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股王巴菲特的详细资料

2024-05-17 03:45

1. 我想要股王巴菲特的详细资料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价上涨410美元,收于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尔A股股价上涨了23%,相形之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股价平均涨幅仅为9%。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据路透社报道,波克夏-哈萨威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现年75岁,《福布斯》杂志预计他的身价为620亿美元,是全球首富。370亿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60%。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会的信中说,他将捐出1000万股波克夏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计算,等于巴菲特将向盖茨基金捐赠3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向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不久前,盖茨刚刚宣布他将在两年内逐步移交他在微软的日常管理职责,以便全身心投入盖茨基金会的工作。盖茨基金会的总财产目前已达300亿美元。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事业以及发展美国的教育。

我想要股王巴菲特的详细资料

2. 有关巴菲特的书籍有哪几本?

巴菲特书籍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Dil8Xuwv5xdLwPSD2QpDQ
?pwd=2D72 提取码:2D72 
链接主要包含:《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如是说》、《滚雪球》、《巴菲特之道》、《聪明的投资者》等(其中《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以看作是他写的书。

3. 巴菲特推荐的十本书都是什么?

巴菲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为优秀投资者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回顾巴菲特多年来给投资者推介的书籍有十部,值得花时间阅读:


1、《聪明的投资者》
这是一本证券投资实务领域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年首次出版以来,在股市上一直被奉为“股票投资”。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被誉为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价值投资先驱”。
2、《证券分析》
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首次提出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并分别从证券分析的原理、三大证券分析方法、证券分析操作实务这三个方面阐释了价值投资的基本框架。
巴菲特上课用的教材就是《证券分析》,作者去世那年,巴菲特专门写了一篇纪念文章说:《证券分析》这本书,改变了巴菲特的一生,也改变了整个投资世界。
3、《战胜华尔街》
这是彼得·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作的一本股票投资实战指南。
彼得·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选股经历,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正确选股,如何避免选股陷阱,如何选出涨幅又大又安全的大牛股。
4、《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
迄今为止全面介绍查理·芒格的投资、学习与人生心得的唯一一本书,完整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与投资哲学。
这本书的书名之所以叫《穷查理宝典》也和查理·芒格非常崇拜的一个人有关,他叫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把连续25年的想法,格言还有鸡汤写在了日历本上,用“穷理查”的笔名出版了 《穷理查年鉴》。
正如书名一样,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查理芒格的人生智慧宝典,它集合了查理·芒格的生平介绍、身边亲朋好友和工作伙伴的评论,以及过去20多年来,他在不同场合的言论和11篇演讲内容。
5、《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每年都会亲自执笔给伯克希尔的股东写一封信,迄今已写了52年。每一封致股东信都洋洋洒洒数万言,信中回顾公司业绩、投资策略,还会就许多热点话题表达观点。
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都采用第一人称,并由巴菲特本人亲笔撰写,这是一本编集了1965至2012年巴郡 《致股东的信 》的书。巴菲特指,这是一本很好用的索引书,它将不同人物、公司和主题分门别类,对于不想读一堆致股东信的人,是不错的选择。
6、《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雪是长期持有成长股投资理念的倡导者,同样属于价值投资者,费雪更偏重于研究企业的成长性,号称所谓的“成长型价值投资之父”。
巴菲特曾说:当我读过《怎样选择成长股》后我找到费雪,这个人和他的理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对公司业务深入了解,使用费雪的技巧,可以做出聪明的投资决策。
7、《杰克·韦尔奇自传》
本书是杰克·韦尔奇倾注毕生心血、亲笔写就的个人传记。1999年,这部自传甫一问世,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并以700万美元的天价创下了当时美国传记出版收入之最。如今,本书已成为企业家传记类图书中少有的几部必读经典畅销书之一。
在2001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大力称赞了这本书,说杰克·韦尔奇是管理界的泰格·伍兹,所有CEO都想仿效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加接近他一些。
8、《共同基金常识》
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先生的《共同基金常识》距原版首次公开发行已有十余年。在这期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恰恰是这些后验的历史事实,才愈发凸显了博格投资哲学中无与伦比的前瞻性。
巴菲特曾经这样评价作者:“如果非要在华尔街给谁立一个雕像,以纪念为普通投资者贡献最大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人非约翰·博格莫属。”
9、《美国总统的诞生》
本书记录了约翰·肯尼迪最终赢得1960年总统竞选的过程,从初选到大选,有关于候选人之间的个人争斗细节的描述,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像一部小说,这种政治报道的风格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巴菲特在2016年接受《政客玩记》采访时表示,他喜欢读政治书籍,尤其是这本1961年出版的普利策奖经典之作。
10、《商业冒险:华尔街的12个经典故事》
作者约翰•布鲁克斯是《纽约客》广受赞誉的金融专栏作家和记者。他选择了华尔街上12个最富戏剧性的时刻,以小说的笔法叙述了这个舞台上的奇谋、诡计、泡沫、欺诈、贪婪、崩溃、坚持、不甘……
比尔·盖茨曾问巴菲特要过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巴菲特把这本书送给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称之为“我读过的最好商业书”。

