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事迹

2024-05-19 05:08

1. 花木兰的事迹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故里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毫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木兰祠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相关评价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花木兰的事迹

2. 花木兰还有什么事迹呢

巾帼英雄花木兰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 
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坚韧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她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克服困难,赶回部队,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3. 花木兰的事迹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同伴一起杀敌。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花木兰的事迹

4. 花木兰事迹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12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

5. 花木兰简单事迹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花木兰从军故事历史背景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花木兰简单事迹

6. 花木兰的生平事迹

主要事迹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7. 当代花木兰的事迹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小宋军学爸来当兵
  
  宋军,男孩名字,若安在女孩身上,其父必有军旅情结。果然,宋军的父亲是一位有20多年军龄的老军人。
  父亲的军旅情结传染给了宋军,她从小就向往部队生活。1989年高中毕业,报考军校全校唯宋军一人。当时,宋军是安徽一家省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学生。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她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全省唯一的女生。
  上的是军校,学的却是“工企防火”专业,与军事不大搭界。“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但扛的是水枪。宋军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只因为呀,报考动员时老师的那句话:消防在中国处于刚发展阶段,消防科技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有远大志向的宋军认为,自己正好可以在这一领域开疆辟土,建功立业。那年她还未满18岁,是满脑子理想的年龄。
  宋军也和父亲一样,穿上了绿军装。穿军装的女孩是最美的。
  在军校里虽然还是读书当学生,却要按现役军人的严格要求,过着艰苦而刻板的军营生活。就一个简单的操正步动作训练,宋军竟把膝盖踢伤了,住进了部队的医院。第一年寒假后回军校,宋军忍不住哭了,这书读得太苦,还有今后更苦的消防兵日子呢。正常,女孩子哪个没哭过?
  四年军校生活不一一赘述。宋军21岁那年,毕业分配到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俨然是一名老练沉着的老兵了。
  在省城的总队机关工作,宋军一帆风顺。之后结婚,丈夫是教师。之后生了个儿子。宋军的幸福生活和其他的幸福家庭相似。
  可是,宋军依然惦记着那块有待开发的消防科技处女地。2003年5月,她已经完成了《我国消防管理社会化发展对策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理论还得联系实际,宏观不能离开微观,宋军还想补上基层消防实践这一课。
  有志者,事竟成,2005年4月,正营少校宋军从总队机关调到清新县公安消防大队,任教导员。当时,她的幼儿只有1岁多。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宋军又过上了军营生活。之前,她在花都教导队带过4个月的兵,那是全省公安消防总队的首批女兵。如今,宋军却要和男兵们朝夕生活在一座军营里。
  背着沉重的器材,和战士们一起攀爬滚跑自不必说,主官就是主帅,还必须身先士卒。
  有一次特殊的抢险。当宋军带队伍来到事发现场时,欲跳楼自杀的女工已在厂房的楼顶上与厂方对峙了两个小时,这是一宗劳资纠纷,险情解除不了,才报警求助。
  厂房下迅速铺好气垫。楼顶上的女工情绪依然激动,站在高楼的边沿,手握着一把剪刀对着自己的脖子。楼下,有厂方人员,有公安干警,还有女工的丈夫,可是谁的劝说也没效。
  上!宋军只身爬上楼顶,单独劝说。
  见上来了一位女警官,临死的女工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人生的冷漠,不公的待遇,恶意的中伤,人格的污辱,心中的委屈……滔滔不绝地吐了出来。宋军明白了,宋军理解了,若不是其心已死,谁忍心抛夫离子撒手人寰?
  家庭,社会,人生……两个年轻女人的漫长对话。看似一对朋友。
  “楼下的人全部撤走!”宋军下令道。重新温暖过来了心,更需要人的尊严。……消防大队的工作不仅仅是灭火和抢险,不用灭火的消防大队才是工作做得最好的消防大队,防患于未然嘛。防火,是消防大队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年来,清新县招商引资办了大批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防火意识、提高企业自身的防火能力,被列入了消防大队的工作日程。
  “大中集团”是一家台资企业,因厂房的消防通道遮雨棚被“劝拆”而与消防大队“不打不相识”。事后,宋军表示要赠送一辆消防车给“大中集团”。
  送消防车?老板将信将疑。不会是推销产品吧?
  是免费赠送。附带条件就一条:要把消防车使用起来。
  “大中集团”因此而成立了一支消防专职队,维护着这个片区的消防安全。清新县目前已成立了6支消防专职队,补充了现役消防编制的不足。由于清新消防大队业务成绩不俗,被列为全省消防部队基层基础建设示范单位。
  军营中,每天24小时的朝夕相处,宋军把士兵看作是自己的兄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大队又有一个兵要退伍了,大家在饭堂里加菜欢送。
  在欢送仪式上,宋军说:“平常大家要执勤都不能喝酒,明天一早战友蒋荣就要离开军营回海南,他今晚可以喝酒了。”
  蒋荣说:“宋大,我还是喝饮料吧,今晚如果有火警,我还要和大家一起上火场。”
  蒋荣是在清新消防大队服役了5年的老兵,平常不大爱说话,还不是党员,也不是班长。
  宋军说,她常常会被士兵的精神感动。
  
