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哪些现状

2024-05-09 22:17

1. 传统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哪些现状

传统教育培训机构面临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是转型升级成在线模式。传统线下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运营成本高,场地限制多,老师管理难,学员难以随到随学,区域竞争大,推广宣传困难。而线上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势,运营成本低,随时随地学习,录播课程一劳永逸,年轻一代趋于移动端学习,学员沉淀在自己的平台,自带社交属性,移动支付广泛流行。格子匠致力于帮助教育机构快速搭建在线教学平台,小程序+公众号+PC站多个学习端口,覆盖全网流量入口,帮助更好卖课更好服务学员。

传统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哪些现状

2. 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为刚需的千亿市场,K12 赛道一直是教培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回顾 2020 年上半年的投融资项目,从融资笔数 12 笔来说,并不多。从融资金额动辄过亿人民币、最高 10 亿美元来说,又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分化趋势。当下,由于教育行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市场野蛮生长,各类问题频发。为规范行业发展,平衡教育的民生属性和市场化趋势,教育行业进入政策频发期。K12 赛道作为用户数最大的赛道,也进入常态化、规范化的监管范畴。


3.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0 世纪后半叶, 普及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

  19 世纪中叶以前, 幼儿教育一直是私人行为,但在20 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1]国家介入幼儿教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政府介入幼儿教育的方式很多, 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固然是重要方面( 如严格幼教机构的审批制度, 加强资产监控; 制定幼教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 建立教师资格和培训制度等) , 但公共财政支持也是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

  欧洲经合组织国家( OECD) 主要是通过公共财政来支持幼儿教育。一些国家不论父母的就业状况和收入如何, 幼儿教育都是免费的; 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采用国家财政支持和根据父母收入交费并行的方式, 父母所支付的部分一般不多于费用的30%。[2]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像OECD 国家那样管理, 但也通过多种支持方式承担起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责任。这些方式包括:   

  1.国民教育向下延伸。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做法。我国澳门特区已从2006 年开始将免费教育下延至学前教育1~2 年。台湾地区也已推出国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 K 教育) 计划, 并于2004 年从“ 离岛”( 澎湖、连江、金门等) 和原住民集聚地开始试行, 优先扶助资源弱势与文化不利地区, 然后逐步向全岛推进。

  2. 国家专项拨款资助面向社会处境不利幼儿的早期补偿教育。如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和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等。3.政府举办一定数量的公办园。对政府认可的非盈利性私立幼教机构提供财政补助。4.通过各种方式( 如返还个税、发放补助等) 为幼儿家庭提供保育和教育资助, 等等。

二、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的理由

  目前, 尽管一些国家将5 岁甚至4~3 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 但总体来说, 幼儿教育还不具有强制性, 仍然属于“ 非义务教育”。既然是非义务教育, 为什么不像我们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 完全可以交付市场”呢? 教育经济学家从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和幼儿教育市场的缺陷两方面,论证了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一) 补偿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

  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效益是政府应否给予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外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说的是如果一项经济行为附带地也对其他消费者( 第三方) 形成影响( 获益或受害) , 而相应的成本并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中, 就出现了外部性。使其他消费者受益的行为具有正外部性, 反之就是负外部性。按照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 在存在正外部性的领域, 必然会投资不足。因为这类投资不仅给当事方带来收益, 也给其他方带来收益, 但当事方只能根据自身的收益来确定投资水平, 因此, 这个投资水平一定小于社会最优的投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财政投入就变得非常必要。

  那么, 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性? 除了投资者( 家庭) 之外, 有没有其他受益方?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教育的受益者除了儿童个人、家庭之外, 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概括起来: 幼儿教育对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长期的积极效应, 可以提高其未来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 提高国家的公民素质, 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养; 幼儿教育可以提高妇女就业机会, 促进男女平等, 减少贫困人口, 降低社会救助费用; 幼儿教育有利于打破“ 一代贫困, 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 促进社会公平。

