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24-05-04 10:26

1.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全面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精神,充分挖掘和展示大运河淮扬文化的地域特色,促进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大运河文化遗产,包括:

  (一)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清口枢纽片区,包括淮扬运河淮安段河道(里运河、里运河故道、古黄河、中运河、张福河)和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遗产点;

  (二)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总督漕运公署遗址片区;

  (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外的大运河河道,板闸遗址等其他水工遗存,泗州城遗址、第一山题刻等各类伴生历史遗存,历史街区村镇,以及相关联的环境景观等;

  (四)近代以来兴建的具有文化代表性和突出价值的大运河水工设施;

  (五)列入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条 本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要求以申报世界遗产文本《中国大运河》为准。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各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为准。其他列入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以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准。第四条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突出保护、强化传承、合理利用的原则。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编制淮安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统筹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综合发展。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保护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相应机制,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第七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对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给予表彰、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义务,对破坏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行为有权劝阻和举报。第二章 保护与管理第八条 市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江苏省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组织修编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保护目标和原则、遗产构成要素、遗产综合评估、保护重点和分类保护措施、保护区划和管理规定、遗产展示规划、考古和综合环境整治规划、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等。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经批准公布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依照原编制和报批程序执行。第九条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实行名录管理。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应当包含名称、类型、保护范围、保护机构和保护措施等。

