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什么气候发生蝗灾?

2024-05-18 22:19

1. 因为什么气候发生蝗灾?

蝗灾发生的原因:
1、干旱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2、生活习性: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
(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3、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因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中国和世界的粮食生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4、虫密过大
J. Buhl等科学家在2006年一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证明蝗虫密度过大也是造成蝗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蝗群处于这个密度的时候,蝗虫会排列成行,开始朝同一个方向前进。蝗虫在其生活史早期是孤立的、没有翅的“若虫”,它们倾向于相互避开。但是如果资源变得缺乏,它们就被迫相互影响。然后,它们可以组成有秩序的本地蝗群。这种蝗群有能力统一行动,进入近邻的栖息地,并让越来越多的蝗虫加入进来,最终成为了巨大的蝗群。

因为什么气候发生蝗灾?

2. 因为什么气候发生蝗灾

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气候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3. 蝗虫的引发灾害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中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我国自古把蝗虫看作具有灵性的动物,认为蝗灾是天谴,而民间也修有蝗虫奶奶庙,因而蝗虫可谓由来已久的“灾仙”。“开封大蝗,秋禾尽伤,人相食。”——这句话叙述了明崇祯十三年的情景,曾经被广泛引用,来描绘蝗灾时的场面。远在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上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蝗灾记录,在唐宋年间,蝗灾平均2~3年发生一次,而到了明、清时期几乎连年发生。白居易的《捕蝗》诗中,同样描绘了蝗虫大肆爆发时的景象:“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量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2010年4月上旬以来,大批蝗虫席卷澳大利亚东南部的4个州,覆盖约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专家预计,蝗虫灾害可能向内陆地区蔓延。受灾区域包括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等四个州,当地百万亩小麦和牧草等植物已经被蝗虫啃食一空。这些蝗虫移动非常快,巨大的蝗虫群一夜之间可以飞越几百公里的区域,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受到影响。由于担心蝗虫可能会卷入飞机的发动机中,一些公路、民航部门的交通被迫中断。有的汽车司机为了出行,不得不在前窗上安装了防护栏,以免受到蝗虫的干扰、发生意外事故。 2011年7月以来,受高温、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长沙部分地区蝗虫暴发,数万亩竹林和稻田遭殃。7月1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龙在蝗虫重灾区召开现场调度会,市农业和林业部门正联手做好充分准备,将在3天后对来势汹汹的蝗虫进行全面围剿。7月4日开始,仅两三天的时间,雨敞坪镇福胜村附近山头的竹叶就被蝗虫吃了个精光,山下丰收在望的早稻也遭了殃。据专家介绍,蝗虫属于发育期,食量相当大。8月底,蝗虫的成虫将自然消亡。但是如果不及时剿灭蝗虫,埋藏在土壤中的虫卵将在次年大面积暴发。雨敞坪镇等地一直存在竹蝗,以前数量不多也没有形成灾害,2011年因为持续干旱,导致竹蝗泛滥。竹蝗适宜生长在干旱地区,是竹类的主要害虫之一,还可以危害水稻等作物。张迎龙来到蝗虫重灾区雨敞坪镇福胜村,召开现场调度会。会上,成立了抗击蝗灾临时指挥部,明确了“分工协作,综合防治”的原则。

蝗虫的引发灾害

4. 蝗虫灾害为什么是突发?

蝗虫本就是季节性活动的昆虫,主要在干旱、温暖的地方成群出现,主要是因为降水不足导致土壤中的蝗虫卵较少死亡,在季节合适的时候大量蝗虫卵就快速孵化长成成虫。

蝗虫灾害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在之前一年就落下了根源。蝗虫在气温开始降低的时候会大量地交配产卵,卵留在土壤之中,靠着土壤下的温暖度过寒冷的季节,而且蝗虫卵对干旱的耐受性更好,对降水的耐受却不是很好,那会导致蝗虫卵被淹死,这样在第二年虽然会出现蝗虫,但也基本就是维持种群,却无法泛滥造成大规模的危害。我国古代就有记载冬季降雪次数及量的记载,目的就是监测可能发生的蝗灾,以便做好次年缺粮的时段的救灾任务,同时防备蝗虫造成的灾害。
目前非洲、印度等地的蝗灾主要是由于干旱,蝗虫卵没能被杀死,而现在非洲、南亚等地区的温度适宜,又处于整年中较为干旱的时段,造成蝗虫卵更多地孵化成活,而这种情况当温度合适的时候就会迅速发生,试想一下大量蝗虫卵迅速孵化的场景吧。