  在各种关于早期教育成本- 效益的研究中,David Weikart 及其同事的工作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自上世纪60 年代起对123 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进行了近40 年的追踪研究。研究设置了试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组幼儿接受了1~2 年的高瞻- 佩里早期教育方案。该项研究从学业成就、经济状况、犯罪率、家庭关系和健康5 个方面考察了优质学前教育的效果,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儿童学业成就高, 就业率与经济收入高, 犯罪率低,家庭关系和睦, 吸毒率低。

  佩里方案研究表明, 幼儿教育投资是一种最省钱、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 在儿童到27 岁时, 投资回报率为1: 7.16。该研究最近的成本收益分析发现, 这些儿童40 岁时, 投资的总体回报率已高达1: 17.07。其中, 对幼儿个人的回报率为1: 4.17, 而对社会的回报率则为1: 12.9。细致分析表明, 社会回报中88%源于犯罪率的减少; 4%源于教育开支( 特殊教育与辅导等) 的减少; 7%源于收入税的增加; 1%来自于社会福利开支的减少。其他国家( 如加拿大) 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总结同类研究的成果,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James Heckman 教授在 “ 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 Policy to Foster Human Capital) 一文中指出,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在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资1 美金, 将比在幼儿期之后投入同样的金额收益更大。最佳的投资政策是: 儿童年龄越小, 投入资金越多, 并且随其成长过程而不断追加。“ 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的利用。”因此, OECD1999 年的教育政策分析指出,“ 幼儿教育是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 是⋯⋯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该年的幼儿教育总结报告的标题就是“ 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 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5]这个获益者不仅是儿童个人及其家庭, 也是整个社会。因此, 幼儿教育具有公益性, 是一项“ 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国家财政给予支持是理所当然的。

  美国、英国及OECD 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发展十分成熟的国家, 但都选择了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的政策, 应该说是对幼儿教育的公益性( 正外部性) 的承认和对上述经济学原理的遵从。

  ( 二) 弥补幼儿教育市场的缺陷

  供需双方及其市场交换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决定了市场机制对幼儿教育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必须运用各种手段, 尤其是经济手段加以调控, 以弥补其不足。

  1.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幼教市场问题。

  人们往往认为自由市场是一个平等交易的市场, 依*自由竞争必然提高产品质量。但事实并不必然如此。当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完全对等时,交易其实是不平等的。因使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对市场进行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美国教授发现, 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 买卖双方) 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损。而且, 当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有关产品的信息时, 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 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 出现所谓“ 劣币逐良币”现象,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也被摧毁, 最后导致市场萎缩, 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幼儿教育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 更可能存在着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幼儿家长往往缺乏专业知识, 无法分辩托幼机构的质量, 容易受供方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一些表面现象的诱惑, 加上不易把握整个幼教市场的情况, 使得家长们难以做出理性的选择, 高价并不一定能够换得真正的高质量。特别是, 虽然较之以后的任何一个教育阶段,幼儿教育投资的效益最大, 但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 其投资收益( 特别是作为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一来比较隐讳, 不易察觉; 二来具有“ 长线性”和“ 融合性”特点, 其效果往往要20 年后才可能显示出来, 而且往往又和后续阶段教育的效果融合在一起, 若非专门研究, 往往难以单独显现。这些特点都会直接影响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判断, 从而影响他们的选择行为。

  许多调查表明,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热情尽管很高, 但真正落实到经费投入上, 其热情还是普遍小于其他学段的, 而对其价格的敏感性却普遍高于其他学段。总体来说, 便宜、方便、近距离是许多家长选择幼教机构的主要原则, 质量实际上往往是被忽视的。目前在我国, 一些非法幼儿园屡禁不止,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低质低价园挤压价格合理而质量较高的幼儿园的情况, 究其原因, 主要是存在着这样一个仅关注价格而忽视质量、仅要求看护而忽视教育、对质量优劣缺乏判断能力的买方市场。

