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调查报告

2024-05-17 16:02

1. 中国地理调查报告

本次沿河考察,我们小组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条河涌,这条涌叫龙华涌.我们观察了水的颜色,水的颜色呈黑色,河水十分混浊.放眼望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水面漂浮着许多塑料胶袋,一些喝完的汽水罐,还有附近居民扔出的一些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严重影响了水的质量,河岸植被较多,两岸种植了许多柳树和榕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据我们调查所得,沿河发现有风扇厂,五金厂,塑料厂,等大型工厂企业,这些工厂向河涌排放污水,还把一些没有用的垃圾向河涌倾倒.沿河两岸发现有26个大的废水排污口,而小的废水排污口却数也数不清,其中工厂废水排污口大约有15个左右,而城市废水排污口就到处可见,多得数不清.沿河调查没有发现粪堆,茅缸和厕所等现象,只是发现一些民房向河涌排放粪堆,而且这现象还较为严重.所以河涌没有发展水产养殖,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 
提出问题:河涌污染如此严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吗 会的.河涌污染如此严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1)河水被污染了,影响了河里的鱼虾,人们吃了受污染的鱼虾容易中毒;(2)喝水散发出的臭味,会影响人的呼吸道功能;(3)容易滋生蚊虫,很容易传染病毒. 
改善措施:通过我们小组讨论,我们认为整理河涌有效的方法是:(1)通过媒体,电视,讲座等形式向全体居民宣传和教育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提倡居民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把工厂的污水先引向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水处理厂把水净化后再通过排水口把水排进河涌里;(3)定期清理河涌上漂浮物,设置一些宣传牌放在河岸边,告诉人们不要扔垃圾,多设一些垃圾桶在河岸边,有了足够的垃圾桶人们就不会乱扔垃圾了;(4)定期检查工厂,家庭是否向河涌排放污水,有的则勒令其整理,执行谁开发水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并依次治理水污染问题,暮求将这条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河涌变成一条清澈,碧蓝的河涌,让它长流不息,为人们作出贡献

中国地理调查报告

2. 地理调查报告咋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3. 地理调查报告怎么写嘞

我这里有一份调查报告格式和要做的内容,你可以参考下吧!
    一.实践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 
    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二、撰写实践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实践报告的写作细则 

1.书写 
    实践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兰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实践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实践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实践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实践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7.注释 
    实践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插图一律插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并著名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11.参考文献 [Page]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的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国人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地理调查报告怎么写嘞

4. 有没有地理调查报告?

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为此,我通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调查结论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

5. 地理实践调查报告

渗透新课改 地理社会实践调查结硕果 
 
 
 
  本报讯(王怀福 李建伟 见习记者 刘娟) 近年来,眉山一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将社会实践作为教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在眉山一中校报《一苑中》最近两期(79期、80期)校报上,刊载了十三篇该校学生地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中的一篇《眉山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调查报告·2011级16班万艳玲等》已被我国地理教育核心期刊《地理教育》2010年6期录用。类似的文章,还有30多篇。

  一些学生感言:这样的研究是许多学生第一次脱离父母、脱离学校老师所开展的社会活动,会让同学们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知道该怎样去待人接物,能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调查,特别是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样培养了学生们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打字、制表、绘图能力。

  从实践的角度来学习地理,加深了对地理区位选择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丰富了课外知识,锻炼参与社会实践的胆量,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初步了解了市场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同学们走向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地理实践调查报告