  保护名录编制和调整由市文化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以及县(区)人民政府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国务院、省和市人民政府已经批准公布为保护对象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直接列入保护名录;新发现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应当及时纳入保护名录。第十条 市、县(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发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定期评定市、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立完善的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根据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特点和存续状况,实行分级分类保护。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 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1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获悉,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出炉,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承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副巡视员肖向红,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主持会议。全国65项遗产点入选申遗预备名单2014年,“中国大运河”将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遗报告,经过多次论证、现场考察和集体评审,形成了专家推荐的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共包括132个运河遗产点和43段河段,其中遗产点有65个立即列入项目和67个后续列入项目;河段有31个立即列入项目和12个后续列入项目。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遗据介绍,大运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 》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涉及8个省(直辖市)35个地市的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006年,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整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法律地位。据了解,按照2014年申遗成功的要求,我国要在2012年9月将申报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审,在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遗准备工作并接受专家评估考察。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共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一部分:立即列入项目一、遗产点(共65项)【北京】  1、昆明湖及绣漪闸  2、广源闸、高梁闸、澄清上闸(含万宁桥)、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  3、南新仓  4、平津上闸【天津】  1、天妃宫遗址【河北】  1、红庙村金门闸  2、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  3、捷地分洪设施(含捷地分洪闸、乾隆御书《捷地、兴济坝工纪事诗碑》、清代宪示碑、1933年德国西门子启闭机)  4、东光码头沉船遗址  5、连镇谢家坝  6、华家口夯土险工  7、郑口挑水坝  8、油坊码头遗址及险工【山东】  1、德州苏禄王墓2、德州四女寺枢纽  3、临清片区(砖闸、会通闸、临清闸、鳌头矶、临清运河钞关)  4、东昌府运河大小码头  5、阿城盐运司  6、济宁枢纽(天井闸、堽城坝遗址、金口坝)  7、南旺枢纽(戴村坝、十里闸、邢通斗门遗址、徐建口斗门遗址、运河砖砌河堤、柳林闸、寺前铺闸、上泉古泉群、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  8、济宁东大寺  9、会通河节制闸群(含23座闸:戴湾闸、土桥闸、梁乡闸永通闸、李海务闸、周家店船闸、七级下闸、七级上闸、阿城下闸、阿城上闸、荆门下闸、荆门上闸、陶城铺闸、戴庙闸、安山闸、靳口闸、袁口闸、通济闸、仲浅闸、师庄闸、枣林闸、南阳闸、利建闸)  10、通惠闸  11、微山县乾隆御碑【河南】  1、含嘉仓遗址  2、回洛仓遗址【安徽】  1、柳孜运河码头遗址【江苏】  1、龙王庙行宫(不含御码头和御马路遗址)  2、窑湾镇历史街区  3、双金闸  4、清江大闸  5、清口枢纽(洪泽湖引河堤防:临湖堤、圈堰;济运设施:济运坝、塘河遗址;御黄束清设施:御黄坝、御黄二坝、束清坝、束清二坝、御坝及其顺水堤、临清堤;中运河堤坝:中运河北岸缕堤、中运河南岸缕堤、中运河头坝、中运河二坝、中运河三坝;黄河故道堤工:黄河北岸格堤、缕堤、黄河南岸缕堤、汰黄堤、顺黄坝堤;里运河旧道堤坝:里运河左右堤遗址、盖坝、头坝、二坝、三坝、四坝、五坝;转水墩:康熙旧大墩、新大墩、乾隆新大墩;码头三闸:惠济正越闸、通济正越闸、福兴正越闸;御制重修惠济祠碑)  6、洪泽湖大堤(包括险工、救生桩、水志、信坝、碑刻等)  7、吴公祠  8、镇水铁牛(高良涧铁牛、邵伯铁牛、三河铁牛、高家堰铁牛、马棚镇湾铁牛)  9、瘦西湖  10、普哈丁墓  11、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仅门厅)  12、扬州盐业历史遗迹  13、高邮盂城驿  14、邵伯古堤  15、邵伯老船闸  16、邵伯码头  17、清晏园  18、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不含博物馆)、淮安府衙正堂、镇淮楼  19、丰济仓遗址  20、清江浦楼  21、淮安钞关遗址  22、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  23、西津渡古街  24、清名桥历史街区  25、盘门【浙江】  1、分水墩、落帆亭(不含杉青闸)  2、长安闸  3、南浔镇历史街区  4、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  5、杭州富义仓  6、洋关旧址  7、通益公纱厂旧址  8、杭州拱墅运河历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杭州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9、水利通判厅遗址(含乾隆御碑)  10、西兴过塘行及码头  11、清水闸(不含管理设施)  12、永丰库遗址  13、宁波水则碑  14、宁波庆安会馆  二、河道(共31项,其中需要细分的14段河段用*注明)1、通惠河段主线2、玉河故道   3、长河   4、北运河段主线*   5、南运河段主线*   6、会通河段主线*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线*   9、淮扬运河段主线*   10、宝应宋泾河  11、宝应明清运河故道   12、高邮明清运河故道  13、邵伯明清运河故道   14、古邗沟故道(邗沟东道,扬州城区段)   15、镇江城区运河故道   16、常州城区运河故道   17、无锡城区运河故道   18、现京杭运河无锡至苏州段*   19、苏州城区运河故道   20、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   21、江南运河吴江-嘉兴-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龙山河*  23、頔塘东段(平望-南浔,含頔塘故道)*   24、浙东运河主线*   25、卫河(永济渠)段主线*   26、通济渠—荥阳故城段   27、汴河遗址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段   28、汴河遗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码头段   29、汴河遗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第二部分:后续列入项目一、遗产点(共67项)【北京】  1、永通桥(含御制通州石道碑)  2、通运桥  3、汇通祠  4、什刹海  5、白浮泉【天津】  1、十四仓遗址  2、石家大院【河北】  1、朱唐口险工  2、泊头清真寺  3、大名府故城【山东】  1、德州码头(含码头、德州仓储)  2、会通河古桥(月径桥、迎春桥)  3、临清舍利宝塔  4、河隈张庄明清砖官窑遗址  5、聊城山陕会馆  6、太和桥  7、漕井桥  8、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  9、台儿庄月河段古码头群  10、济宁浣笔泉遗址和泉林【河南】  1、云溪桥  2、合河石桥  3、枋城堰遗址  4、百泉和卫源庙  5、荥阳故城  6、北宋东京城遗址  7、洛口仓遗址  8、商丘古城【安徽】  1、柳孜镇遗址  2、花石纲遗址  3、濉溪县百善镇运河河道遗址剖面【江苏】  1、宿迁大王庙  2、清江清真寺  3、扬州城遗址  4、茱萸湾古闸  5、高邮南门大街历史地段  6、高邮平津堰遗址  7、高邮镇国寺塔  8、镇江虎踞桥  9、常州飞虹桥  10、常州文亨桥  11、常州新坊桥  12、常州广济桥  13、苏州下津桥  14、苏州上津桥  15、苏州吴门桥  16、苏州灭渡桥  17、吴江三里桥  18、吴江安民桥  19、吴江安德桥  20、宝带桥(苏州)  21、十里亭  22、无锡黄埠墩及西水墩  23、苏州觅度桥水文观测站  24、吴江古纤道【浙江】  1、长虹桥(嘉兴)  2、拱宸桥(杭州)  3、广济桥(杭州)  4、长安镇历史街区  5、嘉兴文生修道院和嘉兴天主教堂  6、杭州运河古桥(隆兴桥、欢喜永宁桥、桂芳桥)  7、龙山闸旧址  8、三塘五坝遗址  9、八字桥(绍兴)  10、大小西坝  11、绍兴曹娥江两岸堰坝遗址  12、虞余运河水利航运设施(含五夫长坝及升船机、驿亭坝、西陡门闸坝遗址)    二、河道(共12项)1、陶城铺运河2、仪扬运河  3、子婴河  4、丹徒河  5、古新河  6、余杭塘河(仓前—杭州)  7、永济渠遗址  8、百泉河  9、通济渠—洛河隋唐洛阳城段  10、通济渠—洛河洛口段  11、汴河遗址北宋东京城段  12、汴河济阳镇段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首批选择了58个遗产点和27个遗产段,总长度1011公里。

