灭。
  这样的企业家经历艰辛,创建了出类拔萃的公司,但过了不久,他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致使企业衰落,也玷污了自己的晚节。
   
  相反,在做生意时,加入体谅他人、利他的思想,对方也会好意相报,结果双方得利,皆大欢喜。当然,我所说的「利他」,并不是损己利他,并不是要通过损害自己来让对方获利,决不是这个意思。所谓「自利·利他」,就是为了自己获利而采取的行动,必须同时让他人、让对方也获利。自己赚钱,对方也赚钱。这才是真正的经商,才是健康的商业社会的基本原理。
  超越时代和国界,所谓经营,所谓商业,必须基于「自利·利他」这种思维方式。这种以利他之心为本的经营,在京瓷和KDDI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日航的重建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努力以这种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就一定能够引导企业不断成长发展。这是超越行业、超越国界的「真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以利他之心来经营事业

2. 利他之心,成就本我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大自然“无我利他”的特性成就了地久天长。影射到人生的发展中,放下私利,为众生做事,此为利他。很多人以为,利他就是不争不抢,似乎还有一种软弱的意味。但其实,利他反而意味着你需要更独立和勇敢的能力和更宽容的心态。利他,才是一种人生格局。
  
 给别人以关怀体谅,为他人尽力,好报一定会返回到自己身上。积善行,思利他就是救助自己。
  
 稻盛和夫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一手创办了京瓷和KDDI电信两家世界500强公司。1986年,日本移动通信实现自由化,车载电话开始出现,稻盛和夫敏锐地预见到无线电话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稻盛和夫向邮政省提出申请,要求由他创建的第二电电集团参与车载电话事业。当时,以丰田 汽车 为中心的企业集团也提出要参与车载电话事业。两家公司要求参与竞争,矛盾不断。当时的频率只有十兆频,将这十兆频一分为二的话,许多民众将无法使用。于是,邮政省决定将日本列岛按地区划分。当时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移动通信公司(IDO),瞄准东京及名古屋地区,这是日本经济的大动脉。面对这一境况,稻盛和夫选择退出主干线的竞争,转而在关西赛拉路开始,建立了8家电话公司。随后,赛拉路公司在销售总额和利润方面都取得了日本移动通信领域望尘莫及的好业绩。虽然日本移动通信公司拿下来主干线,但是赛拉路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却远超日本移动通信公司。
  
 对此,稻盛和夫提到,这种选择既不是正确判断的结果,也不是抽签的结果,只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的争夺和冲突中,做出的一个让步。在他看来,“损而后得,负而后胜”。在双方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肯妥协的时候,为了大众的利益,有必要做出妥协。而做出妥协后的成功,不仅仅是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天的眷顾。
  
 《生命摆渡人》一书真实地记录下了今年疫情期间,一名叫做汪勇的武汉快递小哥如何从一个志愿者逐步搭建起一条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线。大年三十的晚上,身处武汉的快递小哥汪勇看到了一条朋友圈:金银潭医院的医生护士求助,需要车将他们送到盘龙城。汪勇做了半天心理斗争,最终瞒着家人出了门。送金银潭医院护士回家后,群里的用车需求还在不停出现。双腿发抖的汪勇决定继续接送别的医护人员。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他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超过30人次。医院的用车需求越来越多,他开始把金银潭医院需要用车的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招募志愿者。没过多久,二三十人的车队很快组建了起来。
  
 在逐步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汪勇得知,一些援鄂医疗队夜班休息时没有饭吃,就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方便面,医护人员吃了一周后发了个朋友圈:“好想吃大米饭啊!”这让汪勇很受触动。汪勇开始联系餐馆订餐,得知是要为医务人员供餐,不少老板直接说“给你,不要钱”。由于缺乏资金,没法给医院免费,汪勇就只收食材费,自己还贴了不少钱,共计解决了7800名医护人员的用餐问题。
  
 从一个快递小哥,到“一呼百应”的后勤保障线队长,汪勇在短短一个月凭借一己之力搭建起生命的保障线。“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去办”是他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他不愿意自己被称为英雄,更愿意说自己只是一个组局者。“我们能做得不多,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做的就是后勤,能把他们的后勤保障好,他们就不用操心了。”
  