  2.幼教市场不能满足对教育公平的诉求。公平是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合理原则。在经济学范畴内, 公平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教育公平的核心一是教育机会均等, 二是教育选择的自由, 即“ 资源分配的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不可能由教育市场实现, 因为市场遵循的是私人利益驱动下平等交换的机制。换句话说是按质论价, 优质优价。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这种投资显然要受到每个家庭现有经济状况的制约。贫困家庭往往缺少投资来源, 导致其子女没有机会接受或不能接受优质教育, 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形成一代贫困、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分析贫穷的原因时指出“: 收入的差别最主要是由拥有财富的多寡造成的。⋯⋯和财产差别相比, 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较低层的或工人阶层的父母常常无法负担子女进商学院或医学院所需要的费用———这些子女就被排除在整个高薪职业之外。”其实, 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的差别, 并不仅仅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的被迫“ 选择”上, 而是从幼儿教育时就开始了。这显然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

  不仅如此, 教育机会不均等也是有悖于效率要求的, 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会因为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而使其聪明才智无法充分发挥, 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政府从再分配的角度提供教育, 参与人力资本投资, 那么, 将有助于提高公平程度与效率水平。政府的干预是维护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

  以往, 教育公平( 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 的概念往往被用在义务教育阶段。但近几十年, 这个概念已经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因为这才是人一生的真正起点。

三、增加财政投入———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是起点。在完全的教育市场条件下, 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机会通过影响人的发展进而影响家庭收入。这样一来, 贫富差距上的“ 马太效应”可能无限制地循环下去, 恶化社会的利益格局, 埋下城乡、地区、阶层间矛盾、紧张、冲突的隐患, 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就当下而言, 在我国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现实中, 一个幼儿至少牵动3 个家庭6 个大人(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的心。据统计, 2003 年我国学前儿童( 3~6 岁) 约有5106 万, 那就至少涉及到3 亿多成人。幼儿教育是一项最具有社会公益性、最直接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的一项“ 民心工程”!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幼儿教育的作用必须重视, 幼儿的受教育权必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加以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宪法》和《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 体现了对儿童和人民群众的关爱。

  在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达到、公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怎么改? 制度创新应该如何体现?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合理走向应该是什么? 我们认为, 我国以往幼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的幼教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 效益不高。在国家整体投入做到逐年增长,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幼教, 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 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应该成为改革的主要方面。

  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的问题涉及到投资体制问题。应该承认, 我国幼儿教育投资体制( 仅仅投向公办幼儿园) 是存在问题的。这或许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发展到今天, 这种投资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因此改革是必须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常讲“ 存量不变, 增量盘活”, 对幼教体制改革有一定启示。我们建议:

  1.国家投入的公办园应切实发挥示范、培训等多方面作用, 让国家财政投入通过直接和间接多种途径使更多儿童受益。

  2. 作为单位福利的企事业幼儿园从单位剥离出来之后, 应该转为社会福利, 国家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时, 应在社会福利系统中考虑用适当的方式将其加入。

  3. 增量部分面向弱势群体, 因为大量研究表明, 面向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投入效益是最高的。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 优先在农村、边远地区及社会处境不利人群集中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 待条件具备后逐渐扩大至全体儿童。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4. 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前景不错,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逐渐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推动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已然成为业界的共识。