巴菲特推荐的十本书都是什么?

4. 巴菲特出过几本书?

  巴菲特没有出过书,但是有很多有关巴菲特的书。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5、《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的话"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包括下面要介绍的《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

5. 巴菲特的相关书籍

个人感觉看投资类的书不求多而求精,以下是搜集的一部分书,像巴菲特本人著作《从100到160亿》还是买一本回家慢慢体味吧。

经典名作推荐《巴菲特原则》,《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连载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8215/30241/)。

一个资料很全的投资论坛,注册下,你会发现投资天地如此宽广,世界如此大同:http://bbs.macd.cn/


英国人里奥·高夫写的《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里面有几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金钱游戏》(亚当·史密斯)。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没有译本,很奇怪,因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身为投机客的作者为了赌赢可可的上涨期货合约,派了一名“间谍”马文去非洲加纳,考察那里的虫害是否严重。不幸的是,马文在丛林中被水蛭叮满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进了一个热油锅里。史密斯最后当然是损失惨重,但马文并没死,那些热油是给他治伤的。 
    第二本书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维。这种励志书与传销一样,有着很大的市场,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同样,我也多次拿起罗伯特·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书,可读了几行字,便觉得像个肤浅的骗子的巧舌如簧。当然我佩服这个美籍日本人通过《富爸爸》系列发财致富的本领,但他向人灌输的“智慧”实在小儿科。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这本书很棒,它是我的启蒙书籍之一。我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坊间还没有什么合适和有趣的证券书籍,只有台湾地区过来的一些图书在充数。而《漫步华尔街》就是大陆最早翻译的一批投资经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财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译本)。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对麦基尔从猩猩掷飞镖得来的投资组合可以大胜基金经理人的例子记忆犹新,而且我赞同里奥·高夫的评论,《漫步华尔街》是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最详尽、清楚解说的投资经典”。2004年麦基尔应博时基金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演,似乎没有引起像其他投资大师来华般的轰动,但我看了记者对他的访谈录,还是倍感平实、亲切。如果一个初入市的投资者想真正入门“华尔街”的话,或不想被充斥着骗子的股评家蒙蔽,不妨先读一下《漫步华尔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麦基尔与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学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猎商机》,却逊色不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菲特:美国资本家的特质》(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书名译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这似乎更加贴切些。这本书是巴菲特传记进入大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当然后来出版的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不错,如《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响应力的二十部商业书”中的《沃伦·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外,《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颇值得一读,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细微很全面,简直就是有关巴菲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当辞典翻查。后者由巴菲特写的公司年报文章摘编而成,天底下可能没有第二家公司的年报,会受到如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那般的热烈欢迎。这当然有着狂热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亲笔写的东西也确实引人入胜。而且,我以为比起各种巴菲特的传闻轶事,年报是最伟大的投资教科书。遗憾的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未收录近几年的巴菲特年报摘录,也没作过修订。 
  《战胜华尔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这本书在上海财大版上译成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经理的杰出代表,为了基金营销,有些基金公司会花功夫包装“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达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过,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随风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至今被人认可的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个投资观点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费尽心思去调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边,比如你夫人爱穿的服装自己孩子爱喝的饮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点是共通的,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产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产品。我最近又细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觉得林奇真是个很平实通达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来说,基金经理都不会倡导散户自己投资,否则他们收谁的管理费呢。林奇却不然,他谈到散户投资有很多优势,没有必要去买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经理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至少要“专业”,让傻傻的客户肃然起敬,而林奇强调“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投资上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股票的人还有一个偏见,就是对买房兴趣不大,可是林奇劝大家投资股票前先买房,他认为,同样是买股票和房产,后者大多时候不会像投资股票那般让你后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从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炼金术》 
  《开放社会》 
   