6. 关于地理的人口调查报告

你好,这个吗?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9日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  区 人口数(人) 比重(%)
  2000年 2010年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内蒙古自治区 24706321  1.88 1.84
  辽宁省 43746323  3.35 3.27
  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
  黑龙江省 38312224  2.91 2.86
  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
  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
  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
  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
  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
  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
  山东省 95793065  7.17 7.15
  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
  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
  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
  广东省 104303132  6.83 7.79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
  重庆市 28846170  2.44 2.15
  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
  贵州省 34746468  2.78 2.59
  云南省 45966239  3.39 3.43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
  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
  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
  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0.44 0.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
  现役军人 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2011年5月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平均减少0.35%。
  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为8998170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3.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632394人,减少1.1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59659人,增长1.12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36824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90450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80568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784652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470人上升为66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587人上升为1124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358人上升为3488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2960人下降为34627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3770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984246人,文盲率由7.64 %下降为5.44%,下降2.20个百分点。
  七、分地区常住人口
  地区、城乡的常住人口公布如下:
  地 区 人口数(人) 比重(%)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四川省 80418200 100.00 166
  成都市 14047625 17.47  1171
  自贡市 2678898 3.33  670
  攀枝花 1214121 1.51  173
  泸州市 4218426 5.25  352
  德阳市 3615759 4.50  603
  绵阳市 4613862 5.74  231
  广元市 2484123 3.09  155
  遂宁市 3252551 4.04  651
  内江市 3702847 4.60  741
  乐山市 3235756 4.02  249
  南充市 6278622 7.81  523
  眉山市 2950548 3.67  422
  宜宾市 4472001 5.56  344
  广安市 3205476 3.99  534
  达州市 5468092 6.80  342
  雅安市 1507264 1.87  100
  巴中市 3283771 4.08  274
  资阳市 3665064 4.56  458
  阿坝州 898713 1.12  11
  甘孜州 1091872 1.36  7
  凉山州 4532809 5.64  76
  八、城乡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32312033人,占40.18%,乡村人口为48106167人,占59.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081682人,乡村人口减少1295441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9个百分点。
  九、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地区 常住人口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四川省 80418200 718280  532567 8.93  6.62  2.31
  成都市 14047625 95109  67860 6.77  4.83  1.94
  自贡市 2678898 22323  20603 8.33  7.69  0.64
  攀枝花 1214121 10445  5317 8.60  4.38  4.22
  泸州市 4218426 41588  32092 9.86  7.61  2.25
  德阳市 3615759 28291  25857 7.82  7.15  0.67
  绵阳市 4613862 38424  34471 8.33  7.47  0.86
  广元市 2484123 22469  19062 9.05  7.67  1.37
  遂宁市 3252551 23399  19661 7.19  6.04  1.15
  内江市 3702847 34055  26455 9.20  7.14  2.05
  乐山市 3235756 26137  21731 8.08  6.72  1.36
  南充市 6278622 47230  39258 7.52  6.25  1.27
  眉山市 2950548 27884  22176 9.45  7.52  1.93
  宜宾市 4472001 54174  35657 12.11  7.97  4.14
  广安市 3205476 28388  27204 8.86  8.49  0.37
  达州市 5468092 52079  40137 9.52  7.34  2.18
  雅安市 1507264 14041 8748 9.32  5.80  3.51
  巴中市 3283771 32157  16828 9.79  5.12  4.67
  资阳市 3665064 31890  31934 8.70  8.71  -0.01
  阿坝州 898713 8887  4245 9.89  4.72  5.17
  甘孜州 1091872 13839  6462 12.67  5.92  6.76
  凉山州 4532809 65471  26809 14.44  5.91  8.53

  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成都市统计局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140476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442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3353人,增长24.93%。年平均增长2.25%。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123544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7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138723人,占50.82%;女性人口为6908902人,占49.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下降为103.33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36850人,占10.94%;15-64岁人口为11146427 人,占79.35%;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48人,占9.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5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920686人,占99.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4157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35325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4683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340743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7237人上升为1666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274人上升为1675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480人上升为352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4900人下降为2425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4727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6788人,文盲率[5]由3.68%下降为2.78%,下降0.9个百分点。

7. 地理考察报告怎么写

地理考察程序通常分为预察和正式考察两个步骤。预察是在正式考察以前,对考察地区的资料、交通、物资供应等多方面情况作初步了解,为制定考察路线和考察计划提供依据。正式考察包括室内准备、野外作业和室内总结等阶段。室内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