5. 中国珠宝专业教育现状

郭颖
教育乃国之根本,一个行业是否能健康、持续地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切仅依靠从业人员的再教育或职业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更深层次的需要是人员的专业化。
1.大专院校珠宝专业总体概况
珠宝的学历教育随着珠宝市场的火热及带来的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全国各地的多层次珠宝教学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呈现出了较强的针对性。
1.1 办学体多种多样
珠宝专业的办学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多元化,既有国家办学,又有民办学;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有二级学院,还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既有本科及以上知识型的高等教育,也有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中等教育;几乎全面覆盖了中、高级学历教育的各个阶段。
全国目前有近50余家高校或高职、高专开设有珠宝鉴定、首饰设计方面的课程,其中最著名的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家的珠宝学院,具有完备的教学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各课程教学大纲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基于二者基础的两所高校的二级学院长城学院与江城学院也分别开设了珠宝鉴定等专业。
珠宝教学单位遍及全国,坐落的城市以经济发达、珠宝首饰业发达、高等教育发达等为特点,集中分布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如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商业学校等十几家单位,又如广州的中山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等十几家单位。
1.2 学生情况
珠宝专业的就读学生仍以本科(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为主,包括一部分的硕士研究生和少数的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有不少高职、高专、中专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招生规模总计接近万人之多。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整体较好,方向也比较多。中专、高职、高专的就业多以销售一线为主,各大公司、门店等每年都有很大的缺口;本科生除少数出国深造外,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考研大军,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本科生每年近50%的学生直接考取硕士研究生,同时还有一部分进入社会,如行业管理机构、鉴定部门、业内企业、行业媒体、典当行、拍卖行等很多方向,并有少部分同学直接自主创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珠宝行业带来了不少生机;研究生的就业多以作老师、进入行业协会等管理机构或科研机构、进入企业的管理层等多方面,也有少部分自主创业或改行从事其他行业。
截至目前,很多科班毕业的珠宝专业学生都已成为行业中的生力军。
1.3 “宝二代”的加盟
随着珠宝行业的渐进成熟与发展,从业人员的第二代也陆续到了进入高等学府的年龄。这些“宝二代”们从小耳闻目染宝玉石的五光十色,对他们而言这是珍稀异宝也算是熟视无睹了,但因为个人喜好或是接班家族企业等诸多需求,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加入到了就读珠宝专业的大军中来。相较于其他没有珠宝背景的同学,他们更有着熟悉宝石乃至珠宝业界的优势,而且毕业方向的选择也自由了很多,如继续到国外深造相关专业如奢侈品管理、艺术学等。“宝二代”们的加入,无疑将成为中国珠宝行业的重要动力之一。
1.4 2011~2012年中国珠宝专业教育现状
这两年对于中国珠宝产业来说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两年,面对国内外种种不利因素,生存与发展、转型与升级成为摆在珠宝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国内的珠宝教育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人才的培养依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珠宝专业在夯实专业教育基础、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国内人才需要的平台,着手打造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2008年起,已经多次举办校内的“鉴定能手”大赛,根据不同的学期分为“宝石鉴定”与“钻石分级”不同主题,至今已连续10个学期举办,不少专业功底扎实、勤于学习的同学脱颖而出,并在随后参加的FGA等国际证书的培训中纷纷取得了好成绩。
动手型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主要基于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见习基地的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很多高校目前都已经有了能够接待学生实习的若干实习基地,从检测机构、科研单位、企业、行业媒体等多个角度,旨在为学生打造接触行业的平台,使他们提前适应进入社会后的快节奏与强竞争。同时,2009年,团中央遵照党中央解决就业难的工作方针,开始着手各高校见习基地的建设,根据高校所在地、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于2009年底推出首批大学生见习基地。同步要求见习单位在接受学生(以本科生为主)见习的过程中,应适当予以补助,以求学生在获得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能略有收入以维持校外见习的费用。
实习基地与见习基地的启用,为珠宝专业大学生拉近了与行业的距离,帮助他们定位4年的大学学习。
2.大专院校珠宝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
大专院校以学历教育为主,但在培养学生的层次上目标明确,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1 专业特色鲜明
根据珠宝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各方面新型人才的需要,各办学单位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与方向,珠宝专业的设置也从最初的宝石鉴定和首饰设计逐步扩展为现在的10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专业,如加强了营销的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强调了管理方面的珠宝企划与经济管理专业,甚至也有了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等专业的设置,可以说是丰富了珠宝专业的适应面。
