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乔家大院有什么小故事?

2024-05-20 04:29

1. 关于乔家大院有什么小故事?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形成两楼对峙。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

关于乔家大院有什么小故事?

2. 《乔家大院》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陈家的四位太太分别住在四个院落,每当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哪位太太的宅院,那么当晚主人乔佐千便住在那个院子。
   四位太太都想得到老爷的宠幸,于是,这乔宅里就发生了许多争风吃醋、是是非非的故事来。
   大太太肥胖臃肿,在颂莲眼里怕有一百岁了。二太太甜言蜜语菩萨脸,可背后却笑里藏刀,蝎子心。
   三太太曾是戏班中的名旦,模样俊俏,性情刁钻,后与乔府医生高先生偷情,被二太太告发,在楼台上的小屋里被害身亡。
   颂莲新来乍到便被前几位太太挤兑的叫苦不迭,涉世不深的她想用假怀孕来博得老爷的宠幸。不想此事被幻想做乔家太太的丫环雁儿识破,告诉了二太太。当乔佐千得知颂莲并没怀孕时,下令封灯。
   失去宠幸的颂莲终于明白了“在这个院里人算什么东西:象狗象猫象耗子,唯独就是不象个人”。颂莲疯了,她在乔家大大小小的算计下疯了。
   第二年,乔府大院又娶进第五位太太。

3. 乔家大院背后的故事(三)

《乔家大院》是一部晋商的经典作品,描述了祁县乔家堡乔致庸的人生历程,从最初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致仕抱负,到后来不得不踏入竞争的商场,再到后来因纯粹的读书人情怀而遭受重创,最后到事事看破放任山野。
  
 给我们展示了晋商的发展,也展示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除了商人的身份,乔致庸骨子里面可以说是一介儒生。通常我们意识中的商人,不免会扣上无利不起早、唯利是图、抠门吝啬的帽子。
  
  
 而乔致庸代表的儒生从商,将儒家精神运用在经商这件事上,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兼济天下的宏愿。
  
  
 我们知道,商人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是不受重视的,所以流传着“士农工商”的阶级地位排序,由此可见商人地位之低。
  
  
 由于生于商业世家,而又是一直耳濡目染着儒家学术,天生对于致仕和经商两种矛盾的身份,会有不同于多数人的看法和见解。
  
  
 在《乔家大院》的开始,乔致庸在龙门赶考前对于经商的阐释,已经展现出他儒学商用的认知。
  
  
 他谈到:“商旅不行,货不能通南北,物不能尽其用,民不能得其利,民无利则国不富,民不富则国无税,国无税则兵不强,兵不强则天下危。由此可见,这大力发展商业,是富国强国的根本”。
  
  
 而也就是这次的机缘,让他得到了主考官胡沅浦的赏识,也才能够在后来的商业道路上的几次关键节点,得到了胡大人的鼎力相助。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真正的智慧也不是一元论地认定经商就是难登大雅,或者读书人就一定要致仕才能够发挥个人才智。
  
  
 正如“一阴一阳之为谓道”,在乔致庸的观念中,两者并不存在冲突,而是同样“道”的不同的表现方式,而最终都是为了能够兼济天下和造福万民。
  
                                          
 除此之外,乔致庸的身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儒家提倡的核心“仁义礼智信”,而其中的仁义宽厚更是成为他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就可以自然地调和看似两种不同的矛盾冲突。
  
 在剧中,我们最常看到的场景,就是可能之前还是和乔致庸竞争和对立关系的,待事情过去之后,往往都成为他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朋友,在他后来的商业发展都提供了帮助。
  
 成为对手很容易,但是从对手变成朋友,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就是个人的人格魅力体现。
  
  
 那么,乔致庸又是如何通过个人的仁义宽厚,实现自己的人脉网络,以及推动商业版图的拓展的呢!
  