  既是秀才又是兵 
  
  把一位当代女军人比喻成古代“花木兰”是蹩脚的文笔。且不论花木兰替父去从军是被动的,而宋军学爸来当兵是自觉的,境界不同,就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之善织女,即便还熟习弓骑,又怎能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当代女军人同日而语呢?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此话有点老土,也令一些人反感,话是好话,只是数十年前被用滥了。本记者读过宋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论文《我国消防管理社会化发展对策研究》,她对消防管理社会化的研究不仅立足我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还将视野拓展至亚洲和欧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管理社会化发展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不就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吗?
  至于宋军的另一篇工程硕士论文《钌改性尖晶石催化剂于温和条件下液态醇氧化反应的研究》,我是看不懂的,略。
  边当兵边拿了两个硕士学位,副团中校宋军还不罢休,在读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据透露她正博收资料广作调查,准备起草《中国消防体制改革的思考》博士论文。这不就是目前宋军从事的专业工作吗?哦,只是宏观了一点。
  当了18年的兵,读了18年的书,这也许是宋军与花木兰的主要不同之处。宋军说,她喜欢学习的状态。她甚至还有用解数学题来排除烦恼的习惯。令人不解的,是怎么不见一副皓首穷经的苦相呢?反而越读越是青春,越读越有活力。宋军是读活书。
  宋军说,她要为自己的消防大队写一首队歌,歌词已经有了腹稿:18岁我参军来部队,没有硝烟没有格杀。火场就是战场,火魔就是敌人,水枪是手中的武器。抢险是我的任务,火警就是开战的炮声。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一名城市的消防兵……

当代花木兰的事迹

8. 花木兰的英雄故事的会

  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历史故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可是,无人不知的花木兰是什么地方人,墓在何处,能说准的人就寥寥可数了。原来花木兰是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东南十六公里处的万花山下花源头村人氏,木兰园陵就建在万花山下。 她在“壮士十年归”时,路过洛阳、长安,看到当地农家种了许多美丽的牡丹,于是将种子采集后,亲手种于万花山上。她的家乡就在万花山。 花木兰为现商丘市虞城县营郭乡人。木兰本姓魏,名木兰,隋时募兵,木兰代父从军,名传四方,后人为纪念她,在其故里建木兰祠。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南 35 公里营郭乡大周庄村。该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祠内有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文载有对木兰身份、受封孝烈将军的确认及《木兰辞》全文。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  木兰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北,海拔六百米,初名"牛头山",南朝时,民间以山中多木兰树而称之为"木兰山"。相传为唐朝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山上还保留不少遗迹,有"唐花木兰将军之墓"碑。 《黄陂县志》称:“木兰耸翠,为黄陂县第一胜景。”木兰山旧名青狮岭,明中叶始更名梁兰山,正所谓:“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藉梁兰传。”其地在武汉东北70公里,黄陂县北30公里处,海拔581米,山形峭拔嵯峨,翠峰壁立,远望如一仰天吼狮。  相传隋朝代父从军之花木兰即诞生于此,其后花木兰破敌致胜,百战归来,终老故乡,享年90岁,葬于此山之北。唐代修有梁兰庙,后毁于元,明中叶重建旋毁。清初再建,更名木兰殿。  木兰殿前石雕将军坊,刻有“忠孝勇节”四字,殿内有花木兰不同神态之塑像三尊:一为立像,塑花木兰手牵明驼,奔赴战场;一为坐像,塑花木兰身披盔甲,百战归来;一为女儿像,塑花木兰婀娜多姿,仍是女儿身。神像上悬有“扫灭羌胡,功悬日月“匾额,殿内并有名家书写《木兰辞》全文。
  二、花木兰传奇流传至今,首先得益于那首文学性和情节性极强的乐府诗歌《木兰辞》。这其中既有“唧唧复唧唧”等口语诗句,又有“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哲学思辩。这首北朝民歌辞章和情怀俱佳,木兰战场杀敌不逊男儿,对镜贴花娇媚动人,堪称男女平权思想最早的诠释者。