    投资大师都挺有风格的,索罗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评论索罗斯“是通过制造让人难解的头寸,如卖出黄金,买进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证券进行套期保值,赚了一大笔钱”。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罗斯的把戏。相对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却是很美国化的投资大师,林奇评论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为出色的投资者,他所寻找的机会类型跟我的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就会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买下来。” 
    比起美国式的实用主义文化,索罗斯显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欧洲产物”。除了《超越指数》外,坊间有不少关于索罗斯的传记和“如是说”,可我觉得可以尽量读投资大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罗斯这种很难用“他人”语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罗斯的许多市场举动令人费解难懂,人们便抓住他狙击英镑等故事,大肆渲染,这就把他下降到一个狡诈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层面上了。我很幸运,因为索罗斯的著作言必称波普尔,而后者是我大学时代花过功夫研究的科学哲学大师。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索罗斯更不是波普尔思想介绍,我长话短说,索罗斯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和开放哲学大为赞赏,决心将它们用到金融市场上去。索罗斯认为自己不仅没拥有绝对真理,而且也没必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动哲学就是要不断被“证伪”,也就是说随时准备出错,然后修正之,因为这对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上的投机客太重要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不好懂,不过,我曾把这本书作为陪我游走世界各地的“休闲书”,且读得津津有味!商务印书馆出了他的另两本专著《开放社会》和《索罗斯论全球化》,要好读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 
    如果读者想对波普尔有研究,坊间有许多他的译著,但我建议读读《维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长春出版社),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尔。这书写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发现开放理论的人未必是开放的人物。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这是里奥·高夫推荐的三本书,我觉得没什么大意思。《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是本畅销书,大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书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的副标题上才合适。因为《专业投机原理》是本大杂烩,拿出许多东西来唬弄人,类似的投资理财书极多,只不过该作者更会包装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约翰·崔恩)也是畅销书,收集了许多投资大师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读这些投资大师的原作,原因是故事并不能反映投资智慧和理念。《金融怪杰》(杰克·史瓦杰)描述的是交易员的故事,这类书有不少,随便翻翻而已。 
    里奥·高夫在选择《股市大亨》时,曾谈到它曾对海外有过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却没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证券报》的专题版上连载过《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译),当时这类书籍在大陆根本没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由我们将它编成书籍,很是畅销。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又将《上海证券报》上的“实战经典”专版上的文章汇成《国际投资基金经理谈股论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但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如前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的第十本书是《论凯恩斯》(罗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奥·高夫认为凯恩斯是投资大师,非常正确。经济学家一般在投资方面是屡战屡败,像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年大崩溃前夕仍乐观过头,已成为经典案例。而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直接操盘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使人们对经济学家的实践能力的怀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凯恩斯是个例外。这倒不是说凯恩斯曾从事期货、股票、外汇等多种投资,而且成绩似乎不错(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认为凯恩斯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成功),而是因为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时时显露了对投资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如“选美女理论”、“抢座位”,已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层面。坊间有凯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资的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不过真正的精华还是那本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股票作手回忆录》 
   
    接下来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尽管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却经久不衰,它确实像一部经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长存。后来很多书有意无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忆录》,偏偏就是缺了那种感觉和深入人心的激烈。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早年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欺诈和操纵,但许多教训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按高夫的说法,最让人感慨的是书中的原型交易员大败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一蹶不振,在1940年饮弹自尽,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在许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员与红颜不乏相似之处)。在中国大陆,《股票作手回忆录》从来没有畅销过,却是一本常销书。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多地被译成《聪明的投资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荐的必读书。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开山力作,当然经典,不过我却几番犹豫是否要列入55本书目中去,因为我自己也没读完!在我筹划期间,就定下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趣的或硬啃的书都不列入进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也许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选了一部分阅读而已。我虽然读过许多大部头的金融投资教科书,却总觉得不少论述华而不实。 
    《证券分析》太晦涩,《聪明的投资者》好读点,但我还建议大家读一本叫《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精选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讲及访谈,如在1932年《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美国企业是否值得活下去?》,当时纽交所挂牌的公司中,超过30%的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解散并清算出售的价值,格雷厄姆向大家发出信号,现在该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时候了。还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国参议会银行货币委员会上的证词,主要是讨论影响股票买卖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轰动性当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国会证词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读。《价值再发现》还发表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演讲稿,共有十讲,也是清晰了解这位证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办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陆翻译得较全,如《储备与稳定》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都有中译本。 
   
