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2024-05-19 00:05

1. 为什么要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十一五”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顺利,科技实力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距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总体上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仍然不高,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较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二是近年来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组织实施了大批科技发展项目,但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科学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四,发明专利授权量世界第四,但我国的科技成果整体水平不高,投入产出效率问题比较明显;三是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依然严重,科技面向经济、经济发展依靠科技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众多的科研成果只有很少部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近年来出台了一大批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企业创新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产业、政府采购等政策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还未普遍形成,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核心在于体制机制问题,若不加以有效解决,将制约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为此,《建议》明确要求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科研机构。要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融合,加快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要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加快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效率。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内容,形成反映真实水平、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合理机制。第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政府科技投入要进一步向企业倾斜,引导并支持各类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海外研发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形成有效激励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奖励体系。第三,要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进一步深化应用开发类院所、基础类和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大幅度提高企业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第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各项财税金融政策,切实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并实施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快落实鼓励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稳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优化基础研究的布局结构。要在影响我国科技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若干可能发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方向上,部署建设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求做到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力度鼓励投资于创新早期的天使投资。

为什么要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2. 如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从四方面入手:
1、建立技术创新决策机制
2、根据不同领域采用技术创新模式(包括:自主创新方式、联合创新方式、引进技术再创新方式。)
3、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4、技术创新管理流程

3.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坚持绿色理念、坚持完善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育环境,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加强绿色技术供给和产业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也能够适应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更新性,促使科技创新制度框架安排进行动态调整、重构和优化。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 如何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迅速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综合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一、是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
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特别是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优惠,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政策实施的评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
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组织和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
利用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搭建科技人员与企业双向选择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从科研院所和高校选派一批科技人员进入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特别是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产品进入企业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创业。

5.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是坚持绿色理念。这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育环境,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加强绿色技术供给和产业化,为经济社会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提供基本动力。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这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技术路线选择及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现实需求的结合。

三是坚持完善机制。这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绿色技术创新的体制基础。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这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条件,在创新资源全球配置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以国际视野谋划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国际交流合作。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加快构建什么的创新体系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加快构建分工合理、梯次接续、协同有序的创新体系,形成优质创新力量集聚引领、重点区域辐射带动的协同创新效应。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潜力,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我国科技体制中依然存在分散、重复、低效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合作创新、协同创新的前提是合理有序分工。要进一步明确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的功能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打乱仗。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
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等。
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7. 在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更重要,还是技术创新更重要?

我网上找的,本人认为是结合起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依赖制度创新,技术上不去,经济发展还是会停滞不前的,而有先进的技术,没有有序的制度领导,它就发挥不到最大的作用。
目前中国三个活力主角分布
大经济环境:按照产业分布群和分布区域来看
1 广州、深圳、和佛山东莞为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2 浙江、江苏配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3 北京坐镇,天津、河北唐山等京津唐地区。
广州等珠江模式目前的企业:大部分依靠三来一补贸易发展起来的外资配套工业企业和小型民营的配件加工企业。被人们称做诸侯经济模式。各个城市各自争取多量的外资投资,而逐步全面发展,一个城市具备多种产业,整体发展,而城市间配合不足。各自为战,甚至相互间为争取投资而重复投资建设。
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目前企业:大部分家族通过自力更生 草创起来的民营工商业。其中有温州模式:仿制——投资和苏南模式。有活力的乡镇经济和强县实体,点状分布的城市:义乌、萧山等政治上的二级城县构成经济产业带的工业带。宁波、上海等构成经济产业带的对外输出输入的平台。而中心地级城市杭州、苏州、南京、南通常州等构成了产业带的资源整合带和核心消费带。
北京为核心的模式下,利用政府强势主导。提供的政治文化优势吸引大型跨国集团的商务部和公关部门。中关村的IT产业发展尤劲。而传统工业的良好基础可以整合重型工业。
企业分析:
在三种环境下面。存在N种企业:
1 大量依靠出口订单贸易为主的民营企业:这类企业主体特征就是争取大量出口贸易订单,依靠机械加工、压低人工从而实现成本优势,获得产量后逐步购置机器,添加流水线从而实现规模化,这类企业在草创阶段往往是老板带头,企业核心文化是铁人文化。依靠老板这个铁人的人际关系和铁腕手段,以及经商头脑。因此这样的企业开始的时候肯定更重视技术创新。或者技术替代。因为小的技术创新都可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值得说明的是虽然他们重视技术创新,但大部分时候他们只嫁接技术。没有很大力量和心思投入大规模的技术研发。而且加工配件是贴牌,缺少品牌意识享受不到品牌利益的他们是太大动力去提升自己技术的。
2 发展到规模状态的大型民企。往往争取在本行业获得贸易量的第一地位。逐步建立品牌,这个时候,有眼光的家族企业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和科教组织比如高校等合作,取得技术创新。而制度建设往往因为家族本身的利益纽带和老板的年龄正值壮年后继人年幼等尚未纳入考虑
3 当前情况下,浙江的很多企业有部分开始采用经理人制度,逐步规范企业。但成效尚未显著,大多数家族企业以全心培养自己家族内一两个优秀精英的方式来取得企业的延续,因此制度创新虽然被很多企业考虑,但除了嫁接一些工业管理方法。本质的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内部培训和员工激励等尚且是初步阶段。我有同学专门在研究这一课题:家族企业的变革发展问题

综上:企业等发展,从理论上说:技术创新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企业相当重要。技术关乎成本、未来利润,同时,新的技术有可能带来一个企业成为一个新领域的领跑者,但目前大部分的技术创新和大规模的应用技术创新对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还相当距离。就制度创新而言。企业本身就有一种制度,不在于制度是否创新,而在于制度是否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能否该企业存续带来良性的循环。因此楼上的ajie9204说的也很对:套用一句话“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总的说商业思维是综合思维:并不是什么最好就造什么。什么最好就采用什么。而是在考虑和权衡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情况、过去的经验后。判断
在恰当的条件下:比如资金流充足、规模扩张、政策支持、旧的管理层变动
恰当的时间段:例如上市前、新的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之后
利用恰当的手段:管理层和平演进、强力竞合、自上而下或者部分部分的改变
推行恰当的策略:市场策略、财务策略、内部的人事变动、高层的股权变动等

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讲,回答你的问题应该是:技术创新重要还是制度创新重要?
都是很重要,但目前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利润和市场,如何获得未来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站在这个高度上来看,才决定到底选取技术创新突破还是制度创新脱胎换骨或者继续原有模式。

在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更重要,还是技术创新更重要?

8. 我国要建立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一、打造强大的企业创新主体
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企业集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二、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
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夯实市场化组织机制保障,强化市场导向,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三、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才能让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效衔接,进而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

扩展资料: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要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因而也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些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受到重视。
参考资料:人民网-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三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