                                          
 在刚接手乔家事业之初,本就面临着本家挤兑和伙计跑路的难题,这时候又遭到土匪刘黑七一伙的威胁。初生牛犊的他,带有儒家的刚正不阿气质,更是在村口扬言,当晚要会会刘黑七,对方不来就是怂包。
  
  
 虽然接着他召集大院上下皆兵,并且加强训练,但是内心还是有些打鼓。这时候,有人谏言说刘黑七唯一怕的就是他原同门师兄戴二闾。于是赶紧和孙茂才去请戴老出山,但是正好戴老重孝,正在给母亲守孝,自然他们去了多次都没有见到。
  
  
 而后跟随戴老徒弟一同上山拜见,戴老自不搭理,每日只顾磕头守孝。
  
  
 这时候,乔致庸表现出他个人的态度,就是每日陪同戴老寸步不离。人家磕头,他就跟着后面磕头。人家入夜睡觉,他还是跪立在坟前。没有半句言语,也不出言求助,就是默默地陪伴。
  
  
 连续几日,戴老终于先说话,表明自己和刘黑七已有言在先,两个人互不干涉彼此的事情。
  
  
 而这时,又是比较考验说话者的说服能力的。既然对方话已至此,强于请求自然也不妥当。
  
  
 因此,乔致庸先说了听闻戴老前辈是德高望重和义薄云天的大侠,所作所为都是挽救苍生和平民的忠义之举。而他个人也是如此,自己性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家中上下老小的安危,侠者必然不会见死不救,因此恳请戴老帮忙。
  
  
 原本乔的陪同守孝已够仁义,再加上这番言语,无不打动戴老愿意跟随他走一趟。而后,也在解决这一次的危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与镖局结下了情义,并在后续押镖中多次帮助乔家。
  
                                          
 在这里,我们更多的可能看到戴老是被乔致庸的行为所感动,而其实也取决于乔的说服能力。他并没有死气白咧地请求,而是站在仁义这样的道德制高点,来阐释了侠者所作所为,并且抬出不是自己害怕,而是许多无辜的人需要帮助。
  
  
 这不可不说是超高的说服技巧,就像孙子兵法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我要你去做,而是大势和形势需要你。
  
  
 这就比较厉害了,本来是自己是弱势的一方,而通过道德转移,让自己化被动为主动,留给对方选择的就只有完成侠义和不顾侠义,而人的行动也通常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个理由。
  
  
 同样,这给我们谈判沟通中也有启发,不管自己是处于谈判的哪一方,要先听对方说,然后找准切入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抢占你们之间的制高点,给出对方不能拒绝的理由,然后让对方去做出选择,时刻掌握主动权。
  
  
 当然,这并不是说是诡辩,而且感动对方并不是说仅仅说的好听就够的,儒家“一以贯之”也是这个道理,你的行动和言语要相对应和统一,并且是坚持始终如一地去言行。
  
  
 这也给我们带来反思,都在谈“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我做了这些对你好,你却不为感动,还不帮忙。或者我都这样低声下气恳求你了,你还不理不睬。我想也是没有做到“一以贯之”的道理,从乔的身上我们应该有所感悟。
  
  
 因此,我想正是乔致庸内心高度认同“仁义”,才能够始终以此作为准则知道所做所说,也正是这份仁义最终成功化解危机。
  
                                          
 打败一个人很容易,摧毁一个人也并不难,而能够摧毁却不置之死地,并且能够化敌为友,这就不得不说是高贵的品质和智慧。
  
  
 在《乔家大院》中,乔家在包头和邱家“高粱霸盘”的竞争中,最开始就以乔致庸大哥的死结下梁子。而剧情的开端也就以此次事情作为导火索,在最初乔致庸各种诱惑邱家抢购高粱,但邱家老谋深算始终不上钩。
  
  
 眼看着银两用尽,这时候在老丈人的资本助力和北京的舆论下,邱老东家信息误判而重金收购高粱,乔致庸也安排大肆将高粱全部抛售出去,最终事情显露,而邱家败势已无法挽回。
  
  
 这时候,乔致庸本可以临门一脚将邱家产业置之死地,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次日亲自登门拜访,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第一次见面。
  