3.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的利用行为,促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运河遗产,包括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水工遗存,各类伴生历史遗存、历史街区村镇,以及相关联的环境景观等。
  近代以来兴建的大运河水工设施,凡具有文化代表性和突出价值的,属于本办法所称的大运河遗产。第三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段管理,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第四条 国家设立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协调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重大事项,会商解决重大问题。
  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主管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工作,并与国务院国土、环保、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合作,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相关工作。
  大运河沿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依法与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合作开展工作,并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大运河遗产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大运河遗产保护基金,用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大运河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大运河沿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第六条 大运河沿线省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调查本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
  属于大运河遗产的不可移动文物,县级以上地方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认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遗产中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条 国家实行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制度。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由总体规划、省级规划和市级规划构成。
  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经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审定后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应当与国家水利、航运、环境等规划相协调。
  大运河遗产保护省级规划和市级规划,分别由省级和市级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订,报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第八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大运河遗产的构成、保护标准和保护重点,分类制定保护措施。
  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并实行建设项目遗产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遗产影响评价制度,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制定。
  除防洪、航道疏浚、水工设施维护、输水河道工程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内进行破坏大运河遗产本体的工程建设。第九条 大运河沿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所在地标识系统,并向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大运河遗产信息。第十条 将大运河遗产所在地辟为参观游览区,必须保障公众和大运河遗产的安全。
  在参观游览区内设置服务项目,必须符合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
  大运河遗产参观游览区保护、展示、利用功能突出,示范意义显著的,可以公布为大运河遗产公园。第十一条 大运河遗产跨行政区域边界的,其毗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重大问题。第十二条 国家实行大运河遗产监测巡视制度,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定期发布监测巡视报告。
  大运河遗产监测由国家、省级和市级监测系统构成,包括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和反应性监测;大运河遗产巡视由国家和省级巡视系统构成,包括定期巡视和不定期巡视。第十三条 因保护和管理不善,致使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受到损害的大运河遗产,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列入《大运河遗产保护警示名单》予以公布。
  列入《大运河遗产保护警示名单》的遗产所在地保护机构,必须对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并公布整改措施,限期改进保护管理工作。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4. 2014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扬州力争“盐商文化遗迹”或“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为扬州建城2500周年

A、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符合;B、节约用纸能够节约资源,故B符合;C、乱扔垃圾易造成环境污染,故C不符合;D、随手关灯能够节约能源,故D符合.故选C.

5.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将给牵头申遗城市扬州带来些啥

你好,请参考:
在扬州牵头推动下,经过沿线城市共同努力,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扬州这座城市的骄傲。进入“后申遗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扬州如何以世界遗产标准来保护好大运河、如何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推动名城建设,以进一步放大“申遗效应”?
审视扬州文化
从“在山看山”到打开国际视野
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海内外华人,提起扬州,都会自然而然在心中将城市与“文化”形成关联。这种共识,基于2000余年来扬州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这里形成的各类文化艺术不断发散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国内罕见的“通史式”城池、广陵潮、大运河发端、扬州画派、扬州学派、徽班进京、“天下玉、扬州工”、“南秀北雄”的园林景观、扬派盆景、“富可敌国”的盐商巨贾……稍作盘点,扬州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很长时间以来,这些城市印记与文化积淀,既是市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城市对外推介时的名片和标志。祖先馈赠的丰富遗产,一定程度上让扬州人沉醉在历史的辉煌里。
提升城市品质
把精致扬州从特色向工作标尺转变
从古至今,“精致”是扬州城市的鲜明特色,美食、沐浴、工艺、文艺、学术、生态、景观,无一不体现精致内涵,并早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城市个性、特征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的,通过申遗,扬州更坚定地认识到自己的特色所在,知道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而不是别人搞什么我们搞什么。”顾风说,现在,政府各个部门已经具备“精致”意识,并将之转变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与努力方向,这种自觉一旦形成,对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改善文化民生
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对待遗产,每个市民都将在共建共享中受惠
就世界遗产申报而言,它从来不是任何外来强迫驱使的结果,而是遗产地人民对自己遗产的价值有充分认知,并发自内心地对遗产进行积极保护,以使得遗产获得尊严,并得到永续保存。
客观地说,申遗成功可能带来旅游的增长,这仅仅是遗产申报的副产品,而绝非终极目的。事实上,对于申遗成功可能带来的游客暴增,在申遗过程中就已有所预见,并在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做出预警控制,以防止过度旅游开发对遗产带来伤害。
“表面看,大运河申遗成功与市民收入增长目前没有必然联系,但从实践和长远考量,运河保护必定推动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一个台阶,这种共建共享的结果将使每个市民都从中受惠。”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将给牵头申遗城市扬州带来些啥

