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汇率制度有哪几种

2024-05-15 18:02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汇率制度有哪几种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3、浮动汇率制度

下面是详细的!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概括起来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是:美国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为1盎司黄金=35美元。其它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钩,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限度内波动,1971年12月后调整为平价上下2.25%波动,超过这个限度,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贬值或升值。各会员国如需变更平价,必须事先通知基金组织,如果变动的幅度在旧平价的10%以下,基金组织应无异议;若超过10%,须取得基金组织同意后才能变更。如果在基金组织反对的情况下,会员国擅自变更货币平价,基金组织有权停止该会员国向基金组织借款的权利。

    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即在短期内汇率要保持稳定,这类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但它又允许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随时调整,这类似弹性汇率。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1).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

    (2).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3).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4).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汇率制度有哪几种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汇率制度有哪几种? 谢谢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3、浮动汇率制度

下面是详细的!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概括起来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是:美国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为1盎司黄金=35美元。其它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钩,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限度内波动,1971年12月后调整为平价上下2.25%波动,超过这个限度,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贬值或升值。各会员国如需变更平价,必须事先通知基金组织,如果变动的幅度在旧平价的10%以下,基金组织应无异议;若超过10%,须取得基金组织同意后才能变更。如果在基金组织反对的情况下,会员国擅自变更货币平价,基金组织有权停止该会员国向基金组织借款的权利。

    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即在短期内汇率要保持稳定,这类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但它又允许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随时调整,这类似弹性汇率。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1).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

    (2).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3).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4).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3. 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机构有世界银行

您好,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机构有世界银行是对的呢。还有其他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金融机构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国际清算银等。【摘要】
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机构有世界银行【提问】
您好,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机构有世界银行是对的呢。还有其他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金融机构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国际清算银等。【回答】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对于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国货币的兑换性、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及其他国际金融事务,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通过政府间协商安排而确立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办法、规章制度和机构。【回答】

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机构有世界银行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只能主要是什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负责国际货币事务方面的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解决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的短期外汇资金,以消除外汇管制,促进汇率稳定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世界银行则主要负责经济的复兴和发展,向各成员国提供发展经济的中长期贷款。

5.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全世界有10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但从根本上说,它们可以分为固定

固定汇率制度:优点:1. 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货币稳定性,从而减少汇率波动,为国家贸易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2.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控制国家的外汇储备,从而限制外汇流动,有助于维护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3.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因为它使得货币间的交换更加容易,也可以降低贸易成本。缺点:1. 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抑制国家的经济增长,因为它无法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 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的过度消耗,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3. 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国家货币的贬值,从而影响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灵活汇率制度:优点:1. 灵活汇率制度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2. 灵活汇率制度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家外汇储备,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3. 灵活汇率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因为它使得货币间的交换更加容易,也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摘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全世界有10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但从根本上说,它们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和灵活汇率。请分析两种汇率制度的优缺点。【提问】
固定汇率制度:优点:1. 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货币稳定性,从而减少汇率波动,为国家贸易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2.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控制国家的外汇储备,从而限制外汇流动,有助于维护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3.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因为它使得货币间的交换更加容易,也可以降低贸易成本。缺点:1. 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抑制国家的经济增长,因为它无法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 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的过度消耗,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3. 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国家货币的贬值,从而影响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灵活汇率制度:优点:1. 灵活汇率制度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2. 灵活汇率制度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家外汇储备,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3. 灵活汇率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因为它使得货币间的交换更加容易,也可以降低贸易成本。【回答】
【提问】
求教[感冒]【提问】
a) The future dollar cost of meeting this JPY obligation if you decide to hedge using a forward contract is $6,818,182.22. This is calculated by taking the JPY 750 million and dividing it by the one year forward rate of 109/$1.00, which equals $6,818,182.22.b) The expected future dollar cost of buying ¥750 million if you choose to hedge via call option on yen is $6,818,182.20. This is calculated by taking the JPY 750 million and multiplying it by the strike price of $0.0086 per yen, which equa【回答】
d) To take advantage of money market hedge to hedge against the transaction exposure, ABC Corporation can borrow the USD equivalent of JPY 750 million from Bank A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annual interest rate of 6 percent. Then, ABC Corporation can invest the borrowed USD in Bank B in Japan at the annual interest rate of 3 percent. This will create a “synthetic forward”, which will result in ABC Corporation receiving JPY 750 million in one year with no exchange rate risk.e) The future dolla【回答】
e) The future dollar cost of meeting this JPY obligation if you decide to hedge through money market hedge is $6,818,182.22. This is calculated by taking the JPY 750 million and dividing it by the one year forward rate of 109/$1.00 which equals $6,818,182.22.f) Yes, there are other ways to hedge against transaction exposure such as currency swaps, currency futures, and currency options. Currency swaps involve exchanging one currency for another at an agreed upon exchange rate and then exchangi【回答】
亲亲如上【回答】
收到啦还有两道题哦稍等【提问】
【提问】
【提问】
感谢救命[爱你]【提问】
Table 1Firm AInterest rate: 7.5%Currency: £Firm BInterest rate: 5.0%Currency: $(a) Calculate the annual borrowing cost for both firms in their home currency.(4 points)(b) Explain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rate parity.(4 points)(c) Can the firms take advantage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to reduce their borrowing costs? If so, explain how.(8 points)(d) If interest rate parity cannot be taken advantage of, explain why not.(4 points)【回答】
(1) The QSD is calculated by subtracting the bid rate of the currency from the ask rate of the other currency. For this example, the QSD is 0.1%. (2) Yes, there exists a swap opportunity for both firm A and firm B. Firm A can receive USD at 6% and pay pounds at 5%, while firm B can receive pounds at 4% and pay USD at 7%. (3) Firm A and Firm B can enter into a currency swap agreement, where they will exchange their currency obligations at the agreed-upon rates. The swap bank can act as an int【回答】
亲亲如上【回答】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全世界有10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但从根本上说,它们可以分为固定