  1949年以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得到了深入的贯彻和弘扬。中国特色的女权思想如日中天,花木兰的英雄事迹成为了文艺作品中炙手可热的题材。姑且不算那些在各级戏班子和剧社里演出过的木兰戏,单是在中国人心目中产生过深入渗透的《花木兰》就有三部:常香玉上世纪50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豫剧、1997年袁咏仪主演的电视剧以及一年之后的好莱坞动画大片。


  花木兰的生卒年代始终没有定于一尊,三部作品各弹各的调。豫剧《花木兰》取“北魏”说,花木兰托名花木梨代父花弧从军,剧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的传唱之广,不逊色于当今任何一首最红的网络歌曲。电视剧《花木兰》则把时间定在隋朝,有名有姓的隋朝帝王杨坚和杨广都有份参与,更有玉皇大帝率天庭诸神搅和其间,成一部神话和历史交杂、喜剧和正剧兼备的麋鹿作品。好莱坞的动画片《花木兰》模糊了确切时间,反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人物形象和故事走向也是西方人看中国的路数。至于说花木兰的敌人,一会儿是“番邦”,一会是匈奴,一会儿是突厥,总之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中的一支。


  到了最新的电影《花木兰》里,时间又回到了北魏年间,而与北魏交战的是名气更小的“柔然”。影片的前二十分钟,基本上捋着《木兰辞》交代了木兰从军的前因,观众会觉得“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随后就出现了重大意外,花木兰(赵薇)的女儿身一上来就被她的直接领导文泰(陈坤)得知了,而且穿帮时她正在香汤沐浴。这也罢了,先知先觉者总是少数,“过家家”的游戏还玩得下去。


  接下来,影片进入了最烧钱的环节:大漠孤烟,两军死战。在《木兰辞》中,十年鏖战只用了六句诗一带而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但在电影里,这是最浓墨重彩的部分。据说这部电影的总投资超过了8000万元,战场上花的钱估计在2/3以上。有真人上阵的层层兵甲,有镜头拉起时一眼看不到边的数字雄兵。有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片场面的战地沙尘暴,有一次次惨烈地倒下的骑兵马队。有《三国演义》一般的飞马斩将,有《笑傲江湖》一般的功夫肉搏。内地拍历史剧的经年心得,香港拍武打片的不传之秘,还有好莱坞神奇的视觉特效,在这部电影中都有反映。两军相逢勇者胜的豪气和刀光剑影散去后的反战意识,在不同的章节里得到了张扬。


  这一次,被拉进来跟花木兰纠缠不休的历史人物是拓拔宏,也就是那位以力行汉化而知名的魏孝文帝。拓拔宏放着好好的王子不做,偏要潜伏军中历练。历练到一半突生成人之美的耶酥心肠,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激励花木兰成为名将。两人之间当然还有爱情,而爱情注定只是一场空幻的梦。这其实是得了金庸老先生的真传了,每每在虚构的江湖奇侠传中加入历史人物的行迹,可是又不能改变历史的真实走向,天花乱坠一番后,相爱的人还是要东西永诀。比如说,《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和大明长公主阿九,终究有缘无分。


  陈坤虽然贵为王子,阴柔是他不变的旋律。房祖名还是那种说着台湾话的邻家小子,老做配角的他免不了中间横死。表现最出色的还是赵薇,她在完成了《画皮》里向贤妻良母的惊人转型之后,又在这部电影里显示了塑造“中性”人物的功力。当年的小燕子就是一个性别不明显的假小子,这次的花木兰在军中号令三军,也完全不能体现柔弱的女儿态。只不过,小燕子少不更事,闯祸为乐,而花将军却身先士卒,心藏大爱。《花木兰》的外景地有两处:河北的易水湖和甘肃的黄河石林。拍摄《赤壁》时,赵薇作为东吴间谍“胖猪”曾经在易水湖畔刺探情报,此次算是故地重游了。而在多年以前的《天地英雄》中,赵薇扮演将军的女儿“文珠”,也曾在广袤的西域纵横奔突,这次在黄河石林大峡谷里,她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战场演说。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人对赵薇的感觉还停留在小燕子时代,但经历了人生几度秋凉的她早已是一个沉静、走心的演员。


  就个人的感觉而言,在已经加入贺岁大战的几部电影里,《花木兰》是最饱满的一部;在导演马楚成近年来的几部作品中,《花木兰》也是最有营养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