  《怎样选择成长股》 
   
    《非常潜力股》(费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的译名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众所周知,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理论基础归于两个人,一个是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个就是费舍。通俗地说,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还能吸上几口的烟蒂,而费舍教他如何发现味道极佳的好烟。价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费舍认为,价贵物美的股票也可以买,因为随着企业的成长,价贵会变得相对便宜。格雷厄姆与巴菲特面临的市场环境迥然不同,一个是二次大战前且遭遇大萧条的熊多牛少的市场(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盘后丧失了35%的价值),另一个是战后美国走向全球经济独霸的阶段,投资策略和方法当然会改变。关于费舍的成长股理论,我曾在几年前的《财经》杂志上长文介绍过,以新闻报道为价值取向的主编胡舒立对我不厌其烦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终于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后加上“本文完”的字样,强行停止长篇大论,有趣得紧啊。 
    从阅读效果看,熊市里读格雷厄姆、牛市里读费舍比较合适。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高夫下面推荐的两本书是有关技术分析的——《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罗伯特·爱德华和约翰·迈吉)。对这两本书,高夫与其说是将信将疑,还不如说是基本否定,勉强推荐只是因为它们对不少投资者有影响力。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原因是它们都有历史价值! 
    绝大多数投资大师对技术分析派不屑一顾,乃至于认为他们在行江湖骗术,我过去也如是想。在十多年的中国股市中,股价波动主要是由政策、人为操纵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决定,技术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个观点,读懂技术图形只对想和庄家一赌的人有用,这与如何辨识地下钱庄的地址一样。庄家在每天股价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划出技术分析经典图型,让参与者一起入局赌一把。 
    至少从中国股市的经验看,技术分析派中出的骗子最多,像写《短线是银》的唐能通之流数不胜数,对散户的伤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谓技术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为不劳而获赚快钱是人的欲望。 
    我现在仍没有改变上述看法,但试图对技术分析做点研究,因为它是金融心理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资。技术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趋势,虽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趋势。但绝不能和趋势作对,是一条重要的控制风险原则,很多人知道却经常做不到这点,如果利用技术分析的“教条”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又如,技术图型有种“自我实现”效应,很多人抛售股票的原因仅仅是别人在抛,反之亦然。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节可能是“历史上的大炒家”,江恩举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尔。江恩称利文摩尔是个有信用的人,他虽然屡屡破产,但只要恢复元气,一定还债(包括欠江恩的钱)。高夫曾提到利文摩尔在1929年便彻底失败,而江恩说他在1934年再次破产后又赚了钱,当然最后确实在破产状态下自杀。《金融心理学》的作者拉斯·特维德还提到过利文摩尔是如何逃过1929年大崩盘的,当时他雇佣40名“统计员”作为助手,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对下跌和上涨的股票家数进行计算。在他们广泛选取的1002只股票中,有614只同一时期下跌,只有338只上涨,所以尽管工业指数成份股涨势喜人,利文摩尔感到大势不妙,赶紧走人。 
    江恩对这位大炒家的总结是:“利文摩尔的弱点之一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之外,什么都不学。他从不学习保存资金的方法。他贪心,有权力欲,所以当他赚了一大笔钱以后,就不再稳妥地进行交易。他试图让市场跟着他的意愿走,而不是等待市场自然地转势”。这也是所有最终失败的大炒家的通病,当他们赚到大钱后,就忘却了遇事小心谨慎的成功之道,变得过度交易,没考虑意外的出现,忘乎所以,最后市场经常只有他一个买家,其他都是卖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话已超出了技术分析的范畴:“任何投资者都应在交易的时候记住,他可能是错的。那么他怎样才能纠正错误呢?答案是设置止蚀单,这样可以减少损失。除非一个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一笔交易中他的资金要冒多大的风险,否则他就不应该开始投机。因为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的规则,那么他迟早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爆仓”。 
    要掌握技术分析势必要了解心理学,《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作者之一约翰·玛吉还有一本《战胜华尔街》的书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译出。坊间有无数的“战胜华尔街”,这本叙述的是“成功投资的心理学与哲学”,有点意思。比如书中讲了很多有关地图的故事,不失为一种理解技术图形的哲学涵义的方法。 
   
