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模式的启示

2024-04-30 21:52

1. 淡马锡模式的启示

在强大的行政权力布控之下,国有企业不是经营扭曲,就是苟延残喘,最终沦落成追逐自由的牺牲品,但转战国际资本市场的淡马锡不仅以骄人的业绩向全球传递着新加坡国家力量的强大声音,作为准公共投资性质的“淡马锡模式”成为了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标本,其成功秘诀在于:(一)政府不干预企业决策淡马锡企业之所以能够茁壮成长,是因为政府刻意地实行无为而治政策,不干预这些公司在营运或商业上的种种决定。作为淡马锡主管部门的新加坡财政部虽然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控股者”,但其在淡马锡治理框架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任命淡马锡控股的董事局主席、董事和总经理;审阅淡马锡控股每年提交的财务报告;召集与淡马锡控股或其管理的相关联的公司的会议,讨论公司的绩效和计划。除此之外,财政部只在影响淡马锡在某个关联公司股份的并购和出售的问题出现时才参与进来。虽然在董事会10名成员中仍有4名为政府官员(另外6名为民营企业界人士),但作为政府公务员的董事兼职不兼薪,薪水仍由政府支付。在投资决策时,政府公务员代表了政府出资的利益,更多考虑国家宏观的公正因素,而另外6位民间企业人士,则保证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效率。(二)无为而治的控股方式在公司治理层面,淡马锡控股是以“积极股东”身份与其政联公司之间始终保持着“一臂之距”的交往。一方面,淡马锡通过持股或出售股权体现其经营方向,一方面作为股东积极参与其全资、控股企业的治理,即派其高管人员进入旗下公司的董事会参与决策。淡马锡刻意地尽量避免参与各个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各项商业决策,使得淡马锡旗下的企业能够充分地依据正确的商业原则开展业务。淡马锡把对旗下企业的工作重点放在建立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重点业务、培养人才、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并争取持久盈利增长等宏观工作上。自律、无为而治的控股方式,确保了淡马锡旗下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和扩大,淡马锡在项目选择及决定资金投向问题方面都是以能否盈利为标准,为此任何投资项目都要经过事先评估,若不能盈利,则不予考虑。若确属国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又提出要求,则政府必须以公司不亏本为前提,给予相应补偿,公司才予以接受。(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淡马锡的经理人选择不仅与政府完全脱离,而且还拥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其所需要的投资与管理团队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搜寻而获得。而对于这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淡马锡已经建立起了“使得管理层的兴趣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相一致”的薪资福利计划,由此激励着年均只有35岁左右的200余人淡马锡投资队伍在全球各地寻找和抓获可能出现的巨大财富机会。

淡马锡模式的启示

2. 淡马锡模式是中国国企改革良药吗

不是,因为国新公司是想按淡马锡模式打造的公司,目前看效果不行。

3. 您觉得目前我国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存在哪些问题存在着?

恶劣咯是我哭呢继续

您觉得目前我国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存在哪些问题存在着?