这是物种进化一个很好地体现,蝗虫作为昆虫虽然庞大的数量一起活动会造成很多危害,比如巴基斯坦在此次蝗灾中一些地方的农作物可能减产40%左右,而且已经发生的蝗灾很难消除,因为数量大,很快地就会破坏一定区域内的植被,然后就漫无目的地朝着合适的环境中乱飞,于是造成了扩散,危害非常大。
但它们毕竟是昆虫,会被鸟抓了去、被蜥蜴叼了去,本身实力是非常微弱的,它们就是靠着这样庞大的数量在自然界存活,又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们是典型的机会主义生存者,就是靠数量把天敌喂饱,然后大量地繁殖,靠繁殖能力维持种群,然后又以环境变化的偶然性造成爆发性增长,继续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进化繁衍。

世界不同地区环境不同,近年来气候也在变化,导致了非洲印度等地区的干旱,造成了蝗灾。但如果动用机械设备喷洒药物等方式就能相对比较快地平息蝗灾,如果要长久地治理蝗灾就要改善生态,使得蝗虫依然像它们的祖先一样,大多数卵在季节变化中死亡。

5. 是什么导致了全国持续暴雨,蝗灾卷土重来?

事实上,在七月和八月,全国各地发生了持续性的大暴雨,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一部分地区,持续性的大暴雨过后,又迎来了蝗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现在的蝗灾,其实大部分是由东亚飞蝗造成的,飞蝗是蝗虫中危害最大的,虽然只有一个物种,但有很多亚种。在我国,为害的飞蝗主要有三个亚种——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那么,蝗虫是如何成灾的?其实,在一般情况下,蝗灾的发生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数量突然增加;其二是大规模集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蝗虫时一直存在的。在正常情况下,蝗虫受限于自然条件,种群数量维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平时的时候,农田、地头间三三两两的蝗虫飞舞,不过,这样是无法构成灾害的。只有当数量突然暴增,才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事实上,在持续性的大暴雨过后,云南等地就爆发了蝗灾,对于这次蝗灾,有专家表示,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大量破坏森林,把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草地,为黄脊竹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比如竹子、棕叶芦、钢秀竹、玉米、白茅等禾本科植物,以及大量种植芭蕉。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气候条件。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认为蝗灾往往和旱灾相生相伴。我们知道,蝗虫其实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也是有利于它们生长发育。虽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持续性的降雨,但是云南部分地区却干旱了很久,这也是蝗灾爆发的重要原因。

当然,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也是会蝗虫数量突然增加,这是蝗灾形成的第一步。我们知道,蝗虫平时其实都是喜欢独居的,并不喜欢成群结队活动,只有突然大规模集群之后才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的研究,蝗虫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它们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也就是说,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
总而言之,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了持续性的暴雨,但是部分地区却有发生了黄枣,其实这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导致的,对于我们而言,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量保护好环境,不要为蝗灾的爆发创造条件。

是什么导致了全国持续暴雨,蝗灾卷土重来?

6. 蝗灾既然称为灾害它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7. 发生蝗灾的原因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解析: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 *** ,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发生蝗灾的原因

8. 蝗灾是不是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蝗灾属于突发事件。蝗灾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灭蝗使用的办法
几千年来,为了抵抗蝗灾,人们想尽办法。传统的灭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人力治蝗与生物治蝗。人力治蝗,顾名思义,就是靠人类的直接捕杀来消灭蝗虫,又可细分成以下几类——
掘种法
捣毁蝗虫的卵窝,阻止其继续繁殖。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对于如何挖卵窝曾有过一番研究:“冬晴未经雨雪之时易寻,务必实力搜挖,并于挖尽处设一标志,以便交春寻看。春间看过无子,初夏仍当再看一次,以防遗漏。”徐光启此言便是强调一定要“赶尽杀绝,以防后患”。
坑埋法
村里老少爷们合伙挖一大坑,坑中放上诱饵让蝗虫来吃,待蝗虫飞入坑中后,再往坑里灌水,淹死蝗虫。
焚烧法
利用虫类趋光的特点,用火把将蝗虫吸引到一处聚集,然后再集中放火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