①搜集、分析已有的文字材料和图件,包括航空、航天图像和地图资料;

②对航空、航天图像进行判读,初步确定考察区的一般地理规律,提出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

③编制工作底图和考察大纲;

④确定考察路线和典型考察地段,确定采样点;

⑤列出考察报告提纲初稿。野外作业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核对、充实室内图像和地图判读结果;②采集标本、样品;③记载沿线考察情况,初步编绘考察区基本图件;④搜集考察报告所需的各种文字资料,进行必要的访问、调查。室内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样品、标本的鉴定、分析和化验;②编制所需要的图件;③进行综合分析,编写书面报告

地理考察报告怎么写

8. 地理400字调查分析报告

水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落实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的治水
思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树立“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
护,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编制全省水
资源保护规划、河道排污的监测监督管理和淮河及沙颍河水污染联防等工作为重点,全
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带,境内有江、淮、黄、海四大水系,气
候和地理位置特殊,是全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同时,河南省又是一个水污染严重的省
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在全省四大流域5094公里河段上进行监测,占全省河长25453公
里的20%。2000年监测结果表明:全年期水质符合和优于三类标准的河流长度仅有1401
公里,占27.5%,也就是说,全省有70%以上的河段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更有
54.3%的河段水质劣于五类,丧失了使用功能。因此,全省针对干旱缺水和水污染严重
的问题,采取了得力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
  编制全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
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去年,河南已全面完成了全省及省辖黄
河、淮河、长江、海河4个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的编写工作,全省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
也已完成初稿。规划的编制为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明确和科学的依据,为
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和实施水权管理创造了条件。
  河道排污的监测监督管理。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
容,是监督控制向水体排污的重要手段。为了及时掌握省辖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检验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2000年排污总量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和
重点控制断面的水质状况,为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河南省于
2000年底和2001年底组织对省辖淮河流域68个县市的144个入河排污口及9个重点控制断
面进行了普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流域污水量和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和
挥发酚的年排放量较1997年年底均明显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26.8%、525.5%、
51.7%、64.8%和75.1%。
  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淮河及沙颍河水污染联防工作连续进行了11个年度。河
南省认真贯彻《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精神,以防汛抗旱为前提,兼顾水量水
质和上下游、左右岸利益,科学调度,有效利用水闸对河道径流的调节功能,最大限度
地发挥现有水利工程在防污调度中的作用。防污与防汛相结合,严防污水集中下泄,做
好节假日调度,全面掌握水情、污情、工情。自1997年至今,槐店闸汛期启闭300余次,
非汛期启闭160多次;周口闸汛期启闭150次,非汛期启闭83次。去年6月中旬第一次洪
峰来临之际,针对颍河黄桥闸上尚余部分污水的实际情况,周口水利局经认真测算,科
学调度,以沙河周口闸蓄水稀释黄桥闸上污水,稀释后的污水由彭新庄闸经调水渠进入
贾鲁河再汇入沙河,既做到洪峰到来前腾空了河槽,又使沙河周口闸前水质不受污染,
城市居民饮用水不受影响,更避免了污水集中下泄,保障了沿岸人民用水安全。
  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关闭、取缔一批污染大户。
  目前河南省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形势仍很严峻,今后将以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
依据河流水环境容量对水域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为重点,推动全省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改
善全省水环境质量,缓解因“水脏”而引发的水资源危机。 土地资源:        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人均耕地只有1.23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全省,“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惊人。全省从“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整治中可挖掘出土地223.4万亩,可复垦耕地183.3万亩。 从2004年起,河南省开展了以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为内容的“三项整治”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整治出土地150万亩,用于县域经济发展用地或重新恢复为耕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实施整治项目8985个,整治出土地46万亩,净增耕地总量26万亩。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已盘活存量土地1000余公顷,占供地总量的四分之一,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紧张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上半年,全省核减项目用地面积就达3400多亩。全省已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