  《与天为敌》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十六本书是彼得·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伯恩斯坦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者(1974年),更是一位将复杂的投资理论和观念注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读伯恩斯坦的书,就觉得是在读历史小说,极有快感。《与天为敌》的副标题是“风险探索传奇”,从希腊、文艺复兴一直聊到现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问题,但写得极人性化。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讲的是马克维茨、默顿、萨谬尔森、米勒、莫迪格里亚尼等经济学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测的理论用于华尔街的实践上的,读者看完之后,就不会被所谓的“火箭科学”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晕头转向了。伯恩斯坦的另一本书《黄金的魔力》没有中译简体字本,写的是黄金的历史,大家之作。 
    《投资组合管理期刊》对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这份杂志使我更年轻了,而非别的什么东西,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很紧张的,当你必须要读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细读,而不是浏览,并且好的坏的都读——你就不能不从中学到东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过一篇《投资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确定性始终围绕着我们,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风格: 
    “在投资者头脑比较冷静的时候,投资者知道他们没有能力预知未来。然而,在处于极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对其预测变得非常大胆:他们的行为使人感觉好像不确定性已经消失了,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样。现实突然转变成了那个假象的未来,其中结果是已知的。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他们也是难以让人忘记的: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资者的心里从怀疑到确定的转变形成的”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有关市场行为的教训,尽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复的过去的长期因素适用范围方式来预计长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险的。尽管没有人会怀疑老摩根的推测,即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但是并没有事先确定的市场必定会恢复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会造成最终财富的巨大差别” 
    “投资不像许多其他的领域:因为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数的胜利都会属于乌龟,而不属于兔子”。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玛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来为什么推荐《战胜道琼斯》(麦克·欧希金斯/约翰·道恩士),因为它的内容很普通,没看出什么成功之道来。而下面的《放空巧术》(凯萨琳·史丹利)和《统计会说谎》(达伦·霍夫)被上海财大出版社译成《卖空的艺术》和《统计陷阱》。《统计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册子,由一位有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所写,但它首先最适合的是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因为他们稍有统计常识,不会犯很多低级错误。《卖空的艺术》也不错,有许多个案,可是缺乏具体的情境。我建议大家读两本有助卖空的书,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远东出版社),另一本是《玛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诈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没什么可深挖的地方。我当时见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这个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议我一读,我看后才发现安然公司垮台有相当的偶然性,它肇始于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辞职,《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觉得有点奇怪,便想写点东西,后来他们又很偶然地发现了公司年报中的“相关合作交易”的栏目,这些东西早被许多分析人员和基金经理读过,记者们却找到了公司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关联公司兼职的情况,本想抓些“小辫子”,没想越搅越浑,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在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帮助记者的故事,他们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环。 
    放空的真正艺术在于不仅能够看空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还得在合适的时机放空,这确实需要“一叶知秋”的本领,乃至运气使然。对于喜欢人文历史思索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林达写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们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详细叙述,看后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现实远比故事要离奇,有许多事情非我们人力所及。 
    《玛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玛莎是美国家居时尚的代言人,她的玛莎·斯图尔特多媒体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开盘交易,发行价是18美元/股,当天开盘价为37美元/股,上涨了107%,但在随后的6个月里,股价下跌了48%。事情并没完,她又因内幕消息,抛售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审判。整个过程也是离奇、精彩,让人深思。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与其是主动卖空,不如说是要防天有不测风云。 
    里奥·高夫最后推荐的六本书都很有价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盘》经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经典之作。作者加尔布雷思并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可是对社会大众有影响力,文笔也很浅显易懂,这本书即将由上海财大出版社译出,我们静候佳音。 
    《混乱中的困惑》(乔瑟夫·迪加维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机与骗局》中。这本书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对话形式来解释当时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运作,但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今天的市场中——混乱、疯狂,充斥着人性弱点的暴露。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麦里斯·麦基)不单是本投资经典,也是一本人类愚行的总记录,如十字军东征、“女巫”、占卜术、催眠术、圣物崇拜、决斗等历史故事。《投机与骗局》只收录南海公司、郁金香和密西西比计划的几个大泡沫,相比之下,视野狭小了些。在中国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网泡沫中,我们都会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当时的“股份公司申请”中有:马匹保险公司、头发贸易公司、为所有男女主人因为仆人造成的损失而保险的公司以及“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股票市场显相实录》(费雷德·施维德)明显没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的译名那般直奔主题和生动,也就是说港湾里到处是经纪人的游艇,却不见客户的游艇。这书事实上讲的是金融中介机构的盈利之道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忽视客户利益的腐败,比如基金可以亏得一塌糊涂,但基金经理照样收取管理费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聪明的人不应该“买股票”,而是要么“卖股票”,要么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说,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为别人包装上市,这样就避免了投资风险。中国的绝大多数券商的死亡之旅是与自营有关,他们自己充当了交易主体,把自己的风险全部暴露却无法防范。如果这些券商仅经营经纪业务,即使没有赚大钱的投行业务,生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说谎者的扑克牌》 
  《营救华尔街》 
  《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说谎者的扑克牌》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是个极机智的写手。他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叙述出来,有黑色幽默风格,让人忍俊不禁。所罗门公司是80年代华尔街极富个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后来又演绎了许多故事。例如,已超过路透社的财经信息商彭博创始人、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罗门公司,当时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鱿鱼,不得不自创事业。《说谎者的扑克牌》写到1988年、1991年所罗门公司因操纵政府债券丑闻而差点倒闭,后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节可见《华尔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马丁·迈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迈耶的文风应属通俗财经类,可总透露一股陈腐味,让人难以卒读。如果把他的著作与伯恩斯坦比较,高下立见。 
    债券丑闻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韦瑟,他是所罗门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债券交易员,《说谎者的扑克牌》就是以他登场亮相为开头的。巴菲特接手所罗门后,对公司的交易文化颇为感冒,梅利韦瑟不得不离开,创办了后来轰动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于是又成为《营救华尔街》一书的主角。当公司面临破产,很想出资营救的巴菲特最终没有动手,可能是与他对梅利韦瑟的交易文化不以为然有关。《营救华尔街》和《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作者同是罗杰·洛文斯坦,他将复杂晦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后果写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间还有一本英国作者尼古拉斯·邓巴的《创造金钱》(上海人民