6. 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规定。

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是:外汇是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其中包括由中央银行及政府间协议而发行的在市场上不流通的债券,而不问它时债务国还是债权国的货币。

7.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点是?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简称IMF) 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截至2007年1月有成员185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宗旨和首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逆差的外汇资金需要。
  IMF主要业务活动有:向成员提供货款,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研究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提供技术援助和加强同其它国际机构的联系。①促进国际货币的磋商与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③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④为经常性交易建立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⑤为会员国融通资金提供便利;⑥争取减少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该基金建立时共有资本88亿美元,美国占27%的份额;现在的基金总数达到1800亿美元,美国占20%,发达国家占份额60%以上。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帐)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成员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
  主要出版物有:《世界经济展望》、《国际金融统计》(月刊)、《国际货币基金概览》(周刊) 、《国际收支统计》(月刊) 、《政府财政统计年鉴》。
  中国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该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33.852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2.34%。中国共拥有34102张选票,占总投票权的2.28%。

  二、世界银行
  1、世界银行的组织结构
  世界银行集团由五个紧密相关的机构组成。这些机构由其成员国所有,成员国对机构的所有事务有最终的决策权。如下面解释的,每个机构在执行帮助发展中世界减贫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任务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世界银行集团”包括所有这五个机构。 “世界银行”具体指其中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点是?