 也许,汪勇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只是对面对层出不穷的情况而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被激发出来的“利他之心”却帮助了那么多人。
  
 稻盛和夫曾说,“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以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无论是稻盛和夫、汪勇,还是平凡的普通人,我们的利他之心不一定都是要干恢弘壮阔的事业,而是在平淡如水的工作与生活中,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保持着纯真的利他之心,而美好的结果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显现。

3. 利他之心,终利己

2021/7/8  日更37/100
                                          
 
  
  
 几年前看过一个故事,印象深刻:
  
 一位在班里成绩中等的女孩,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乐观幽默,理想也很朴实,却被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为班长。
  
 老师很惊讶,对女孩的妈妈说:你的女儿成绩中等,但是非常优秀,我上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是当年参加了抗洪抢险的英雄。
  
 妈妈对女儿开玩笑:你要比上英雄了。
  
 女儿认真看着妈妈,回答:有一句名言说,当英雄路过时,总要有人在路边鼓掌。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女孩愿意为英雄鼓掌,反而让自己成了英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
  
 
  
  
 
  
  
 老子以天地为形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天和地之所以能长久,皆因其不自私,利万物而不求回报  ,获得万物的敬畏和敬仰之心。有智慧的领导者亦如此,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推崇和爱戴,被推上更高的位置。
  
 
  
  
 
  
  
  1、在商业中,拥有生命力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个利他的使命。 
  
 马爸爸创建淘宝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彼得蒂尔创建PayPal的使命是:解决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付难题。
  
 樊登读书的使命是:带领全中国3亿人一起读书(读书点亮生活)。
  
 ......
  
 这些使命,从利他出发,更容易吸引有志之人集结在一起共同推动目标,最终实现双赢。
  
 哪怕只是经营一个小店,也是如此,如果老板从有利顾客的角度出发,提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童叟无欺,坚守初心,久而久之,大家都信任这家店,财源自然滚滚来。
  
 
  
  
  2、受人爱戴的领袖和领导,都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毛主席便是最好的代表,忧国忧民,为了人民的解放而奋斗,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类出色的领袖,公司的领导者,无不如此。
  
 我曾经遇到一位领导,遇事优先考虑下属,为下属争取各种福利,所以,下属们工作都很积极,主动性很高。领导自己也乐得轻松,无需操任何心。
  
 
  
  
 所以,利他之心,能实现双赢;不自私的人,更容易成就自己的私心。
  
 万事万物皆如此。
  
 
  
  
 
  
  
 囚徒困境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先恐后地出卖对方,最终都没有获得最优的结果,两败俱伤。
  
   突破囚徒困境的关键,就是以对方的利益为先,如果两个人都这么干,剧情就会反转,变成双赢。  
  
   可见,囚徒困境与双赢思维,只是一念之差。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然而,这“一念”很难转变,故圣人终究寥寥无几。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成不了圣人,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利他之心。  
  
 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只要稍微换位思考,兼顾一下他人的利益,就不会变得自私自利,还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获得对方的信任,长久的合作等等。
  
 请牢记: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利他终利己!  
  
 
  
  
 文/我若盛开

利他之心,终利己

4. 《心》:利他之心,让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

十年前,稻盛和夫老先生在80岁的年纪,帮助当时濒临绝望的日本航空起死回生,创造了一个逆天神话。这之中的秘笈就是“利他之心”,他把每一位员工的幸福都放在了心上,让经营者与员工之间的心灵产生了共鸣,与员工一起商讨对策,形成共同经营理念,让人人都成为公司的主人,这才使得这家航空公司起死回生。
  
 稻盛哲学的核心精神就是“利他”。事实上,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人生就是通过改“心”才帮助他收获了圆满人生。特别是当他开始主动在利他方向上去努力思考与行动时,他的人生就进入了正向循环。
  
 那么持有一颗利他心,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呢?下面我会从三点来谈下我自己的感悟。
  