  
 乔致庸上来就先是磕头作揖,向邱老请罪,说在这件事情上是他大哥有违山西商人间霸盘的禁令,现又是自己触犯了老前辈,把他陷入这种境地。
  
  
 并说明邱家的今天就是乔家的昨天,如果继续结下心结,那么今天的邱家也会是明天的乔家,因此冤家宜解不宜结,希望在此化干戈为玉帛。
  
  
 其后,又是坦言,邱东家在山西商界已是德高望重,是晋商的先驱和表率,希望能够跟随邱老重建山西商人的商业秩序,秉持相互协助、互帮互助、为强国富民经商的原则,避免相互挤兑和尔虞我诈的不正当手段。
  
  
 再而,此次前来不仅为了赔礼请罪,更是希望能够收购十万两的邱家爆仓的高粱,以免邱家被再次挤兑。
  
  
 此番话出,无不让邱老心悦诚服,自叹:“乔东家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宽广的胸怀”!
  
  
 同时,他说:“商业竞争谈判,多是通过权利和金钱威逼,而乔致庸却是站在仁义的高度,用仁义让老朽不得不这样做”。
  
  
 自此番事后,乔致庸和邱老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并在此后的多次危机中站出来替他诚信背书,并且也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
  
  
 古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在乔致庸的身上,我们自然可以同时看到这两种气质,一方面为了乔家的生意和汇通天下,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为人处世方面,始终贯彻着仁义厚德的原则。
  
  
 而在这方面,我们也能从乔身上受到启发:
  
  
 真正的强大,不是你谁都可以打败,而在于你明明可以打败,却装作自己没赢。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的智慧,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永远的强大,关键时刻给别人留点面子,也就是给自己积累德行,也就不会让自己屹立于万众瞩目之上。
  
  
 真正的智慧是在于合情合理和融洽,而不是天下之大唯我独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你身边没有竞争的平衡力量的时候,也就是你即将衰败的时刻。
  
  
 而如果乔致庸在这件事情上,一举把邱家挤兑破产,我们可想而知运势会怎样发展。
  
                                          
 在前面我们讲过,乔致庸在初涉票号行业的时候,本来想号召票号前辈成青崖为代表,联合各个票号共同发展,以实现互联互通汇通天下的大事。但是,最终并没有得到成的赞同。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乔家的大德通票号开业了,即使是在开业当天,成青崖也没有给半点面子,更是带走了很多同行和登门的客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度量之小,以及乔致庸面对的难局。
  
  
 不但如此,更是在接下来乔家票号没有生意的时候,接二连三地不断挤兑和为难。情急之处,无奈拿着广盛源过来挤兑的金元宝反过来去广盛源兑换现银。这时,乔致庸也自知这样下去无异于互相伤害,因此只好登门道歉。
  
  
 而这时候,两人已经成你死我活的僵局局面,老丈人陆大可当机出面,拿着在广盛源的两百万两银票来兑现,这样一来,直接就是让广盛源兑不出银两而破产。
  
  
 但,随机陆大可并没有单方面帮助哪一方,而是为了化解两者的矛盾和僵局,一方面是为了女婿乔致庸的适可而止,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成青崖留足面子。
  
  
 之后,又叫来乔致庸当面给成老请罪,是自己一时糊涂才酿成今天的局面,实在是有愧于成老,并希望成老能够给自己机会,在之后能够好好互助做好相与。
  
  
 在这场竞争中,在双方力量角逐的最后时刻,我们可以看出,乔致庸其实已经占据主动地位。因为,只需要陆大可稍微用力,广盛源的前途必然是消失。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就在于为什么乔致庸和陆老都没有这么做。其中的道理,也是出自于儒家的仁义厚道,不是不可以打败你,而是能胜而不胜的中庸思想。
  
  
 因此,做人做事都需讲究适可而止,要有敬畏的心理,地低为海人低为王,为人处世需保持谦卑,切不可孤高甚傲。
  
  
 即使自己再占据优势地位,也要时刻敬畏无形的力量自己所没有察觉。而今天经常谈的危机意识,也是出自此阴阳之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要胜的时候谈败,在败的时候而要不馁阴阳转换的道理。
  