4. 求问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如何推进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国有企业有共同的地方,但身处不同行业,存在很多差异,这就有必要从宏观方面予以分类,按国企的不同定位使改革措施更具针对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不到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存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与缺乏顶层设计和认识不清有关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国有企业的分类不清。有无必要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后如何管理?为此,我们把一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实践作了比较与分析。 各国对国有企业的分类标准 普遍被认为国有资产管理较好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都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以反映政府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功能目标、国有股权比重、考核与薪酬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各国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主要原因有:一是通过有效管理来实现国有资本目标。对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分类管理要求其首先履行公共服务功能,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双边责任;对有战略目标的企业,分类管理要求其在按照市场规则经营商业业务的同时,寻求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通过市场化规则、明晰政府和企业双边责任、提高透明度等措施来化解对国有企业存在合理性的争议。通过立法、明确企业实现目标及优先顺序、签订经营业绩合同等方式,对特定领域企业的商业性业务和特殊性业务进行独立核算,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双边责任,政府对企业承担公共目标所产生成本的补贴也公开透明。商业性的企业则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规则实现资本回报的目标。
各国对国有企业的分类标准:一是按企业市场地位或竞争程度分类,以法国和新加坡为代表。法国政府根据企业的法律地位、竞争性以及产品价格管制与否,将企业分为垄断性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两类,法国电力、法国铁路、法国航空、法国邮政和法国电信等都属于垄断性国有企业,加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中的国有企业被划分为竞争性国有企业。新加坡将国有企业分为垄断性法定机构和竞争性政府联系公司,经济发展局、电信局、港口、公用事业局等都属于垄断性法定机构,而淡马锡、新科技等四大控股公司及其投资控股的子公司等属于竞争性政府联系公司。
二是按利益属性和赋予目标分类,以芬兰、瑞典、新西兰和挪威为代表。芬兰将国有企业划分为承担特定任务的国有企业、有战略利益的商业性国有企业和以投资者利益为主的纯粹商业性国有企业三类,芬兰电网、芬兰产业投资公司属于第一类,芬兰铁路、芬兰航空属于第二类,养老金信息服务公司则属于第三类。挪威将国有企业分为执行特殊产业政策国企、兼有商业化和其他特定目标的国企、商业化但总部须在挪威的国企和完全商业化国企四大类,机场公司、能源管理公司、国家电网、林业集团等被划分为第一类企业,挪威邮政、国家铁路、国家电力、铁路服务公司被划分为第二类企业,国家石油、海德鲁、挪威电信被划分为第三类企业,北欧航空、国立摇滚乐博物馆等属于第四类企业。
三是按法律地位及持股比重分类,以英美韩为代表。英国将国有企业划分为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公私合营的国有股份公司三类,企业的地位和政府持股比例均有不同,地理信息公司属于第一类,皇家邮政属于第二类,浓缩和核电技术服务公司属于第三类。 各国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管理 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功能和目标不同。