课程设置以基本的《宝石鉴定仪器原理与方法》、《有色宝石学》、《钻石学》、《玉器》、《宝石加工》、《珠宝商贸》等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然后根据具体专业的不同,加强各个有关方向,如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设计软件应用》、《首饰表现技法》、《首饰雕蜡》、《首饰金工制作》等,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学》、《珠宝首饰评估》、《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类课程,复合了设计方向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首饰加工工艺学》和《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等。总体而言,是在大的宝石材质方面的学习后,向各个方向延伸发展。
2.2 专业层次分明
因为办学层次与办学宗旨的不同,珠宝专业学生也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到高职生、技校生呈现出了多层次化且强针对性的现状。
一般来讲,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科研为主,本科以强调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为主,专科则强调了一定基础上的技能的训练,而高职生与技校生等更多地要求同学们掌握鉴定、营销的实战能力。不同层次的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各单位的办学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今后的择业、就业等多面的问题,整体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珠宝学历教学体系。
3.部分开设珠宝专业院校
全国多家开设珠宝专业的院校,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也大多继承了地质岩矿专业的基底,有着很深的理工科基础。
3.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成立于1995年9月,是我国最早开展宝石学教育和开办宝石学专业的高等学府之一。目前,珠宝学院具有宝石与材料工艺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宝石学博士点,宝石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硕士点。现在校全日制学生共500余名,其中本科生400余名(含留学生10余名),研究生60余名。学院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占8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4%;有5位老师获得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资格证书。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专业和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化。
自1988年开始招收宝石学专业学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培养了宝石类和艺术类等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为我国珠宝行业输送了大批宝石学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
珠宝学院借助学校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重点学科发展的优势,在宝石学、宝石改善与人工晶体、宝石材料的设计与加工、宝石鉴定、艺术设计、宝石矿床学等领域,已取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编写教材和专著10部以上。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数十篇教学法论文和设计作品,获得很多项教学成果奖。
学院将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主,逐步加强宝石学的科学研究;拓宽宝石与材料工艺学及其相关专业、艺术设计及其相关设计专业;立足珠宝首饰行业,面向相关领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珠宝人才;经过努力,将珠宝学院建设成为国内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学院。
3.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是一所以珠宝教育为中心任务的教学和科研单位。1989年珠宝学院通过与英国宝石协会合作,开设了英国宝石协会宝石证书课程,是我国最早引进国际先进宝石学教育体系的学院,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国宝石教育发展的步伐。在学习国际现代宝石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珠宝学院开设了自主的宝石和钻石课程,创立了GIC品牌,为我国的珠宝首饰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截至目前,各种证书的获证人数:FGA、DGA、GIC宝石学和钻石分级学等各类证书5000多人次。同时,珠宝学院还是指定的全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考前培训站之一。
学院从1994年起承担宝石学方向本科生教育任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了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科专业,现招收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方向和珠宝首饰设计方向本科生,同时还培养更高层次的宝石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年都有硕士生毕业。此外,还通过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方式培养珠宝专业学生。构成了多层次的珠宝教育体系。
珠宝学院有多位在珠宝界有影响的著名专家,现有专兼职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7.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61%,其中博士学位的占22%。构成一支业务素质精、学术水平较高、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
多年来珠宝学院努力开展宝石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在钻石、翡翠、有色宝石、有机宝石如珍珠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以珠宝学院为依托开办的宝石学学术期刊《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和定期在武汉举办的宝石学术年会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
3.3 其他珠宝院系
(1)石家庄经济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2)昆明理工大学: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系——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3)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4)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5)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6)上海同济大学:宝石教育中心