8. 国际货币体系从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两个角度分别是怎样分类的

您好!按照本位机制划分,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美元本位制的牙买加体系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的,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结束,它并不是国际协议的结果,而是交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起来的结果,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一是英国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形成。17世纪发生的欧洲大陆战争引发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同时引发大量难民逃往海峡对面的英国。英国人抓住机会利用这些劳动力和他们带来的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发展了军事力量,赢得了其后100多年的征战欧亚美的国际战争,最终于18世纪后期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上无可比拟的世界强国,并且通过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第一个经济霸权国家。二是由于认识到黄金比白银更适于远距离、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英国率先通过法令规定英镑的黄金含量,正是采用金本位制度。以伦敦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支付网络覆盖全球,英镑凭借英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的霸权地位成为国际间最主要的结算手段,甚至成为某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三是当时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由于当时银价暴跌引发大量的套利行为,造成银本位、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的混乱,影响了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和国际信贷的发展,德国、美国、法国、荷兰、俄国、日本等国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迫于形势先后确立金本位机制,以法令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的金本位制在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上逐步国际化,通过各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确定了货币关系,自发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  (2)自发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第一,本位机制。很明显,第一个成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基本规则是: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作为兑换基础;国内货币供应量受黄金储备制约;黄金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口。第二,汇率安排机制。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安排机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自发安排,市场自动调节,汇率波动以法定平价为基础,按照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是波动限度受黄金输送点限制。第三,储备机制。黄金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运行中英镑事实上发挥了同等作用,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贸易结算工具,进而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储备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第四,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收支按照物价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逆差国货币供应下降,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直至国际收支达到均衡;反之亦然。  (3)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及其瓦解。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主要有三点:一是黄金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使得其价格动荡动摇其作为稳健货币制度的基础,另一方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的需要。二是对外平衡与国内经济稳定的矛盾,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必须付出通货膨胀或经济紧缩的代价,影响国内的经济福利。三是金本位制的运行缺乏国际监督和保障机制,仅仅依靠各国自发承认国内经济服从对外平衡的运行规则。这些局限性注定了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根本矛盾爆发后金本位制的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从而进一步严重破坏了金本位制的根基。1931和1933年英国、美国先后被迫废除金本位制,最终宣告这一货币体系的结束。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英的推动下,同盟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起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直至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而解体。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国际协定安排,反映的是美国的政治经济霸权。  (1)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背景。一是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极度混乱和动荡,国际间的贸易、货币金融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发生了困难。战后各国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稳定的、有效运行的国际货币秩序,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二是美国凭借综合政治经济实力取得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权。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远离战争中心的美国获得发展契机,成为战争军需和战后恢复的唯一的商品、资金供应国,得以迅速崛起;与之相反,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极大破坏而迅速衰落。实力对比的悬殊使得英国虽不情愿但不得不把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创立权交给美国。这才有了“怀特方案”战胜“凯恩斯计划”并成为《国际或基金协定》的基础。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第一,本位机制。规定美元黄金官价(1美元等于0.888671克黄金),参加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按照官价将持有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参加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以美元的含金量为平价确定兑换率或者直接规定比价。第二,汇率安排机制。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安排机制”,各参加国货币按比价直接盯住美元,评价汇率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汇率波动上下限各为1%,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波动界限;参加国汇率变动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一安排和监督,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可要求变更汇率,幅度在10%内的自行调整,幅度超过10%的需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第三,货币储备机制。以黄金为基础的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保证提供用于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的美元,保证各国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特别提款权补充黄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储备。第四,国际支付调节机制。参加国发生暂时性支付危机时可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以贷款方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每年借款不得超过其份额的25%,累计借款不得超过125%。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解体。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主要有:一是美元对外负债增长快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造成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本规则无法执行。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美国要保证参加国不断增加的对美元储备的需求,但是要面临黄金因为生产因素供应不足的困境,使得美国陷入两难困境。二是固定汇率刚性和参加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为了维持汇率波动幅度,参加国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必须积累一定量的美元储备,特别是逆差国要牺牲其国内经济目标,然而美国却例外,它还可以通过输出美元弥补逆差,这种不对称性造成了各国利益矛盾。这些缺陷伴随着美国经济相对衰落暴露出来,美元危机频频爆发,货币体系运行的前提和规则遭到破坏,在采取各种挽救措施无效后,最终于1971年停止了运行。  3、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开始自由浮动。