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投入

2024-05-19 04:40

1. 地质勘查投入

1999~2009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年以后呈现快速增长,投入屡创新高。2009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302.99亿元,较2008年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矿产勘查投入261.06亿元,同比增长15%。
由表6-5可见,从投入结构看,财政资金比例不断减少,社会资金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财政资金占地质勘查总投资的比例从1999年为60%,降低到2008年的36%,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2009年略有增加,达到41%。截至2009年底,在财政资金投入中,中央财政占地质勘查总投资的比例不断降低(1999年为50%,2009年降低到14%);地方财政资金占地质勘查总投资的比例不断增加(1999年为12%,2009年增加到27%)。
地质勘查总投入稳定增长,财政资金投入超过社会资金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保持较高水平,地质勘查资源市场化配置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在经济运行宏观调控以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的条件下,地质勘查总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份额会随着财政政策调控力度的改变而变化,这种变化存在1~2年的滞后期,在地勘行业改革未发生本质改变之前,在资源保障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条件下,这个趋势应该会保持。
表6-5 1999~2009年地质勘查投资变化分析表单位:%


注: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8)、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2009年)。
地质勘查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与地质勘查投入保持了一致的稳步上升趋势,2000~2009年地质勘查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呈稳定上升趋势。若从1950年以来的长周期看,1999年以来呈急速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从变化趋势看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地质勘查投入

2. 地质勘查投入分析

一、矿产勘查投入总体情况
1.近些年来,我国矿产勘查投入呈快速增长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际投入矿产勘查总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受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长拉动影响,全国矿产勘查投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2006年全国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勘查累计投入资金413亿元,2007年增加到503亿元。2006年,全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124.86亿元(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铀矿勘查投入,以下同);2007年为160多亿元,再创近几年来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新高。
2000~2006年,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保持了快速增长,年均环比增长速度约为26%(表4-1、图4-1)。2007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总投入较2006年增长32%。
表4-1 固体矿产勘查投入增长速度及比例变化表


注:根据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地质成果通报等数据测算

图4-1 2006年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结构图

2.商业性勘查投入占总投入比例越来越大,财政地勘投入占总投入比例逐年减少,投资结构日趋多元化
2006年,全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124.86亿元中,其中中央财政占总量的11%;地方财政投入36.67亿元,占总量的29%;二者合计占40%,社会资金投入74.93亿元,占总量的60%。其中煤炭投入资金65.46亿元(社会资金投入44.87亿元),占全国矿产勘查投入的一半,完成钻探588.60万米;危机矿山找矿投入资金3.0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43亿元、地方财政及企业配套资金1.62亿元。
以2000年为基期,2000~2007年固体矿产勘查投入年均增长速度大约为26%;财政资金占固体矿产勘查总投入的比例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67%降到2006年的40%,其中:中央财政占固体矿产勘查总投入的比例由2000年的59%下降到2006年的11%,而地方财政占固体矿产勘查总投入的比例由2000年的11%增加到2006年的29%。2007年财政资金投入固体矿产勘查比例较2006年略有增加。
目前,中央、地方、多种经济成分企业并存格局已经形成。已有100多家外资公司到中国投资矿产勘查。
二、中央财政投入地质专项情况
1.中央财政投入地质专项总体情况
中央财政资金出资地质专项主要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海洋专项、地质环境与灾害专项、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大陆科学钻探专项、“两权”经费专项、矿产资源补偿费专项等,1999~2006年共计投入144.55亿元。从各专项占总投入的比例变化情况看,除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外,其他专项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两权”经费增幅比较大,从2001年占当年专项总投入的3.99%,增加到2006年的32.30%;国土资源大调查从1999年占当年专项总投入的68.77%,下降到2006年的25.44%。
2.地质调查投入情况
1999~2007年,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投入逐年增长,9年合计投入72.00亿元。其中:基础地质调查计划占29.97%,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占48.44%,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占9.87%,数字国土工程占4.41%,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占7.30%。
从各专业领域投入的变化趋势看:基础调查计划和地质灾害预警工程的投入呈较快的增长趋势,数字国土工程和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的投入呈平稳的增长趋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的投入从2002~2004年连续下降,2005~2007年有所增加。
从四大区地质调查资金投入分布看,1999~2006年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各占43.51%、11.05%、40.14%和5.30%,西部地区投入比例最大(见图4-2)。其中:基础调查计划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投入西部地区的比例较大,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和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等投入东部地区的比例较大。

