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贬值了吗?

2024-05-16 01:14

1. 海归贬值了吗?

海归,海外留学后归国就业人才,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

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甚至有知名企业HR(人力资源经理)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海归贬值了。
海归的起薪,也从其期望的1万元,骤降至6000元,而且相对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毕业生而言,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
最近两周,深度访问了资深留学顾问、大企业资深HR、留学家庭、海归学子,并做了随机小调查,发现留学文凭贬值,海归竞争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

近日,杭州女生6年花200万留学 海归贬值了么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图)
而与这份尴尬的薪水相对应的,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家庭投入。到国外留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基本是起步价,而且费用一年比一年高。
2007年,国内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短短9年间,出国人数暴增了近4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暴增了近10倍!浙江每年出国的留学生有10000多人,这两年留学生回国出现高峰,有90%的留学生回国就业。

一边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开销,一边是留学回国之后的尴尬处境。很多工薪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掏出全部家底让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教育大投资,风险真的很大。

海归贬值了吗?

2. 海归贬值了吗?


3. 海归为什么降低了价值

  端不平的家庭事业

  理不清的社会关系

  “我身边有不少与我年龄相仿的海归朋友,聊到创业,很多人表示,虽然面临着种种现实的困难和阻碍,但是说到底最能影响他们创业心态的,还是家庭。”

  说上述话的人名叫杜振宁,10年前赴新西兰留学,现在已是烟台塔斯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谈起回国创业,他动情地说:“老一辈的海归,在国外的生活比较优越,有事业,有房子,有车子,却并不一定感到幸福。在我所接触到的留学生圈子里,80%的人都希望回来,中国人‘寻根’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与生俱来的。”而说起创业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他表示,只有生活上适应了,心态才能放平,调整好了心态,创业才能有保证。“对于比较年长的海归来说,回国创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实是生活。”杜振宁惋惜地说,一些老海归虽然自己回国了,但是家还没有完全回来,家人、孩子都在国外,形单影只的孤独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打退堂鼓。“海归创业的物质支持不可少,精神支柱更加不可或缺,它们一个是支架,一个是灵魂。归国人员的家庭安置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杜振宁说。

  另一方面,有些海归由于旅居海外多年,对中国国情的印象渐渐淡化,缺乏对文化、社会以及商务规则的认识,创业时容易陷入偏离市场需求并与国情相悖的尴尬境地。加拿大加达国际商务投资集团总裁闫长明犀利地指出,海归在创业探索中过多套用国外模式,没有结合中国实际,是创业过程中的硬伤;而无法融入现代中国的文化氛围,不会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则是海归创业者的隐痛。杜振宁建议海归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多下些功夫,“海归要做聪明人,回国后就要快速适应这里的文化氛围,学会跟团队成员打交道,跟工人打交道,跟市场打交道,跟政府打交道,还要跟媒体打交道……不能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的海归,是无法承担起领导和统帅一个企业的责任的。”

海归为什么降低了价值

4. 为什么海归越来越不值钱了?