                                          
 而乔致庸身上所散发的仁义厚德的气质,不仅仅说以上的这几件事情上面。
  
  
 像祭拜默默无闻和不曾相识的石氏夫妻,感动了是一直等待找乔家复仇的石氏遗孤铁信石,而他本人又是乔致庸的保镖,可想而知,如果乔不仁不义,那么可能早已被害。
  
  
 还有就是给原本自己的对头和敌人刘黑七冒死收尸,只因为一句是我把他带出山西,才使得他加入太平军被杀。对待恶人尚且如此情义,可想而知对待受苦受难的百姓更是如此。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乔家毅然收纳难民开设救济粥铺。而且,在每年的春节,都会亲自给挨家挨户地送粮送肉。
  
  
 以上种种,我们可能感觉,乔既不像商人,又不像书生,更不是地方官员。
  
  
 但是,之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从官致仕才能够为国为民。从乔致庸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怀有兼济天下的仁义之心,都可以在所做的事情上面锤炼自己。
  
  
 可能有人会说,仁义是传统文化的糟粕,现在经商讲究利益第一,就是要尔虞我诈和机关算计,就是要和其他同行竞争挤兑,形成一家独大的地位。
  
  
 但没有商德的就像没有灵魂的人,是不可能存活的,短期也许能够依靠不义而存活,但终究会因为失去基础和信任,最终殒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大凡基业长青的企业,一面在谋发展,一面在行义事的原因,而所谓的企业使命也必然是利于社会和人类。而对于这样的使命认同度和执行度,必然直接关乎企业的基业长度。
  
 而之所以乔家和晋商能够流传至今,从乔致庸的身上也可以看出缩影,不得不说根植于仁义厚德载物的传承,更多的道理和智慧各自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乔家大院》电视剧
  
 百度图片
  
 百度文库
  
 《易经》

乔家大院背后的故事(三)

4. 乔家大院背后的故事(二)

《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在乔家风雨飘摇的时候,无奈接手家族生意。作为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他来说,能够重新振兴家族,不仅仅是由于之前谈到的,他的个人知人善用,得到了一批能干肯干的人才协助,同时还有很多其他超群的个人魅力。
  
 正所谓“格局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事业也就有多大”。
  
  
 一个人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和这个人的格局、情怀和见识是分不开的。而对于不同格局的人来说,完全就是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有时候,身处不同高度的人,你认为的异想天开和疯狂的想法,其实只不过是对方眼下可见的未来。而你正在死守的,在对方看来已经是即将走到末路。
  
  
 很多人喜欢讨论马云,而他身上最显著的符号就是格局。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很多人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着手搭建互联网的应用平台。数十年磨一剑,直至遇见未来,成为当下互联网的头部企业。
  
  
 同样,对于乔致庸,又是如何通过不一样的视野和格局,将乔家商号和晋商发展到新高度的。
  
                                          
 剧中乔致庸说的最多的就是:“乔家的产业是先祖广盛公,推着车在包头一点点做起来的”。这也正对应了故事开始在包头的“高粱霸盘”的情景下,交代了乔家的产业兴起于包头。
  
  
 据资料考证,乔家历经七代主人,而发起就是成立广盛公牌子的乔贵发。起初是专做豆腐、豆芽、烧饼之类的生意。后乾隆二十年,农业大收,导致供大于求,粮价大跌,而黄豆价格暴涨。在诚信经营之下,乔贵发生意越做越大,成立广盛公牌子,创下了乔家基础。
  
  
 而后增设了当铺、钱铺、衣铺等,产业更进一步,改组为“复盛公”,此时整个包头市场由乔家控制,因此后来才有“现有广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乔致庸作为乔家第三代传人,更是把乔家从全国19处店面,发展成为200多处的规模,创下了千万两以上的资产。
  
  
 他的出场在接受包头“高粱霸盘”的商业竞争中,最终通过各方资源调配,逆转了乔家的危机局面,也结下了与邱老东家的友谊。
  
  
 这时候,乔致庸并没有抱残守旧地停滞,而是将目光转移到了丝茶经营上面。
  
  
 据实记载,当时天下生意无非“粮油丝茶盐铁”,而盐铁向来是朝廷控制,而乔家当时在做的主要也是粮油生意。而之所以出现高粱霸盘,也是因为连粮油这样的大生意都没有了,所以连高粱这样小生意也要争夺。
  
