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观察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

2024-04-30 13:41

1. 2019年两会观察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

    “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有没有时间表?”近日在北京会议中心的一次政协分组讨论上,一位委员打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的讲话并向其发问。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近年来,几乎在人社部每一次的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该问题都会被问起,但相关时间表却一直未被明确。
     胡晓义给出了自己答案。他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话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列在重点工作里面,所以我 体会 是给出时间表了。”
     在外界看来,如果这一“体会”成立,那么意味着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将在今年实现,或者至少起步,这将大大超出一般预期。
     养老金“双轨制”一直被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制度下,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退休后却能享受比企业职工几倍甚至更高的养老金待遇。
     公开数据显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前无需缴费,退休后的退休金可以达到退休前工资70%到80%,城镇职工退休前至少需缴纳15年养老保险,退休后的养老金则只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50%左右。
     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的这种“待遇差”,加重了收入分配不公平,也令民众感到不满,因此饱受舆论诟病。近年来要求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不断,而这一话题也几乎成为历年两会的热点议题。
     面对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中国官方早在2008年就已推出试点措施。2008年2月,国务院公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但六年多时间过去了,相关改革“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
     养老金并轨裹足不前的原因可以想见,其所遭到的阻力也不言而喻。和很多改革一样,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也陷入一种困局:公务员认为自己收入不高,其他阶层则埋怨养老金制度不公。
     然而,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这均表明养老金并轨已经势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改革路线图似乎已悄然发生变化。初公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推进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和机关改革是分开进行的;但《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机关和事业单位变成了并列。
     舆论分析,《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机关和事业单位并列,且都没有提到“试点”,也没有“逐渐”“逐步”等限定词汇,说明本次改革很有可能是机关和事业单位齐头推进。
     “时间表”和“路线图”令人振奋,但改革要成功,需先做好全面、稳定、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做好了,既让不同群体都能接受,又有助于公平。否则,仓促上阵,难免朝令夕改,也可能造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至于顶层设计,胡晓义透露,人社部去年领衔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以来,共有7家机构平行设计,分别给出各自养老金设计方案供参考。国家层面的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仍在综合研究。
     改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然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消除养老金“双轨制”下的权益失衡需要科学设计和不断努力。观察人士指出,养老金并轨不应该围绕公务员养老金做减法,而应该围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做加法,这样,改革阻力才能减少。更多推荐:  养老金双轨制是什么意思?  广州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  养老金并轨是公务员涨薪的前提  江苏南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最新消息  推进“养老金并轨”重在行动   
     ;

2019年两会观察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

2. 2019年养老双轨制的实质是待遇双轨制

 养老“双轨制”的实质是待遇“双轨制”
 
   12月23日中央通过养老金并轨方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有分析表示,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或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工资。
 
   养老“双轨制”的并轨,必将打破长久以来公务员不缴纳养老保险却享受高额养老金的历史,理当收获民众的一片赞声,然而现实却非如此。公众的担心也并非多余:以前不缴和多发的获利额如果以两千元计,现在只要涨两千元工资就可以完全抵消,改革的意义在哪里?
 
   毫无疑问,养老待遇只是众多工作待遇中的一项,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相比,账面工资的确不高,但养老待遇的“双轨制”不仅看起来刺眼,而且实质上有违公平。在改革的呼声中,现在终要并轨,但如果按下葫芦起了瓢,伴随而来的是增加职业年金、大幅上调工资,那么公务员的总体待遇仍然畸高,改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想要降低一部分人的养老待遇并不容易,但如果答应的条件是年薪由10万元提高为100万元,很多人甚至会觉得有没有养老金都无所谓了。
 
   改革就是要硬碰硬,也必然会遇到阻力,但只要利益受损方的有些利益是不应享有的,就必须要打破。相反,如果以现金赎买的做法换取反对阻力的减小,改革推进的速度是加快了,但却有被架空的危险。
 
   近年来,公务员“哭穷”和“几欲辞职”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成规模的辞职潮并未发生,在工资并未下调的情况下,何以至此?真正的原因是在反腐加压、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作用下,很多公务人员的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大幅减少,造成了总体待遇的下降。不该有的没有了,便不依不饶,除了说明一部分人的特权思想外,更因为这部分收入其实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基本工资。某机构运用大数据对各地公务员薪酬进行调查后发现,公务员的个人支出并不低,而这一点用他们账面上的工资很难解释。这些数倍于基本工资的各种津补贴,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差异巨大,如果确实要为公务员集体涨薪,也应首先切割掉这部分不当收入,真正让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彻底晾晒在阳光下,也让一些收入过低的基层公务员不再因背黑锅而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
 
   表面上的养老并轨,为的是实质上的待遇并轨,并轨不是平均主义,而是要在效率与公平上达到统一——降福利是为了公平,涨工资是为了效率,一切皆在明       1    2