6. 今年下半年,扬州将迎来大运河世界申遗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大运河申遗目前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大运河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建城最早可追溯到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作为建城之始于公元前486年,至今已经有近2500年历史。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是邗沟,故选C项。点评: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他虽然不是扬州人,却对扬州建城和运河开挖起了开创作用,可以说,他是扬州城的最早建设者,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    

7. 大运河(下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2012年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出:目前,大

     D         试题分析: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最北端是今天的北京;上图的大运河比隋朝大运河有所发展;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选D。点评:关于大运河,还可以考查的内容包括:大运河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部分组成,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运河中心是洛阳,最南面是今天的杭州。历史意义: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及沿途城镇的发展,至今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运河(下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2012年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出:目前,大

8. 扬州古运河的古今历史

扬州古运河
 
 中国古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与万里长城一同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而它的发端就在我们扬州,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乃是它的滥觞。
 
 而今,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沿河城市纷纷“争抢”这张历史“名片”;国家也拟将古运河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扬州是唯一与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古运河无疑将更令世人瞩目。
 
  
 
 今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主会场已确定“搭台”古运河畔,唱响“运河大戏”。
 
 今天,值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纂的《扬州古运河》一书首发之际,本报与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开设“扬州古运河寻访录”一栏,拨开尘封的历史,探寻古运河的“前世今生”,彰显旷古独特的运河文明。
 
 “扬州古运河寻访录”之一
 
 【背景:“运河城”之争】据不完全了解,杭州拱墅区已经率先筹建起中国古运河博物馆,并多次举行中国古运河文化研讨会;杭州、聊城、济宁等城市先后举办“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无锡已实施城区古运河永久性禁航,保护古运河历史街区,同时大力发展“古运河之旅”,北京市通州区大打运河文化牌,规划建设了包括运河文化广场在内的一批文化设施。
 
 而邻近的淮安则更加明了、响亮地喊出了“运河城”的声音,气势“雄壮”。
 
 寒冬的清晨,寒气慑人,往常热闹的邗沟路行人寥落,一旁清清的邗沟水已然冰封。
 
 亭台水榭,古朴幽雅,堤岸上洒落着点点白雪,平添了几分诗意。
 
 遥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正是于此开凿邗沟,那又是怎样一番艰辛的景象!同样,开筑古城扬州的吴王夫差也不会想到自己下令开凿的一段沟渠,竟然“流”下了千古佳话!
 
 1800公里长的古运河犹如一条巨型的纽带,流穿了全国数十座城市,滋养了沿河的华夏世代子孙,孕育出了灿烂的运河文明。
 
 目前,全国诸多沿运河城市都在自豪地称自己是“运河城”。
 
 谁是当仁不让的“运河城”?一时争论不休。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只有一条途径可走——探寻古运河的历史过往。
 
 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虎华称,“追根溯源,古运河的发端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古运河的第一锹正是在扬州这方土地上开挖。
 
 这已是不可辩驳的史实。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名垂千秋。
 
 东晋永和年间开挖了今仪扬运河的前身。
 
 唐代齐浣开凿伊娄河,瓜洲渡从此名闻天下。
 
 沟通五大水系的古运河在元代诞生。
 
 而其间,隋炀帝大规模全线打通古运河,也是以扬州为中心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的。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未变化过。
 
 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扬州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
 
 ”在王虎华的心中,扬州且是天下无双的“运河城”,他说,“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古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扬州古城的兴衰史。
 
 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贯通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
 
 扬州古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扬州是唯一与中国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运河城’。
 
 古运河对扬州城的诞生和成长,对扬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两千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基本契合。
 
 古运河从瓜洲至宝应全长约125公里。
 
 其中,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王虎华说,保护、整治、利用古运河,继承和弘扬古运河文化,是扬州人民神圣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国家拟将古运河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扬州古运河的地位更显得独特和重要。
 
 从延续和发展历史文明的角度看,我们对扬州古运河保护、利用的责任更为重大,意义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