  
 当时乔家根据地的祁县,作为南方运茶的主要中转交易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一条茶路,就是经著名的“西口”前往新疆塔城和恰克图。而另外一条是通过张家口,前往东北。
  
  
 而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导致南北茶路断绝已久。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乔致庸对乔家产业做了第一件战略转移,重新疏通整合丝茶商路。
  
  
 乔致庸联合当时的元家、水家、邱家,共同集资作为采运茶叶的资金,由乔致庸主要负责南下武夷山,以及转运蒙古腹地的生意。而在丝绸生意上也是如此,通道则是将湖州的丝运往山西潞州制成潞绸。
  
  
 跳出转型丝茶领域的各种运气,而在那样的历史和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解决高粱霸盘后重获新生的乔家转危为安,全家上下一致认为稳定这样的局面就够了,没必要再去冒丝茶的险。
  
  
 但乔致庸毅然选择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和安全区,去做看似冒险的生意,可以说是过人的胆识和格局。
  
                                          
 而在现实中,每个人都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也是人性使然。
  
  
 一方面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然后就开始沾沾自喜,可能从此就没有新的进步和改变,骄傲于自己过去的成就。
  
  
 另一方面,在面对没有人做过,或者巨大的环境压力下,而打消了自己突破限制,不再拓展自己边界,这样也就永远活在当下的圈子内,无法跃迁至更大的圈子。
  
  
 大至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小到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如此。
  
  
 就像说:“当你没觉得一年前的你是多么傻,那么说明你根本没有长进”。
  
  
 当失去了学习了动力,也就抑制了破界的机会,而这个“界”可以是你的职业,是你的认知,是你的能力圈。
  
  
 乔致庸具备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格局,从来不是站在现有的圈子解决未知的问题,而是不断通过实际的探索,一点点去实现想要的结果。
  
  
 而丝茶的产业链的拓展,才实际上实现了超越乡里其他商号的实力,也为他更大的报复提供了资本。
  
                                          
 如果说重疏丝路、茶路让乔家站上新的资本台阶,那么将经营重点转移到票号上,是直接让乔家成为富可敌国的存在。
  
  
 要说乔致庸最初并没有开票号的打算,而且在当时我们知道,生意人家都有自己的钱库,通常是把赚得的银两储藏在家中钱库内。
  
  
 在丝茶生意越做越大,以及越做越远的现状下,势必会给自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会面临将经营所得的大量银两来回转移的不便。同时,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商路上到处都是土匪和乱军,轻则钱财两空,重则有性命危险。
  
  
 因此,在生意的过程中,就有商家提议使用可以汇兑的银票,并且盖有汇兑双方才能识别的密记。这样,生意人只需要携带银票,就可以到指定的票号兑换等额的现银。
  
  
 凭借灵敏的商业嗅觉,乔致庸马上意识到这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和商机。因此,立刻开始着手建立票号的生意。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乔致庸的商道特点,他每次的出发点可能并不是这是多么赚钱的大买卖,那么我们只能说这是商贩。
  
  
 而他总是会讲这时间利国利民,或者说可以帮助很多人的大好事,而从这个视角去考虑,就会跳出仅仅为了赚钱这么简单的动机。这不能不说是乔致庸个人高格局的另一种阐释。
  
  
 而这也是为什么,在初涉票号生意的时候,能够在北京多年经营的广盛源地盘上,最后站立脚跟和发展的关键。
  
                                          
 在最初乔致庸和广盛源大掌柜成青崖交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精通票号的成大掌柜,是不希望有新的竞争者进入票号行业的。因此,他总是表现出遮遮掩掩和拒人门外的姿态,深怕别人染指。
  
  
 而乔致庸起初想做票号的时候,虽有想把票号发展到全国范围,但从来没有过想要垄断生意的意愿。而且在当时的票号,更多是只对那些大的商号和家族服务,但不对小的生意人提供汇兑业务。因此,进一步激发了他要开设商号的想法。
  
  
 就像和成大掌柜探讨过自己的想法,他讲希望让不管大小商人,都可以在一处把银两兑成银票,再在另一处用银票兑出银两,这样有利于货物的流通和快捷性,有利于促进全国商业的发展。
  