除英、美、韩等按照法律地位及持股比重对国有企业分类的国家外,其他各国的国有企业分类体现了对企业功能和目标的不同要求,对完全商业化、市场化或纯粹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一般要求企业以财务回报为主要目标,要求企业市场化经营,追求利润,如法国政府一般要求竞争性企业自主参与国内外竞争,瑞典政府要求竞争领域的市场化经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对于垄断性、承担特定任务或公共服务责任的国有企业,一般要求以社会、产业或文化目标为主,追求社会利益,如芬兰政府要求承担特定任务的国有企业以实现社会目标为主,同时要求企业在财务上能够独立。对于有战略意义的商业化企业或兼有商业化和特定目标的国有企业,政府一般要求其兼顾商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目标,并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如瑞典对于公益性的社会公共服务企业,赋予追求股权价值和社会利益双重目标,挪威对于商业化目标且总部须在挪威以及兼有商业化和其他特定目标的企业,在商业化目标之外增加了总部和研发功能留在挪威、公共服务承诺等特定目标。
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监管方式不同。对垄断或特定任务企业,各国政府倾向于严格管理,如芬兰承担特定任务的国有企业,由主管部门根据企业完成社会目标的质量和成本来进行业绩评估,法国对垄断性企业通过签订业绩合同方式来明确企业承担公共职能和社会目标,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双边责任。对于商业化或市场化企业,各国政府倾向于赋予很强的自主经营权、少干预。芬兰对于商业性国企和有一定战略意义的国企,国家仅是普通股东,要求企业按市场化运作,瑞典竞争领域的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经营。
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法律形式不同或适用法律不同。对垄断性或特定任务企业,各国政府一般通过特定法律或归属政府部门来监管,如法国垄断性国有企业属于公法人,国会对每家垄断性企业都有立法,规定其目标、业务边界和国有股最低比重,新加坡议会对每个垄断性的法定机构专门立法,瑞典非独立的社会公共服务企业,一般属于政府的管理部门。对商业化或竞争性企业,各国均按照普通法来规定,法国按照私法对竞争性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如新加坡竞争性的政府关联公司按公司法设立,新西兰商业化运营的皇冠公司适用公司法和国有企业法,瑞典市场化经营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企业都按照公司法运作。 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借鉴国际经验,可将我国国有企业划分为三类:完全商业化或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商业化运营但有一定战略利益的国有企业;以产业、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目标为主的有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那么,对于垄断性或承担特定任务或公共服务责任的国有企业,宜以社会利益或产业发展等目标为主,并可要求其实现财务独立;对于有战略意义的商业化企业,可要求兼顾商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目标,同时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对于完全商业化、市场化或纯粹竞争性的企业,宜要求以财务回报为主要目标,市场化经营,追求利润。
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合理产权结构不同。对垄断性或承担特定任务国有企业,政府应独资或绝对控股;对于有战略利益的商业化企业,政府可控股,同时有必要引入多元的投资主体;对于完全商业化或竞争性国有企业,政府一般没必要保持控股,宜逐步降低持股比重,长期看作为普通的参股股东为宜。
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监管和公司治理要求应有差别。对垄断性或承担特定任务的企业,政府可严格管理,企业的治理模式、经营者选拔任免、考核以及薪酬应与商业化或市场化企业不同。对于完全商业化或市场化的企业,以及对于有一定战略意义的企业,政府应赋予企业很大的自主经营权,业务上少干预或不干预,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活动,企业的治理模式应参照上市公司的要求。
对不同类别企业可以有立法等方面的不同安排。对于完全商业化企业和有一定战略利益的企业,按照《公司法》和《国有资产法》来规范,并在央企董事会试点有关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不低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的“国企治理原则”。对于垄断性或特定任务的企业,可采取单独或类别立法,出台特殊法来规定这类企业的目标、业务边界、国有股比重区间以及特定的公司治理安排。