海归不吃香这件事其实挺好理解,从市场的角度讲,物以稀为贵,产品稀缺就值钱,产品不稀缺就不值钱了。如果海归也是一种产品的话,那么也符合这个规律。要说海归最吃香的时候,那得追溯到大清朝,那群拿着庚子赔款奖学金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绝对是中国最值钱的人才。
十多年前的海归为什么吃香,也是因为稀缺。我们可以想想,那个时候都有哪些人有条件出国留学,两种人,一种是不差钱的人,一种是学习好的人。等到这些人回国,要么根本不需要去人才市场,要么就是有真材实料,怎么可能不是抢手货呢?
但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留学生大大的扩军了。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2016)》显示,2015年度,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有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这意味着每4个国际留学生中,就有1个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而中国留学大军的背后,是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而且以中国家长望子成龙那个执着劲,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甭管来自哪个阶层,都把孩子当富二代培养。
那么按照市场规律,供应增加了,需求不变,价格就会降低。而这还只是数量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质量上的变化。和过去那种精英留学生相比,如今的留学生质量差多了。这两年,关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各种论文造假、考试抄袭的新闻不绝于耳,我们看得见,用人企业会看不见?留学生的成色在HR心目中早就大打折扣了。
其实可以做个类比,中国大学生目前就业也难,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学扩招,大学生泛滥了,早已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同样,这两年中国留学生也出现了一次扩招。以美国为例,据学者薛涌介绍:“美国的大学,正处于一种产能过剩的危机中,容量大,填不满。没有中国学生的学费,很多学校就无以为继。”
但同样是这个类比,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所有大学生就业都难,新闻里那个HR也说了,985的毕业生就业就不难。精英永远是稀缺的。那么对于海归来说,那些“海外985”毕业的留学生仍然是抢手货,仍然去贵宾室。我就不相信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的毕业生找工作也费劲。小林只找到两千块钱的工作不假,但小林也没说她是哪儿毕业的呀。
当然,留学的回报不能仅仅靠薪酬来衡量,开眼界见世面,认识这个世界也是留学的价值所在。但说实话,留学仍然是一件奢侈品,不是哪个家庭都能承受的。这就像节衣缩食买一个名牌包,然后你拎着名牌包去挤公交车,这就尴尬了,还会让人以为你的名牌包是假货。
其实我也知道我并不能说服谁,在这个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年代,执着的家长们不会理我泼的冷水,孩子不仅要出国,而且要尽早出国。2015年的调查显示,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7%上升到了27%。看来这个留学热一时半会儿冷却不下来。而且说实话,假如我以后有了孩子,而我就是个白领,我就能不送孩子出国留学吗?我也不敢肯定。(转自网络)

5. 海归大贬值,海归就业难

考研我认为我们必须先定义自己的目标,目标高相比,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准备时间是否过长,心理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样的女孩在我们班,我们了解到的工程考研有测试人大,文科预备班和她交流经验,方法,人不知道几个,准备6个月后放弃了。与此相反,设定的目标低,长期作用会产生什么实际意义的斗争了半天,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是什么样子,直到你去三年后,在一个糟糕的学校还不如去提前毕业。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斗争需要什么样的,就像上树摘要苹果,跳了半天,你不会找到“摘要”不能让身体和精神上都累了,它们捡起来,弹出一个跳将能够选择那些抬手,摔在地上,留下比那些高大的矮人,你还是有它的勇气,敢于拼搏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去所有的方式,让它成为一个通道,不让它成为一个胡同。 
医学是件苦差事,没有一点恒心和毅力拿不下来的,而且准备时间,我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应该说,大四那年,当很多人开始数学第一轮时,我“已经开始购买大量的模拟题中找不到的地方,看着所有的基本知识;临考的学生每天五点多起床前的一个月,我一直9:00到教室读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这样坚持下来,确实不紧自己的提醒,但有条不紊,一步一步的进步。我没有错过一个低年级班,我觉得这学期课余时间不够全面审查,换句话说,在暑假前数学第一轮复习完成了足够的,不抱太大的期望,高级班,我不想念我的大四数学2过1后的政治,是完全没有必要拖延的过程,但时间紧缺席。和我一样,这种情况是不是好长好长的时间来准备,到底会不会觉得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所做的模拟题设置和设置,看到没有模拟试题兴奋,而是太晚了持续看完后什么也没得到,效果不一定好,从黎明到黄昏。所以我觉得,开始在5月或4月结束,在此期间,夏看数学的足够其他的外观政治的,一个是九月底完成检讨,12个月前完成,这样的安排是比较合适的。 