                                          
 因此,他希望以广盛源成大掌柜为发起者,发展和壮大票号业务,让天下有更多的人从事和支持票号生意,并且都能够参与和使用票号,那么就会真正实现汇通天下的愿望。
  
  
 但最终我们知道,在人性弱点的面前,这只能算是他的一厢情愿。
  
 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格局和情怀对一个人成就的影响,虽然成大掌柜作为票号先驱者,但是受其眼光和视野的限制,更加关心的是个人的利益得失,最终虽然拿了一手好牌,但也只能黯然失色。
  
  
 而对于乔致庸来说,他以志在为天下生意人提供方便为愿景和使命,最终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利他之心的大格局,让他虽然坎坷,却最终实现了乔家生意的鼎盛缔造。
  
                                          
 而后的故事虽然有很多挫折和磨难,但乔致庸也很好地抓住了两次票号事业的转机:
  
  
 一个就是在推行了潘为严的“北存南放”的战略,把北方的闲置资金借贷至南方的生产上,进而盘活全国的商业局面。
  
  
 另一个就是,在国家动荡不安,各处乱军骚扰和反动不断,地方向朝廷,以及朝廷向地方往来的大量官银转运风险巨大。而乔致庸也很好地承接了双方汇兑的业务,官家的生意直接把乔家推到了顶峰。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第一,人生中可能并不需要做更多各种各样的事情,才能算得上是成功。
  
  
 成就的关键,取决于最终你做成了几件大事,而不是你做事情的数量多少,最后却没有结果来决定的。因此,相比较做更多的事,专注于一两件事情,并把他做精做好更重要。
  
  
 就像乔致庸,一生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这两件事,但是已然实现了巨大的成就。
  
  
 第二,现实中我们总是会陷入西瓜和芝麻的问题选择。
  
  
 很多人总是更加关注蝇头小利和占便宜,虽然获得了芝麻大的利益,但是由于这种事情做得多了,反而遮蔽了发现更大利好的机会。
  
  
 第三,个人的专业能力会成为你取得成就的基础,而格局和情怀会成为你前进的天花板。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为什么我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但还是没办法获得更多。就是因为,虽然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受制于个人的视野和思维,最终只能在同一个维度、圈子内打转,而始终意识不到,更是无法突破自我边界。
  
                                          
 而从乔致庸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个人情怀和格局大力量。这也给我们很多启发,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愿景、使命。在他决定做不做一件事情,总是会自问是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是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这也是我们理解为什么马云总是强调“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为什么稻盛和夫把“利他之心”作为经营哲学。
  
  
 当然,格局和情怀并不代表就是假大空,也不是就是目空一切,只是低头看地的时候也要仰望星空。
  
  
 更应该是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指导,成为认识世界的视角。凡事想想我们是不是过于自私自利,是不是过于斤斤计较。至此,更能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正确的力量。

5. 乔家大院的历史故事是什么呢

乔家大院人看《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地理位置:祈县乔家堡 门票价格:35元/人 停车价格:10元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由于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出名,据说,大院当年还向摄制组收取了8万元的占地费,现在看来收得还是少了一点。山西多大院,一方面显示了山西多地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晋商乡土观念的深厚:有钱就买房子置地。从外观上看,乔家大院是真正属于那种平常所讲的深宅大院的。高3丈有余的院墙,把院子围成了砖木结构的城堡,在周围民宅的包围中显得很孤单。走进大门,才发现门里套门、院里套院,6个大院里分布着20个小院,共313间平房,好像迷宫。西南角的眺阁是全院的最高点,站在这里统览全院落,会发现整个大院的布局呈双“喜”字图案。再仔细看,斗拱、飞檐形态各具,就连屋顶上的138个烟囱也无一雷同。走进院落,砖雕、石雕和木雕赏心悦目。可以说乔家大院的每一处雕塑都是一个故事。 