  01.    做事情要有善良的动机。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学生深夜回家,而后面的汽车则缓慢地开着,用灯光帮他照亮了回家的路。这个司机完全就是基于一个善良的动机,才会去做这件事。而《解忧杂货店》里的浪矢老爷爷,用书信的方式解决别人的烦恼,更是因为他有一颗极致的利他心,才会产生这样善良的动机,去做出这样温暖的事情。
  
 《心》这本书认为只要做事情的动机是善意的,事情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是邪恶或者极度利己的,那么无论怎样努力,事情都无法顺利进行。这就像建造一个房子一样,如果地基是好的,那么上面就可以建造宏伟的建筑;反之,如果地基不牢靠,那无论再豪华的房屋也会倒塌。
  
 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有一个善良的、好的动机;而不要去做那些只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
  
  02.    为身边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好像很久没给年迈的奶奶打电话了,很久没去看望父母了,很久没陪我的小猫好好玩半天了…..其实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我却没有去做,看完这本书的这部分之后,我不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反思。我想,明天,就改进这一切吧。那你们呢?你们有没有一些能为身边人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没有去做?
  
 《心》这本书告诉我们,“利他”的意思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如果在家里,就为家人做些让他们幸福的事情;如果在工作,就为同事或者客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多小的行为,只要有利于他人,都是利他行为,也是利他心的美丽体现。
  
  03.    利他行为会让自己受益。 
  
 李嘉诚曾经告诫子女:“当你觉得你和别人分享是五五开,你可以尝试给他六,自己拿回四成就够了。”而古茗茶饮的创始人王云安在遇到品牌供应商与自己利益冲突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对方的利益,加盟店里赚取的利润都比他的多。看来,利他心也能帮助我们成就一番事业。
  
 《心》认为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因为宇宙中俨然存在着这样的因果法则。也就是说,通过利他,利己的道路也更加顺利了。
  
  写在最后 
  
 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持有“利他心”的人。比如我们可以不要随地乱扔垃圾造成别人困扰,帮助家人做些随手可以做的小事,倾听朋友诉说烦恼,为陌生人让路等等,这些都是利他心的体现,而这些善意行为也会帮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逐渐顺畅。
  
 抱持利他心,让自己的道路更加顺畅。

5. 行利他之事,才能成利己之实

拜读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所著的《市场的逻辑(第三版)》,以期看透市场的盘根错节和底层逻辑。 
                                          
 这并不是在否定宗教与人们对于伦理的追求,只是说其与市场本身是一样,有使人向善的行为。
  
 不同之处在于,宗教和伦理是从人心的角度做考量,而市场是从人的行为做考量。市场的角度可谓是 “原迹不原心” ,也就是不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而是看一个人实际做的事是否向善,是否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写道,在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不是恶的行为,相反,当一个人在市场竞争中追求自身利益时,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他直接去追求社会利益时还要大,还要好。
  
 亚当·斯密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变化,现实中也确实如此。以计划经济为例,很难说计划经济的初心不好,可实际执行带来的却是灾难,是事与愿违的结果。而那些卖水果、卖熟食、卖百货的人,出发点不过是自己赚钱,但只要是出于自愿的交易,促使他必须做出,别人更喜欢的水果、熟食或百货才能因此赚钱。
  
 当然,市场上不乏有许多乱象,可这些乱象的缘由是因为部分人的无知与短视,大智慧者看得长远,耍小聪明看得短视,这是人和人间的最大区别。而市场经济另一个特点,只有在市场竞争中着眼于长远利益的人,才能真正赚大钱,所以在市场经济中,越是做大生意的人,越是注重自己的名声,如我们之前所说,你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决定你有多大的规模。
  
 一瓶饮料,具体是谁生产的,具体经过了哪些员工的手,我们并不清楚,甚至这家饮料公司的老板我们也不认识,可为什么我们能放心的买来喝呢?就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正向激励,让企业家的  利己之心,一定得变成利人之行,才得以获利 。
  