4.珠宝职业教育
我国的珠宝教育除了学历教育以外,还有一种模式是职业教育。珠宝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起点高、办学方式灵活、人才培养周期短,在内容上更强调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教学形式上也较为多元化,有效弥补了珠宝学历教育的一些不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多方面、多角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各个层次的珠宝人才。
早期的珠宝职业教育,以宝石鉴定为教学的切入点,为早期珠宝行业快速高效地培养了专业人才。随着珠宝行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职业教育也由最初以短期培训班为主逐渐发展成为较系统化、科学化的各类证书课程。这种转变标志着我国珠宝职业教育日趋成熟,同时也为我国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1 国内行业培训
由于珠宝行业的迅猛发展,珠宝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使得以短期培训班为主的珠宝职业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进行行业内认可的专业培训。最早开展培训的以地矿部门的相关机构为主,如国检珠宝培训中心(前身是“地矿部北京珠宝培训中心”,后更名为“国家宝石监测培训中心”),早在1991年就开始举办各类培训班,课程涉及珠宝行业亟需的珠宝营销、宝石鉴定、钻石分级、翡翠鉴定与商贸、首饰设计、首饰加工、珠宝评估等专业,颁发NGTC系列证书。其他培训机构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颁发GIC系列证书),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原中国宝玉石协会,颁发GAC系列证书)等。
4.2 职业资格培训
我国目前各种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即初级技能(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技能(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
2002年劳动部成立了“珠宝首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挂靠在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23个珠宝首饰职业技能鉴定站,目前珠宝首饰行业已开始鉴定的工种有贵金属、钻石、宝玉石检验员,珠宝首饰营业员,贵金属首饰手工制做工,贵金属首饰机制工、宝石琢磨工等工种。大批专业人员的培养,为珠宝首饰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3 执业资格培训
在珠宝首饰行业中含金量最高的当属原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CGC)”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原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注册珠宝评估师(CPVG)”执业资格证书。
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CGC)考试每两年举办一次,考试科目共4科,理论考试两科:“宝石学基础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宝石学专业知识”;实践考试两科:“宝石鉴定”和“钻石分级”。全国设立3个考前培训站:北京站(国检珠宝培训中心)、武汉站(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上海站。自1997年起,已举办了9次全国考试,考试地点设在北京。
国家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CPVG)执业资格考试由“珠宝鉴定与分级”、“资产评估”、“经济法”、“珠宝评估理论与方法”、“珠宝评估案例分析”5个考试科目组成。其中“珠宝鉴定与分级”纳入珠宝玉石质检师(CGC)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和“经济法”可在当地参加每年一次的社会统考;“珠宝评估理论与方法”、“珠宝评估案例分析”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全国唯一的CPVG考前培训机构由国检珠宝培训中心承担,自2004年起已举办了4次全国考试,考试地点设在北京。
4.4 国际专业培训
国外的珠宝教育也以职业教育为主,最早引入我国的国外教育机构是英国皇家宝石协会,1989年在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合作开设FGA(宝石课程),后来开设DGA(钻石课程)证书课程,其他国外培训机构如GIA(美国宝石学院)、HRD(比利时钻石高阶层议会)、GII(美国国际宝玉石学院)、IGI(国际宝石学院)、ASA(美国评估师协会)等分别在国内开展相关培训。
4.4.1 FGA
FGA是英国宝石协会(GEMA)的宝石鉴定师资格证书,该协会始创于1908年,在国际上享有盛名。FGA证书1988年被引进中国,采取全中文教学方式,在北京、广州、桂林、上海、武汉设有考试中心。
考试内容:涉及宝石的本质,形成及出现;宝石的结构和属性;宝石的色泽与光学性质;用于宝石检测的光学属性;用于宝石检测的电磁波频谱;可见光谱及分光镜;非光学性质与检测技术;放大镜技术,内部及外部特性;宝石精加工;人造、合成与仿制宝石;加工后宝石与处理方法;无机宝石介绍;有机宝石介绍。
4.4.2 GIA
美国宝石学院(GIA)始建于1931年,现为全球最大的宝石研究和教育非营利机构。全球公认的钻石分级制度就由其所创立。GIA的主要证书为宝石鉴定文凭(Graduate Gemologist,G.G.)。此项文凭一直被业界视为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资格认证,获得G.G.称号的从业者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珠宝行业高级专业人士。
考试内容:涉及钻石鉴定标准与知识,宝石合成与加工技术,宝石的精确鉴定,使用标准色系评定钻石等级等。
4.4.3 IIG
国际宝石学院IGI(Intenrational Gemologiacl Institute)成立于1975年的世界钻石中心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宝石学鉴定实验室和宝石学研究教育机构,在全球各大钻石交易中心和中心城市(安特卫普,纽约,多伦多,迪拜,东京,香港,特拉维夫,洛杉矶,孟买)设有15个实验室和学校,目前全球超过96个国家的宝石学人士接受IGI的实验室以及教育科研服务。
优点:实践课非常多,比较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和行业市场结合得很紧,全部课程都是IGI自己的老师教,这点应该是目前国际唯一坚持做到的。
缺点:时间没什么弹性,要连续两周全天上课。
4.4.4 HRD
HRD全称为Diamond HighCouncil——HRD(荷兰语名称Hoge Raad Voor Diamant),中文名称为比利时高阶层钻石议会,坐落于世界钻石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但现在已经不应该叫这个名字了,因为HRD原来作为钻石议会的公益职能这几年已经被AWDC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所取代,目前HRD主要做鉴定。