5. 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哪些弊病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弊病分析

 一:企业领导没有领导大企业的素质。
 首先没有业务素质,企业领导大多是政府官员,对企业发展的根基,业务流程,生产流程,技术流程都没有理解透彻,造成或者一味扩大生产,赚取政治资本,以积累往上爬的资本;或者不主动参与建设企业,不求上进,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使企业慢慢走上死路。典型的例子是:山西春笋电视机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批电视机生产企业,获得日本三洋公司的技术援助,在八十年代曾创造了年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的辉煌成绩,成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电子制造企业,是当时第一个矗立起霓虹灯广告牌的中国企业。然而,企业内部的官僚主义却开始日益盛行,高层不是在想如何研发核心技术,开发新一代显象管技术,推出新产品,而是陷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政治漩涡当中。这样仅仅到了90年代初,富有创业精神的曾经默默无闻的军工企业四川长虹依靠技术基础上发动的价格战一举占领了中国电视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此时的春笋由于积压太多老型号的电视机卖不出去,又没有先进技术生产电视机投放市场而濒临倒闭……
 其次,没有战略家素质,目光短浅,喜欢蝇头小利,甚至不惜牺牲原则为代价。典型的例子有中国一汽旗下的红旗汽车。红旗汽车是中国第一个轿车品牌,它身份的辉煌历史不需我再来赘述,作为一款高档汽车品牌,以纯手工打造的汽车部件,辉煌的历史经历,共和国的骄傲这些资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创造堪比世界劳斯莱斯、林肯等的顶级汽车品牌。可是当时的一汽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它为了扩大生产效益,一方面事实上停止了对红旗轿车设计制造技术的自主研发,转而以开始了所谓“市场换技术”的做法,与某国外汽车合作,红旗做的不过是把自己的商标贴到人家的汽车上,最后推出几乎是该品牌某款车型翻版的所谓红旗汽车。到了后来,红旗竟然堕落到开始做起了微型面包车这一毫无品牌效应的车型上。至此,红旗从神坛跌了下来,它不再是人们仰慕而崇敬的汽车品牌,而是一个只能靠贴牌为生的三流汽车品牌。
 综上所述,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战略眼光,他的人文修养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一个企业的内在文化。企业可以忍受技术上的错误,但不能承受战略上的失误。
 二,企业不知企业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赚钱,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国内企业几乎把这个目标提升到了变态的程度。
 说白了这是体制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交给企业生产任务,企业照做就是了。如今,国家已不对企业的生产作出过多的限制,盈收都要自己负责,但产权和利润归国家。中国企业在谈到企业目标的时候都要说,我们的产量要达到什么目标,市场占有率要有多少等等技术上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没有企业要说,企业的目标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开发出性能更好,更实用的产品。在欧洲,在日本,在美国我们听到大都是这样一种声音:“我们企业创立的初衷就是为大众提供更好更廉价的产品,我们为此而奋斗。”毋庸讳言,我们的企业动机“不良”!为赚钱而赚钱,你永远只能在肤浅的层面上苦苦挣扎,而理解大众消费心理,努力为大众提供良好产品的企业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尊重,才能得到市场的青睐!
 中国厂商对国外厂商亦步亦趋,学习管理经验,学习制造技术,但却没有学会对消费者的尊重,层出不穷的假货,质量低下,以次充好的行为根本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这完全是藐视消费者的行为。因为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赚钱,而不是其他。
 三, 政府盲目的政策限制企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就造出了汽车,如今五十年过去了,日本人的车跑遍了全世界,韩国也有响当当的汽车品牌,而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现在仍旧没有为之骄傲的汽车品牌。以前的国营汽车大厂如一汽,上汽等企业到现在仍处于引进外资,引进技术,中外合资的僵化模式中。虽然这种方式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表象上的繁荣,可事实上这种政策导致了如今本土品牌万马齐喑的悲哀局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奇瑞,华晨,吉利等一批汽车企业终于在政府的“封杀”下勇敢地闯了出来。他们作出了让一汽这些老先辈为之汗颜的成绩。但是,他们创立之时是何等的艰难,这种艰难不是来自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不是来自技术的高不可攀,也不是来自资金不足,可悲的是这种困难恰恰是来自政府的政策!例如吉利汽车的缔造者李书福为领国家颁发的乘用车制造许可证是何其的艰难,李书福曾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作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领导机关中个别鼠目寸光的人对民营创新企业持有非常大的成见的!
 中国工业基础,人力资源,资金来源,市场都比韩国要好的多,为什么韩国能有现代,大宇,起亚(起亚现成为现代的子品牌)这样的汽车巨头而中国却没有?想起中国某位汽车高官说过一句话:“设计开发一辆新型汽车,得投入几百亿的资金,研制好几年!不如直接引进国外技术!”。于是,在这种领导思想的指示下,中国国有汽车企业都投靠了洋人!再借用李书福说过的一句话:“傍外商,无异于吸食鸦片!自己没有核心技术,永远只有依靠别人!”
 四,产权不明,责任无法清楚的划分,既得利益无法清楚的分配
 一个企业经营的好,被认为是企业家的功劳,如果倒闭,责任该谁负,反正,迄今为止没有几位厂领导负过这个责任,还美其名曰:“就当交了一次学费!”说这话的人,说好听的的是没有责任心的人,说不好听的完全是民族败类,他们根本不把国家、人民的财产当一回事,不把自己肩负的责任放在眼里,这种人不是败类是什么?
 当然,客观的说,企业有成立的就有倒闭的,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在里面,不过,一个企业的倒闭,不能都归咎于客观原因。民企倒闭,企业所有人几乎倾家荡产,国企倒闭,相关责任人非但没有得到相应处置反而“跳槽”到另一家企业机关,继续他的昏君领导。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等权能界定欠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制约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通过企业上市,融入国内乃至全球资本市场才能得以改善。
 有人形容中国企业的领导三拍搞垮企业: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国国有企业的弊病既有制度上的,体制上的更有文化上的腐朽气息,如果不改革,不注入新鲜血液,中国国企将无法跳出这个无底黑洞