  张维迎教授总结道, 伦理、宗教、哲学,与市场经济并无矛盾,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许多学科的不同也是同样,不是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是研究方法的不同。伦理、宗教、哲学很重要,能让人们懂得长远利益的价值所在,市场也很重要,能让真正为社会提供长远利益者因此获得正向激励。
  
 劝导人们行善最有效方法可能就是让他们知道: 行利他之事,才能成利己之实 。并且,给予其恰如其分的报偿。

行利他之事,才能成利己之实

6. 利他之心在工作中的运用

前几天听一朋友诉苦,说在工作中与服刑人员发生口角,服刑人员竟然当众扬言日后要进行报复。我理解朋友的工作,是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是对服刑人员进行矫正的工作。由于对该服刑人员进行了二次警告,如果再次发出书面警告,其将被送回监狱蹲牢房。社区矫正工作是把犯罪比较轻微的罪犯放在社区进行监管,于行为,于心理上进行矫正,矫正期满解除,回归社会做一名合法公民。工作的细节有国家相关规定,每月回来学习、汇报思想、参加公益劳动等等,听了诉苦,我有一些感想,或许是我们少了一颗利他的心呢?我们怎么样从利他的角度去工作,服刑人员才会服管呢?
  
  
 一颗利他之心可以说是非常健康的心态,能让我们活得健康长寿和接近内心最真实的快乐,对成长和修行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入菩萨行论》中有言, 有了一颗利他之心,面对一切就会有一种随缘的感觉;而没有利他之心,自私心就会越来越顽固,因此会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人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缺陷、痛苦,应常常去反思自己,学着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利他之心就会显现,所谓的烦忧也会自然减少。
  
 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有这么一句话:“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说的就是只要人人都去关心社会,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便是我们说的利他精神,当人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学会从利益他人的角度出发,不仅自己感到幸福,也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从而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如今,我们的矫正工作是帮助服刑人员回归到普通公民的正常生活,而非像关在监狱里面一样全天限制他的自由,帮助他,也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起码,他今天所有的劳动所得,还是自己的,如果送回监狱,劳动就是劳动,成果全部是国家的。

7.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读了稻盛和夫的《心》的前言,先生提出的利他精神就是宇宙的本质,也是帮助自己与他人去实现幸福的过程,也映射出了利他之心的灵魂的美好。
  
  
 01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在书中稻盛先生认为“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他认为我们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有我们的内心所塑造,内心的想法可以影响和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
  
  
 大学刚毕业,他的工作艰苦且糟糕,也曾怨天尤人,苦闷彷徨,然而他却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既然无路可走,那就干脆洗心革面,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吧。
  
  
 休眠的种子,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开始复苏、萌芽。
  
  
 最终的结果,他的命运由此开始逆转,一直以来都挫折不断的人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顺境。
  
  
 仅仅是改变了自己的心态,改变了思维方式,自己的人生就换然一新。
  
  
 02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内心描绘什么景象,就会在人生中如实再现。
  
  
 想拥有怎样的思想,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这些都是决定人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心灵塑造现实,心灵驱动现实。
  
  
 往往内心越恐惧什么,却偏偏就会落在了你的身上什么。所以应该战胜自己的怯懦和利己思想,以利他之心的胸怀去待人接物,好运就会和你不期而遇。
  
  
 03  善意的动机,引导事业走向成功
  
  
 时时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私心?动机良善吗?”反复的追问自己是否拥有一颗正直的心。
  
  
 在开创事业,或者挑战新的工作时,都要反复去思考,是否对世人有利,是否有利他的行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无一例外的事业,终会获得成功。
  
  
 深深的懂得了“善意的动机”,对每项工作和社会都有着关联的重大意义,我们事业上的成功,就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信心和效益。
  
  
 写到最后
  
  
 忘我的,倾尽全力去工作的时候,任何外界不入耳没有必要听到的声音,都被拒之门外。从而可以享受自己安静而专注的时间和环境,静下心来,潜心写作。
  
  
 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时刻怀有利他之心,对生活不抱怨,常思考,内心永远怀揣一份美好的憧憬和理想,所有的成功就会在那份期待中一一光顾,实现。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