巴菲特的相关书籍

6. 巴菲特的英文简介

Warren Buffett, male, Master of Economics. Born in Omaha, Nebraska on August 30, 1930. He is a well-known investor in the world. His main investments are stocks, electronic spot and fund industry.
On March 6, 2018, Forbes released its 2008 Rich List, with Warren Buffett falling to third place with $84 billion.
On July 7, 2018, Zuckerberg overtook Buffett to become the third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On March 5, 2019, Forbes released its 33rd annual list of the world's billionaires. Warren Buffett's net worth fell to $82.5 billion, ranking third.
沃伦·巴菲特,男,经济学硕士。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主要投资品种有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发布,840亿美元的沃伦·巴菲特跌至第三位。 
2018年7月7日,扎克伯格超过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
2019年3月5日,福布斯发布第33期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身家净值降至825亿美元,排名第3位。

扩展资料:
一、个人财富
2011年 沃伦·巴菲特以净资产500亿美元位列福布斯榜第三。
2013年 沃伦·巴菲特以净资产535亿美元,位于福布斯榜第四。
2016年3月1日,福布斯公布全球富豪榜单,沃伦·巴菲特个人财富为608亿美元排名第三。
二、个人经历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
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沃伦·巴菲特

7. 巴菲特敬佩的“股神”是谁

巴菲特的老师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传奇一生

  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过巨大影响,他被人们称为“华尔街教父”,他就是“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更对数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步入了华尔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般的投资生活。事实上,格雷厄姆的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证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简洁而富有逻辑的文风。 

  在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格雷厄姆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未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践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来得深刻有力,这也为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久,格雷厄姆即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事业的真正开始。 