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哪些弊病

6. 淡马锡模式的控制结构与机制

1、产权结构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拥有44家公司的股权,这44家公司共同组成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层次子公司,即直属子公司。另外,淡马锡又分别通过产权投资活动、下设子公司等方式控制500多家公司,逐步形成了一个从政府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产权经营多达六个组织层次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淡马锡多层次宝塔型的产权结构决定其治理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不同层次公司之间的逐层控制。首先,拥有淡马锡100%所有权的新加坡财政部在公司内部起的作用很小,其主要事务仅包括任命淡马锡董事会的主席和董事,审阅淡马锡每年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不定期召集淡马锡或其管理的关联公司会议,讨论公司的绩效和计划,以及参与特定关联公司股份的并购和出售决策。其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在内部运营管理方面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股息分配及配股等事宜。并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也享有完全自主权,不受财政部的制约。再次,虽然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直属子公司都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由本公司董事会负责决策和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但是淡马锡董事会作为政府的产权代表,基于保证资产增值的责任,对其直属子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仍然实施了全面监控。一般而言,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对于直属子公司基于产权关系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委派子公司董事会成员、保留子公司资金增加审批权、控制子公司重大产权经营决策问题等方式得以实现的。最后,直属子公司以下各个层次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通过直属子公司逐级实施产权管理。事实上,这些公司企业完全依照市场规则运营,经营机制与一般私营企业没有明显区别。2.约束机制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约束机制主要包括所有权约束、内部监督约束和外部监督约束三方面。首先,所有权约束是指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国家控股的方式拥有众多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淡马锡受到的所有权约束与一般企业类似,国家作为股东拥有财产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特别之处只是国家股权并不隶属于特定的自然人或者法人,而是由行政机构确定的产权代表代为管理。其次,内部监督约束主要指产权代表机构对经理人的监督和约束。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经营目的是通过获取盈利实现资产增值。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国家通过任免董事会人员及总经理来实行有效的监督。董事会的职责是:制定战略方针、挑选经理人员、对下属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监督管理以保证资产增值,若经理人不能有效履行职责,则也会被董事会罢免。最后,外部监督约束主要是来自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竞争的约束。在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国家只是作为股东通过实施控股、参股等方式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除了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企业实行独资垄断经营外,国家对大多数控股企业不采取过度保护政策,而是依市场法则公平竞争,若企业资不抵债,就会被关闭。这与一般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相类似。

7. 新加坡国企模式被中国复制 什么是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模式就是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是以客户为导向,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即建立“信贷工厂”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淡马锡公司有着优质的治理模式,拥有淡马锡100%所有权的新加坡在公司内部起的作用很小,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公司特殊的董事会构成,分层递进的控制方式和有效的约束机制。

新加坡国企模式被中国复制 什么是淡马锡模式

8. 国有企业与国家或政府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首先讲一讲社会主义

1.1西方主流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现代西方的主流观点)。当资本高度发达了就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正统观点,)当社会主义高度发达了就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1.2

世界主流社会认为:社会主义是北欧的经济模式。

在国外主流观点把原苏东国家叫共产国家(没有主义二字)。不叫社会主义国家。

 

1.3

只要敞开思想,放弃冷战思维,把这两条珠链连接起来,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2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表现形式,正统认为是国有企业。苏东体系包括中国改开前都是这种体制。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也是国有企业(见我前两篇博文),但他们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列宁也认为苏联的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新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全民企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主体。因此他也叫社会主义全民企业。他不同于国有企业。尽管中国以前的国有企业也叫全民企业,但那种企业是没有股份的,也即是说,它是一本糊涂账,谁多谁少,是赚是陪都不是很清楚。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就是因为资本实现了社会化。

 

依据新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

个人资本-----家族资本-------财团资本-----社会资本-----共有资本-----资本无意义(社会主义)。或

资本个体化---资本家族化--资本财团化---资本社会化--资本平均化---资本无意义(社会主义)。

 

当资本实现了社会化,社会主义时代就到来了。

 

先进的政党应该代表广大劳动群众,现在发达国家
虽然社会资本结构中产化,但劳动的中产阶级还没有受到公平待遇,特别是在法律上。富人可以用钱打出理(请好律师)。穷人可以靠穷闹出理(免费法律服务)。
在发达国家,对于穷人,一般的民事纠纷也没有人告他们,因为即使他们败诉了,也拿不出钱来赔偿。。只有中产阶级,他们即不可以靠钱打出理,又不能靠穷闹出
理。现阶段如果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最怕的是有病。那么发达国家的劳动者最怕的就是打官司,一次官司失败就可能赔光一生的积蓄。

 

所谓全民企业就是全国和地方组成不同层次的由公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的企业。将土地、养老保险等各项基金投入到全民企业,其中土地是全民企业的最大财富,随 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价值会越来越高。如何合理地处理和分配卖地收益是现在急需研究的问题。依据宪法,土地归人民所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理 应归人民所有,用于覆盖养老保险和全民义务教育等。而不是放任各种私人利益集团炒作谋利(土地的使用和开发另有专文)。