3. 2019年养老保险金并轨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与性别、缴费金额、总年限、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要细算。一般,各地(按城市)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是:(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总额除以某个数字,这个数字按退休时的年龄决定。退休年龄数字501955517060139假设:55岁退休,退休时个人账户里有850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85000/170=500元。(2)基础养老金。为缴费年数乘以1%乘以当地月工资(退休那一年的社会平均月工资)。假设:当地月工资为4000元,缴费30年。基础养老金=30*1%*4000=1200元。注意:这是假设一直按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缴费的,缴费高的话,1%这个数字会高。缴费低的话,会不足1%,最低为0.4%左右。(3)副高级职称有每月800元津贴,正高级职称有每月1000元津贴。这是广东水准,其他省市要查当地规定。(4)其他少量津贴。以上全部,构成退休第一个月的工资(养老金)。每年会上调一定比例,比如8%、10%等。

2019年养老保险金并轨

4. 废除退休金双轨制再谈延迟退休

与正常退休相比,延迟退休对多数人意味着“白干几年”,显然不为公众所接受。更何况,实行多年的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个体与国家达成的一份契约,怎容你说改就改?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公务员群体就很理解国家的这份“苦心”,恐怕职位越高就越是欢迎——真的还想再干五百年!工作强度、在职福利和退休待遇决定了不同群体的诉求差异,现实情况是,经过连续8年的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方才达到每月1531元,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比率不过在50%左右。相比之下,工作30年以上的公务员,退休金往往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90%,且能够根据在职公务员工资上调而提高。再加上退休后仍可继续享受一些在职时的补贴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日益加大。
更重要的是,公务员和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是从来不缴纳养老保险的。这意味着,一群退休后拿着普通劳动者三四倍退休金的人,不仅从不缴费,而且还要要求缴费的人再多干几年,怎么好意思说出口呢?
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就是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多年后将出现兑付困难的情况。然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既有历史原因——早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很多被挪用去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导致个人账户的空帐运行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大关,也有现实原因——养老制度“双轨制”,造成上千万的体制内人员靠财政“小灶”养老,占用了本可以填补窟窿的财政资源。因此,让退休待遇本就被甩开几个档次的普通人来承担改革的阵痛,恐怕只会加剧社会不公,让“体制内乐了,体制外哭了”的担心再次成真。

5. 养老保险“并轨”如何实施,“延迟退休”何时启动

  养老保险“并轨”的实施: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养老金并轨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延迟退休”何时启动暂时还没有公布,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

养老保险“并轨”如何实施,“延迟退休”何时启动

6. 关于养老双轨制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  就像是两轨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目前,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从被访者来看,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
退休金双轨制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公平、不合法政策,违背了社会主义宗旨,从制度上将中国社会划分了两个类似封建社会的社会阶级,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职工规定了达到正常待遇三到五倍的超国民待遇,贬低了企业职工及其他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与尊严,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矛盾,并为青少年的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不缴纳或很少缴纳社会保险,直接从国家财政支出退休金,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退休金双轨制是一种歧视性的剥削政策,是以剥削所有纳税人为基础的。

7. 养老金双轨制是怎么出台的

建国伊始,养老双轨制已存在。企业职工和公职人员的依据不同制度,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优于企业职工。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出台,工人和公职人员的养老标准得到统一,养老双轨制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养老双轨制建国初已存在,公职人员养老标准优于企业职工
养老金“双轨制”由来已久。建国初期,企业职工的养老根据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则根据其他条例来退休的。譬如,1950年颁布的《中央级直属机关暂行供给标准》中,就规定了公职人员的养老事项;195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等条例陆续颁布,正式规定了公职人员的退休标准。自此,公职人员的养老自成世界,且其养老标准优于企业职工。
58年国家统一职工和公职人员养老制度,养老“双轨制”暂退出舞台
养老金“双轨制”一刀把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划分成两个世界,普通民众真金白银缴纳养老保险,而公职人员半毛钱不花却享受比普通民众更高的养老待遇。尽管养老金“双轨制”招致了无数的口诛笔伐,但仍然屹立不倒。养老制度的统一看似是遥不可及的。
但其实它曾短暂退出过历史舞台。
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出台,统一规定了职工和公职人员的养老。根据规定,企业职工及公职人员都不需缴纳任何费用,费用源于财政,退休待遇与工作年限挂钩,以退休时工资按一定比例计发。
之所以统一养老标准,是要降低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进而减轻财政负担
1958年出台养老新规后,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便下降了。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部长马文瑞说得最清楚:
“这个规定(即《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编者注)的第四条规定,一般年老退休人员的退休费,按照本人连续工龄的长短逐月发给本人工资的50%到70%,这和‘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是相同的。……新规定的退休费标准比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本人工资的50%至80%),对于少数人来说(即公务员人员,编辑注),是稍降低了一点;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的优惠待遇也由’可以酌量提高‘改变为‘不超过本人工资的15%’。为了和企业单位待遇一致,免得相互影响,这样略加调整是必要的。”…[详细]
当时高层要通过统一企业职工和公职人员的养老,来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标准。马文瑞坦承新规定的出台,目的之一就是“节约”,换言之就是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
“总的看来,新规定的退休以后的待遇和现行的规定出入不大。这里既要考虑力求节约,又要考虑能够使应该退休的职工乐于退休。因此,我们认为新规定的待遇标准是比较适当的,不宜再提高,也不宜再降低。如果将来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更多的提高,这个暂行规定中所定的退休人员的待遇标准,还可作相应的改变。”

养老金双轨制是怎么出台的

8. 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原因很简单,并轨制才是发展需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