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地区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64公里,是山西省集中反映晋中地区民俗世象的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在原山西省晋中清末民国初年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在中堂”旧居院落建起来的,这是一处反映民族风俗的民俗博物馆。这里馆藏文物甚多,反映了晋中浓郁的乡土人情、风俗习尚,从人的出生到婚、丧、 嫁、娶,生、老、病、死,都在博物馆内得到表现。 
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有院落19进,房屋313间。院落建筑构思精巧,平面为“双喜”字形。宅院古朴、大方、为传统中式结构。宅院周围,高墙围拢,达十几米。上有女墙垛口,房顶上多达140余个烟囱,形制各异、无一雷同。院内斗拱飞檐、木砖石雕刻精美大方、典雅美观,是高水平的建筑艺术作品。这一院落,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我国清代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博物馆内,馆藏文物达1110件,仅古字画一项就达500件,而且为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名作,多属珍品。 

1990年代初,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此拍摄,从此乔家大院开始名闻遐迩。 

高高的院墙,威严的高墙垛口,熟悉的老房子,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千回百转的唢呐声一声声击进人心深处。2月15日晚,被誉为2006央视情感大戏的《乔家大院》在CCTV—1正式开播。今年过年回到祁县老家时,父亲和叔父们一再跟我念叨,在中堂都拍成电视剧了,过了年就能看了。在他们心中,惦记这部电视剧已经不止一天两天了。我幼时居住的村子距离乔家堡不足3里远,老家人对乔家大院都有一种特殊的、说不清楚的感情。“乔家大院”这个称谓在他们心中远不如它的原宅名“在中堂”响亮。 

在我记忆中,乔家堡“在中堂”一直是儿时伙伴们谈话中经常出现的东西。听说院落的整体布局就像结婚时贴的红喜字,曾经一段时间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能到一个特别高的地方看“喜院子”。那时去乔家大院参观并不花钱,只是因为我们年纪太小,而大人们又因为农忙没有时间带我们去,而且那个时候在中堂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所破旧的老房子,没有啥看头。 

所以幼时在中堂一直都是我们的梦想,却始终都没有去过乔家堡。母亲说,很久以前乔家大院曾经是县里党校的所在地,二舅当年在那里上党课,在乔家大院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母亲们常结伴去看二舅,在中堂可以随便进出。在她们的眼中,那里除了旧房子什么都没有。 

又过了几年,在中堂挂上了祁县民俗博物馆的牌子,那时乔家大院依旧很破旧,但如果进去参观,仍然需要买门票。虽然我有了机会能经常去乔家堡,但每次也只是在乔家大院的高墙和大门外转悠,想象乔家曾有的风光。至今我还记得乔家大院大门外的墙上的砖雕百寿图。附近居民中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是“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后来我上了小学,听说有人在乔家大院拍电影,而且有很多有名的大明星,我几次与伙伴们骑自行车前去看热闹,每次在院门口只能见到一群穿着军大衣扛着机器的人进进出出,却一直都没见过所说的大明星。后来电影放映了,才知道当时拍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听说当时这电影还很有名气,但在我们那里却是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电影里那句“大院点灯!二院点灯!”的台词,一度成为我们在学校大声喊叫的内容。 

当时在村子里还有过这样的传言,电影剧组在乔家大院拍雪景的时候,他们买来了一卡车的化肥,然后把院子里和房顶上都撒满了化肥充当雪,人踩上去都“咯吱咯吱”响。等电影拍完后,乔家堡去乔家大院打扫卫生的村民,都分到了一两袋化肥。尽管这件事无从考证,这个话题却在乔家堡周围的村子里流传了许久,一时间乔家堡的村民便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去扫墓。在返回的路上,我们拐到乔家堡参观,等了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尽管当时的乔家大院依然很破旧,但那时的我们却依旧兴致勃勃,认真地听着讲解员关于乔家历史的讲述。多年后,当乔家大院已经修缮一新,成为中国历史遗产时,我陪朋友重游乔家大院时却再也没有那种亲切的感觉。 

再后来我上了中学、上了大学,很少有机会再去乔家大院。但是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我却都能到乔家堡满足一回,这一天是乔家堡赶集的日子,应同学的邀请,我每年都能到乔家大院重温我幼时的梦想。也经常能在大院外看到穿着军大衣或者摄影马甲的人们扛着机器在大院进进出出。 