1973年,第一石油危机爆发,西方经济陷入混乱,浮动汇率却在衰退和混乱中表现良好。1975年西方六国在首次首脑会议上纷纷表示接受现实,放弃重建固定汇率的尝试,形成决议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章程,承认浮动汇率。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了既成事实,正式开始了牙买加体系时代。  (1)牙买加体系形成的背景。当时虽然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美国经济相对衰落,但是美国仍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工业生产等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政治大国、最先进的军事大国,综合实力居世界首位。以雄厚实力为基础的美元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标准、国际清算支付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2)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机制。第一,本位机制。牙买加体系的本位机制是国际美元制,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是平价基础;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中心货币,同时国际货币多样化;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直接将货币钉住美元;各国不再就黄金问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履行义务。第二,汇率安排机制。各国根据情况自由作出汇率安排,汇率体系容纳单独浮动、联合浮动、钉住某一货币等混合安排。第三,国际储备机制。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后来的欧元)、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作为补充,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参加国可以通过基金组织贷款、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间政策协调、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调解国际收支平衡。  (3)牙买加体系的局限性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趋势。其局限性在于:第一,本位机制受美国经济和美元信用影响,基础不稳定、牢固。美国经济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实力相对削弱,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美元币值发生变动,导致了各国特别是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现实利益矛盾,不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第二,汇率体系不稳定,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汇率波动和汇率战不断爆发,助长了国际金融投机活动,金融危机风险大增,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在多样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健全的一面,比如汇率调节机制受出口商品弹性限制、利率机制的副作用、商业银行的逐利性竞争导致贷款约束放松并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积累甚至危及。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必将呼唤一个新的体系诞生,无论这个新体系有没有理想模式,未来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肯定是当时世界政治经实力和权力利益较量的结果。  4、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小结。纵观国际货币体系100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汇率制度变化两次从固定走向浮动甚至无序,既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于稳定货币秩序的渴求,也反映出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这样的矛盾还将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持续下去。5.关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前景,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BarryEichengreen认为,美国的双赤字不可持续,美元地位将下降,现行货币体系将逐步朝着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方向演进。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将使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下降,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和欧元很可能分享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20年后,人民币说不定也会是主要国际货币之一。蒙代尔认为,从长期看,国际货币体系内国家有可能整合成若干货币区(如分别以美元、欧元和日元为核心的货币区),之后,只要有两个货币区的汇率保持稳定,就能“诱使”第三个货币区的货币加入这一“汇率稳定机制”,从而实现全球汇率的稳定。  可以看出,Eichengreen认为货币体系会朝着多元化货币体系演进,蒙代尔认为货币体系会朝着区域化货币体系演进。这两种观点代表着国际货币体系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向。一方面,从货币体系发展历史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以后,美元作为惟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元占主导、欧元、日元、英镑并存的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胡锦涛在G20领导人峰会上也倡导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人民币也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加快。1999年成立的欧元区是区域货币合作的典范,东亚、海湾、北美等货币合作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综上所述,从中期和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区域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是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史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但从短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近景取决于全球经济失衡能否得到平稳的调节。全球经济失衡表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巨额逆差,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巨额顺差。产生这一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本位制。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必须通过经常账户逆差向外输出美元,提供国际流动性。美国逆差,就会相应的导致其他国家的顺差。拿中国来说,中国经常账户巨额顺差,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为了保值和增值,中国只能将这些外汇储备投资美国的国债和财政部债券。巨大的资金供给又导致了美国国债利率和联邦基准利率长期处于低利率水平。美国国内的低利率水平会促使美国国内资本流向经济增长速度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这些资本同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等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就是继续生产大量的国际产出和供给,从而产生更大的美国经常账户逆差。  所以,要调节全球经济外部失衡首先需要美国抑制资本流出和增加出口。抑制资本流出需要提高利率,增加出口需要取消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只有当美国高利率能提高美国国内的储蓄率又不抑制国内的产出时,世界经济的失衡才能调整过来。而这一过程只能依靠消费的下降而投资不能下降。如果消费和投资同时下降,则会在长期内会导致美国产出能力和产出水平的下降,会对美国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构成较大的冲击。那么怎么实现高利率条件下的消费下降和投资增加呢?关键是引导美国投资转向外部需求弹性较小的生产部门(高科技部门)。要使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还需要美国取消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当这一限制取消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对科技技术的引进、高科技产品的购买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这样高科技部门的投资回报率会比较高,进而会吸引美国国内的资本流入这些部门。这这样,以大规模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外需增长,势必会纠正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从而改善全球经济失衡。  对于像中国这样有大量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则需要努力提高其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以弥补外需下降造成的需求缺口。而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一方面,这些国家要努力培育金融市场,加强银行业发展,培养金融人才,提高国内金融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争取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如IMF)提供切实基于国际合作的援助和指导,诸如在控制国际投机资本、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帮助。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失衡的调节取决于逆差国和顺差国的通力合作。调节经济失衡是稳定现行货币体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改革货币体系的基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