中国珠宝专业教育现状

6. 关于我国教育的现状的论文800字

摘要

    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就像明知前面有一个坑,但还是心甘情愿的往里跳。人们明明知道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就业。然而在残酷的“唯学历论”面前,人们又不得不涌向大学,被那一纸文凭绑架着匍匐前进。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考试问题上如此清醒而无奈地纠结着,毫无反抗地行走于生活的悖论中。

关键词

高考、大学、教育、反思

正文

    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4

    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文化那里,从科举开始,读书更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政治安排,而考试是一个人改变命运必须经历的一种仪式性的“程序”。“官本位”、“知识贵族”、“学而优则仕”隐隐地揭示了知识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文化心理一直延续至今,高考被有意无意地赋予了类似的社会功能。

从1999年开始,扩招政策圆了更多学生的大学梦,然而在教育振兴、拉动内需、维护稳定、阶层流动等话语编织的复杂逻辑中,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击溃了人们对高考的美丽想象,以致无法接受“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样的事实,知识与命运被迫脱离了对方的解释逻辑。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以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5曾经饱含希望的汗水,偏偏埋葬了世人的期许和信心。如果说“高考之门”还相对公平的话,“社会阶层世袭制”、“寒门难出贵子”、“父辈就业时代”等现象则剑指“工作之门”的是是非非。

  高考,这个曾经承载着教育良心的选拔方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极为纠结的符号表象,最终失去了它原本强大的象征交换功能。在为人诟病的“工作之门”面前,扩招某种程度上给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轻松地越过高考,而后凭借发达的人脉关系挤占了原本属于优秀孩子的工作岗位。“高考之门”这道关卡在托起“中国式奋斗”的集体期许下步履蹒跚。

在极具幻灭感的“工作之门”面前,“高考之门”并没有被历史性地架空,这条路上依旧“人满为患”。这不能不提到我们时代普遍浮躁的“唯学历论”用人机制。如今,保姆、服务员等工作几乎清一色地转向大学生学历。当“人才贬值”成为事实,学历将能力逼向了死角,这进一步激活了大学文凭的“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有些民办大学、独立院校堂而皇之地兜售文凭,艺术类招生更是遍地开花,艺术热仅仅因为艺术专业“好考”。诸如此类的“泡沫教育”已经泛滥成灾,间接地稀释了大学文凭的“含金量”。 “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或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6

   我现在就在大学中学习,说实话,当我亲身经历了大学之后,这与我心目中的那座圣洁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远。我仅仅是一个学生我没有资格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数三道四。在这里我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吧:

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他们计划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这位校长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评论还有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为什么中国可以在那些国际奥数等比赛中获得一次次金牌,而十几亿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术上的最高荣誉呢?难道这就是中国教育?