过不多久,就又能听说什么什么电影电视剧又在乔家大院开拍了,但再没有当年类似化肥的传说,大家的目光已经都集中到了乔家堡村民修建的厕所上。大家都说,乔家堡人家里修个厕所都能赚钱,光靠厕所,一年啥都不干也能当个万元户。 

关于乔家人的事情,小时候听说过不少,但真正可以相信的内容却并不多。我只知道乔家是从卖豆腐发家的,买卖曾经做遍了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后来乔家人都搬走了,也不知道是去了台湾还是去了国外,关于乔家乔致庸的故事,现在许多乔家堡的村民也不甚了解。 

《乔家大院》开播了,说的是家乡的老人、家乡的旧事,拍的是家乡的天空和家乡的老房子,我心里还是有些得意的。这虽然不是乔家大院第一次上荧幕,但以前它总是作为一个故事的容器,用苍凉的外表盛放别人的故事,它终于可以歇下来,回忆一下自己主人曲折多难的故事了。

乔家大院的历史故事是什么呢

6. 乔家大院的内容简介

在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史上,“晋商”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就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晋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殊群体的著述不断问世,但多是一副充满探究和考证的学术面孔。从学者余秋雨的《抱愧山西》开始,晋商文化终于得以通俗浅显地面对大众。此次,脱胎自同名电视剧的历史小说《乔家大院》一跃跻身畅销书之列,更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大众视角,在弘扬晋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严肃主题下,讲的是一代晋商乔致庸作为商人、文人、侠客的不同风采。“随着这个人物在笔端日渐丰满,我对他的两种感情也在增长,一是对他英雄气概的敬佩,二是对他生不逢时的惋惜。”集小说作者与电视剧编剧于一身的朱秀海说,除了乔致庸用自己的机智一一化解商场中司空见惯的欺诈、蒙骗、设陷阱等精彩的商战故事外,《乔家大院》还用贯穿一生的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衬托出一种渺小的个人在强大人生宿命面前的无奈。

7. 乔家大院的作者简介

朱秀海,当代作家。满族。河南鹿邑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先后在武汉军区、第二炮兵和海军服役,两次参加边境作战。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乔家大院》、《天地民心》,长篇纪实文学《黑的土红的雪》、《赤土狂飙》,中短篇小说集《在密密的森林中》、《出征夜》、散文集《行色匆匆》、旧体诗集《升虚邑诗存》等。

乔家大院的作者简介

8. 乔家大院剧情介绍 讲的是什么故事

1、剧情介绍:山西祁县乔家堡着名商家乔家的第三代东家乔致庸,他的一生穿越了大清王朝的晚期,他以乔家这一晋商中的大商家的事业为舞台,怀抱以商数民、以商富国的梦想,为实现自己青年时代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宏愿,在商家与商家、商家与家族内部、商家与达官显贵、商家与朝廷,乃至于商家与土匪、商家与起义的太平军、捻军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一生、无所畏惧、错综复杂的战争。 
 
 2、乔致庸自幼便耳濡目染地接受的中国商业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譬如公平,公正,诚信,中庸,勤勉,互助等等。乔致庸毕其一生将这些信条视作做商人的准则,与商场中那些司空见惯的恶习譬如欺诈、蒙骗、以邻为壑、互设陷阱、大鱼吃小钱等等展开既聪明机智、又英勇无比的战争,并且一次次赢得了胜利。 全剧还是一部感情戏。这里有乔致庸与陆翠婷、江雪瑛的夫妻、情人之情与大嫂曹氏与乔致庸的叔嫂之义,有乔致庸与铁信石、乔致庸与太平军、捻军将领刘黑七、林凤祥等人的主仆之义和朋友之义,尤其是乔致庸、陆翠婷、江雪瑛三人之间长达五十年的爱情纠葛,充满了情感和事变意义上的跌宕起伏,直接进入了乔致庸的商战故事之中,成为左右乔致庸生活和感情走向的重要推动力。 乔致庸主持“在中堂”家业将事业发展到极致,他的一生经历也正是晋商鼎盛与辉煌的写照,作为中国经济界自发创建票号业,最早实施股分制的领军人物,他和其他山西商人一起早于西方60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汇通天下,使中国商业有条件入以信贷为基础的现代金融环境,为民族商业建树了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