还有一点就是考研辅导班,上课的时候很多人报告,主要是政治,一个哥哥和我同宿舍不报,我个人认为,这些辅导班没有意义的,每次在休闲那些麦凯恩上辅导班给他们的老师教我们“毛马毛马”,“马说,毛泽东说废话”永远胜利的战斗,一堆人类中的碎片是,它是一个壮观不报告劣势喜欢的感觉。考试成绩下来,我参加考试的80%,79同宿,谁的工作就可以了,超过70个,我自己的感觉,辅导班,纯粹是为了赚钱,上辅导班消耗的能源,金融资源,而且还扰乱了自己的计划,因为这些类是固定的,你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的辅导班,然后有辅导班似乎有一种精神寄托,希望上辅导班此相反,他们的努力往往是最现实的。但是,如果你测试,学校开设了专业课程辅导班,那是另一回事,应该去的报纸,为什么不说,我们都知道这一点。 

还计划每一步。我已经准备好了,每个月计划,每周计划往往想要做的是检讨这个月,下个月,当我检查到什么程度后,这些计划是一个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成就感,没有计划,和总体感觉没有任何线索,差评,今天这个,明天一个差评,一片狼藉。当然计划并不一定要记下,只要在大脑中过,然后执行就是了。 
能想到的时间,再加上我的朋友,我隐身,你可以随时离开的消息。和其他精神和你谈谈。

海归大贬值,海归就业难

6. 现在留学还值得吗,海归是不是贬值了呢?


7. “海归”也没有高薪可拿了吗?

据报道,揭示了回国留学生收入分化的现象。据悉,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将“是否掌握独特技术或技能”作为分割线,将“海归”群体划分为“小海归”与“大海归”。所谓“镀金式海归”,是指留学生到国外走一遭,虽然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但也仅限于此,没有本领与视野上的实质提高。有些甚至只是花了一年时间拿了一个文凭,也就可以称为海归了。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关于“海归”找工作难、起薪低的新闻,都会让许多准备留学的人心生疑虑。其实毕业刚开始找工作,被开低价也属正常。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起薪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真正价值,往往要经受几年考验之后才会逐渐体现出来。

我们没必要妖魔化留学这件事,不过“海归”不再神秘也已经是常识,“海归”这些年在国内的待遇,不是天堂跌到了地狱,只是从梦境回到了现实。
“海归”身份贬值,既是留学队伍飞速壮大导致的稀释效应,也是由于社会日趋开放、中外交流日趋密切,用人单位不再容易被忽悠,有些则是吃过亏长了记性。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泡沫早晚都会破。
这些年来,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早就已经过了只认身份不认能力的年代。如今的中国,人们更看重的是绩效,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一纸文凭。在许多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应该都有类似的体会:一个公司里,往往集中了来自不同地方、级别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而他们都是在同一个平台竞争的,靠本事吃饭,谁能最终“冒头”或胜出,取决于做出的成绩,而不是曾经毕业于哪所学校或取得什么样的文凭。

某种程度上,一些“海归”的贬值,其实也恰恰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以及整个社会人才评估愈发现代化。仅有普通文凭、缺乏技术与经验的“小海归”竞争力明显较弱,而有多年实际工作经历的“大海归”仍处在人才金字塔塔尖。与市场需求脱节,“镀金式海归”面临淘汰并不奇怪。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留学者及其家庭的心态。“海归就该有好工作”的想法就跟前些年“大学生就该有好工作”一样,都应该抛弃。留学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国际视野去学习新东西,拓展新“视界”,如果混个文凭就回来,找不到好工作也属正常,不必怨天尤人。


当然,我们还要重新定义“好工作”。近日,成都一位妈妈花上百万送女儿去澳大利亚留学,谁知女儿毕业后居然迷上了按摩。回国后,女儿到了一家中医理疗店上班,干起了按摩师。这位妈妈感叹道,“让我这个当妈的如何见人呀?”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这位妈妈是有道理的,可是如果女儿真的热爱按摩,难道按摩师不是对她来说最好的工作吗?以一种更为现代的人才观考虑,“海归”与按摩师不相容,同样是一种传统偏见。

“海归”也没有高薪可拿了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