 

 

首 先以 
占有土地和资源为基础,使全体劳动者成为有产者。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通过共同拥有的财产,劳动者集合组成经济上的利益共同体。共存、共荣。这样,损 
害共同体的利益就是损害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如果这种损害来自于外部,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就会同仇敌忾,给予他们迎头痛击。如果来至于内部的极少数 
人,也必然会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孤立和反对。

 

全民企业投入到国计民生的核心产业部门,为公民谋利。它的特点是:

 

1公民在全民企业中的财产是实际的,有明确份额的。

2 财产投到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部门,如中石油,中石化等, 禁止投到海外。

2全民企业对有卓越贡献的人给予奖励,以股份体现。

3收益和亏损都在经济体内,不存在外流的问题。

4 全民企业最终过渡到不是以“投资”---“利润”模式运作而是“投入”---“产出”模式运作。

5 全民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根据份额的比例组成董事会,聘请经营团队具体运作。

6 全民企业在高度发达后可以在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似的区域间通过合作的方式,组成如欧盟,亚盟等地区同盟。使社会主义由国家为依托发展到区域,大区,甚至全球。社会主义在更大的范围甚至全球实现了。

 

政府不再管理企业,截断了官员成为官僚资本家的路,国家的运作靠税收,全民企业是纳税最大户(依新加坡的经验,淡马锡已经占新加坡GDP的百分之四十七)。国家政府和公务员就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民养的公仆,他们只有为人民做事的义务,而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利。

 

整个国家由经济民主过渡到政治民主是世界上一条民主的新路。它比较目前直接争取政治民主更现实,更有可操作性,可以避免大规模的,全面的社会群体的对抗和可能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

 

现在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中国建立全民企业提供了现
实的基础。现有的国企和土地是中国未来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因此保住他们不被私有化也就是保住了中国未来的民主之路,共同富裕之路,社会主义之路。如果说以
上的话太空、太大,那么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就是保住了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的来源。

 

 全民企业过渡到不是以投资为手段,以获利为目的,而是以投入为手段以产出为目的,社会主义就真正的实现了(不是初级阶段)。

 

社会上一些产业部门不能用利润来计算,如教育,如育托。

 

资本主义是为了利润而投资。社会主义是因为社会需要而投入。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因为需求是无穷的,因此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无穷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为获取利润而投资的,因此当利润小于期望值时,投资就减缓甚至停止,资本寻利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资本的市场也是有限的。

 

3 全民企业是不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所有者把自己的财富看得比谁都紧,因此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国有企业就有这个问题。

 

在全民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和其他私有企业,有多开就放多开,有多活就搞多活。

 

新中国建国起,由新民主主义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没有计算机网络化的时代,依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体制是超前了。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的发展速度还是比同条件的国家,比如印度好得多。

 

现阶段中国是一种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是过渡阶段的主要经济形式。它优于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在现阶段过分强调自由经济或过分强调计划经济,否定自由经济的灵活性 或计划经济的指导性都必将受到经济的报复(参见我点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所写的《新自由主义败因   社会民主主义处方》。在计算机网络上运作自由经济而刻意否定计划经济,把计算机网络仅仅作为一种手段而忽视它对经济活动的革命性意义是一种落伍的观念。

 

新 
科学共产主义认为:计划经济必须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的显示出其优越性。在没有计算机做技术保证的时代,市场的自由调节既自由经济是
 有利的选择。在自由 
的市场经济下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每个人都只想自己的事,尽管他们互相竞争,互相消耗但也互相促进,大家的脑袋想各自的事总比一个脑袋想大家的事要周全的多,
 即使是天 才的头脑。

 

信息化社会使计划经济成为可能。现在全世界都在检讨自由经济的危害(也见我点评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的文章《点评“新自由主义败因 社会民主主义处方”》一文)。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自由经济的优势必将逐步减弱。发展是一个现代化的观点,进步是后现代化的观点。

 

由 
于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我们始终在摇摆。我们曾经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现在我们又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工具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有人提出
 了回头走上资本主义的路。这种摇摆必然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未来世界没有中国”并非危言耸听。那时大家就会后悔:“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们”。

 

详见天涯博客
guaerjiakang佳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