  在那个时代,对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且投资者普遍认为股票过于投机,风险太大,因此多数人倾向于稳定的债券投资。而格雷厄姆则决定拿隐瞒大量资产的公司开刀。他开始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那些拥有大量隐匿性资产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的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了该公司尚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断出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着巨大的价差空间。由此,他得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回报,并建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享德森-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随后格雷厄姆应一些亲戚、朋友之邀开始尝试为私人做投资。刚开始时,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资确实获得了良好收益,但一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一课。自此,格雷厄姆得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 

  1920年,格雷厄姆荣升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完成了他酝酿已久的著作《有价证券分析》,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在书中,格雷厄姆提到,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根据这两个投资原则,格雷厄姆提出了两种安全的选股方法:第一种选股方法是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第二种方法是购买市盈率低的公司股票。当然,这两种选股方法的前提是这些公司股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有价证券分析》所阐述的计量分析方法和价值评估法使投资者减少了盲目,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这本著作一出版即震动了美国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一时之间,该书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1956年,在华尔街仍处于上升趋势之时,在华尔街奋斗了42年的格雷厄姆却决定从华尔街隐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管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不得不宣布解散。格雷厄姆在解散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后,选择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他想把他的思想传播给更多人。 

  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所创立的证券分析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他所培养的一大批弟子,如沃伦·巴菲特等人在华尔街异军突起,成为了新一代的投资大师,并延续着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说。

  格雷厄姆给投资者的六大忠告:

  一、做一名真正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认为,虽然投机行为在证券市场上有它一定的定位,但由于投机者仅仅为了寻求利润而不注重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分析,往往容易受到“市场先生”的左右,陷入盲目投资的误区,股市一旦发生大的波动常常使他们陷于血本无归的境地。而谨慎的投资者只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投资决策,所冒风险要少得多,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二、注意规避风险 

  一般人认为在股市中利润与风险始终是成正比的,而在格雷厄姆看来,这是一种误解。格雷厄姆认为,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而获得利润,甚至是无风险而获利,这在实质上是高利润;在低风险的策略下获取高利润也并非没有可能;高风险与高利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往往是投资者冒了很大的风险,而收获的却只是风险本身,即惨遭亏损,甚至血本无归。投资者不能靠莽撞投资,而应学会理智投资,时刻注意对投资风险的规避。 

  三、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企业 

  一家公司的股价在其未来业绩的带动下不断向上攀升,投资者切忌盲目追涨,而应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状况。因为即使是采取最严格的会计准则,近期内的盈余也可能是会计师所伪造的。而且公司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公司核算出来的业绩也会造成很大差异。投资者应注意仔细分析这些新产生的业绩增长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还是由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带来的,特别是对会计报告的附加内容更要多加留意。任何不正确的预期都会歪曲企业的面貌,投资者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作出评估,并且密切注意其后续发展。 

  四、当怀疑产生时,想想品质方面的问题 

  如果一家公司营运不错,负债率低,资本收益率高,而且股利已连续发放了一些年,那么,这家公司应该是投资者理想的投资对象。只要投资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该类公司股票,投资者就不会犯错。格雷厄姆同时提请投资者,不要因所持有的股票暂时表现不佳就急于抛弃它,而应对其保持足够的耐心,最终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五、规划良好的投资组合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应合理规划手中的投资组合,手中资金可视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化而灵活分配其比重。当股票的盈利率高于债券时,投资者可多购买一些股票;当股票的盈利率低于债券时,投资者则应多购买债券。当然,格雷厄姆也特别提醒投资者,使用上述规则只有在股市牛市时才有效。一旦股市陷入熊市时,投资者必须当机立断卖掉手中所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和债券,而仅保持25%的股票或债券。这25%的股票和债券是为了以后股市发生转向时所预留的准备。 

  六、关注公司的股利政策 

  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的同时,还必须关注该公司的股利政策。一家公司的股利政策既体现了它的风险,又是支撑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家公司坚持了长期的股利支付政策,这表示该公司具有良好的“体质”及有限的风险。且相比较来说,实行高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会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而实行低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只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投资者应将公司的股利政策作为衡量投资的一个重要标准。

巴菲特敬佩的“股神”是谁

8. 巴菲特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