    另外中国的教育现状不仅仅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是很值得人们去反思的。英语强制化的学习,小学时期创造思维的扼杀等。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学着所谓国际化的语言,却被韩国申请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这也就是所谓的崇洋媚外吧。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止这些,但以我的水平只能想到这些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高考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否则为何国家还要持续三十多年实行高考制度呢?我想高考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也省事。至少大学不用费尽心思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选拔学生,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不管跟国外比怎么样,在国内大家都是一样的。

   另外,高考还有一个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几乎时间的一切纷争都源于不公平。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作,至少大家的起点一样,时间一样,机会平等。我想这一点也是高考能够实行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高考纵然有许多弊端,但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它恐怕还会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存在很长的时间。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它真的比其他的制度要合适。

7. 网络教育现状?

思路非常好,但实现并非易事

网络教育现状?

8. K12在线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以及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K12在线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基于此背景,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2019年有望增至4041亿元,用户规模将增至2.59亿人。四成用户认为K12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师匹配环节较薄弱,需要改善。近五成用户对于将技术融入产品持支持态度,九成用户认可K12在线教育产品技术应用效果。
中国K12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及预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0中国K12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扩大。在K12群体少量下滑的情况下,K12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不降反增,渗透率不断增加。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K12在线教育作为在线教育的一重要内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也不断增加,在学校倡导“减负”的背景下,K12在线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K12在线教育需求继续增强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用户体验成关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K12学生群体学业竞争压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家长为学生寻找课外辅导平台,K12在线教育形式有效聚集优质教学资源,且打破时空局限,其需求仍在不断爆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在经过早期快速拓展的阶段后,K12行业内部分经营不善的机构相继倒闭,综合实力更强、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及需求的产品将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优质教育资源受关注程度提升 平台聚焦师资队伍建设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使用K12在线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学生和家长可选择的平台和服务增多,其对于教学资源质量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教师质量决定着服务效果的优劣,也是平台竞争的关键,未来各平台将更加聚焦于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教育平台将加强技术应用 产品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技术应用对于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影响不断加深,从课程规划、课堂互动到学业反馈等,前沿技术在各环节都对教育效果发挥着重要影响。K12在线教育平台将积极探索智能化,引进AI技术,推动业务上云,未来更多具有可行性的落地应用和解决方案诞生。
  学生教育竞争压力加大 1对1全科辅导平台需求加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应试教育驱动下,目前学生教育竞争的压力不断提升,针对升学的各类1对1全科辅导需求也在增强。K12在线教育平台在全学科辅导领域的发展也备受关注,近年如掌门1对1等1对1全科辅导产品在资本市场和用户市场都具有良好的表现,未来1对1全科辅导平台或将成为K12在线教育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在线素质教育持续升温 成各平台发力方向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音乐、美术、编程、数理逻辑等教育课程在K12在线教育行业内发展迅速,在线素质教育行业持续升温。素质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形成兴趣,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而线上形式又能够解决师资匹配问题,市场潜力较大。虽然目前在线素质教育目前主要聚焦于兴趣教育领域,但随着该市场潜力不断被挖掘,更关注学生逻辑能力数理思维类素质教育平台有望加速发展。
  平台将加强下沉市场开发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多地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K12在线教育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下沉市场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K12下沉市场同样具有较为强烈的教育需求,但受限于教育资源发展不均匀,将更多依赖于线上平台。未来K12在线教育平台在下沉市场的布局将继续加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多地区实现覆盖。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