图4-2 1999~2006年全国四大区地质调查投入经费结构图

三、地质勘查投入趋势预测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地质工作进入了大发展的新阶段。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将稳步增长。在保持为矿产勘查服务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投入增长的同时,为环境、工程等多领域服务的地质工作投入也呈不断增长趋势。从地质调查各专业领域的投入变化趋势分析,并结合实际预测,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的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境外矿产前期调查等投入都将会较大幅度增长。
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国家资金大量退出了矿产勘查领域,但市场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主要是非油气矿产勘查)。具体表现为由于我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商、个人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我国国有矿山企业没有形成资源再生产补偿机制,导致矿山企业缺乏资源补充能力;大量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对矿产勘查市场深感兴趣,但由于勘查投资环境差,资源质量差,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对矿产勘查的投入力度。因此,矿产勘查投入远没达到应有水平。
我国实现找矿突破潜力仍然很大,矿产勘查投资空间广阔。我国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但目前勘查工作程度总体较低。根据重点矿种的资源潜力分析结果,总体资源探明程度约为1/3,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都有较大的资源潜力。重要固体矿产资源总体勘查程度不高。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金等查明程度为16%~59%,平均为35%,约有2/3的资源待查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查明的矿产资源分布也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3以上,查明的大中型矿床数仅占全国的14%,大多属于矿产勘查程度较低或空白区。东中部地区勘查深度大都在地下500米以上,西部地区还存在大片的勘查空白区。矿产资源潜力分析表明:中东部大中型矿山仍有找矿潜力。有专家预测:如果评价深度延伸到2000米,可使资源量翻一番。这表明,我国资源开发的潜力较大。只要加大勘查力度,发现新矿藏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我国矿产勘查投入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加之全球矿产品供给短缺,价格上涨趋势明显,这将导致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内矿产勘查投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长趋势。

3. 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增长

2006~2009年,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持续稳步增长,共投入资金870.61亿元,平均增幅32%(图1)。其中,中央财政129.57亿元,平均增幅31%;地方财政228.14亿元,平均增幅28%;社会资金512.9亿元,平均增幅33%。资金来源比重趋于稳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图2)。

图1 2006~2009年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对比图(单位:亿元)


图2 2006~2009年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来源比重图(单位:%)

2006~2009年,矿产勘查投入资金779.70亿元,平均增幅28%;基础地质调查投入资金32.71亿元,平均增幅70%;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投入资金41.05亿元,平均增幅68%;地质科技及其他投入资金17.15亿元,平均增幅82%(图3)。其中,矿产勘查投入资金比重略有下滑,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地质科技及其他投入资金比重呈整体上升趋势(图4)。

图3 2006~2009年地质勘查资金投向对比图(单位:亿元)


图4 2006~2009年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比重结构图(单位:%)

2006~2009年,全国主要省份矿产勘查资金投入也呈大幅增长趋势(图5)。

图5 2006~2009年全国主要省份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对比图(单位:万元)

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增长

4. (一)地质勘查总投入减少,各专业投入有增有减

从总体投入上来看,2014年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总投入402.74亿元,同比减少12.4%。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同比减少6.7%,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分别减少22.4%和9.5%。
矿产勘查投入299.01亿元,同比减少17.8%。其中,中央财政24.11亿元,同比减少34.3%,中央财政主要减少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投入;地方财政63.77亿元,同比减少31.8%,各省(区、市)地方财政不同程度缩减了矿产勘查投入;社会资金211.13亿元,同比减少9.6%。
基础地质调查投入44.80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49亿元,同比增长4.6%,地方财政10.83亿元,同比增长22.8%,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主要用于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和海洋地质调查等。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投入36.21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中央财政15.20亿元,同比增长51.1%。中央财政加大服务民生力度,不断提高投资幅度,主要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地热资源调查等工作。社会资金开展了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估等工作。
地质科技及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投入分别为19.28和3.44亿元,同比减少1.4%和2.8%。中央财政主要开展支持找矿突破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找矿技术方法创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与信息化等工作。

5. 资源勘查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地矿业是工业产业链的初端,是基础产业。无论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期,还是知识经济时代,地矿产业在国家经济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从国外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类似的专业教育都属于工程教育范畴,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设专业与其他地学专业界限模糊,统称为地质学或地球科学专业。加强基础科学教育,大学1~2年级主要上数学、理化、计算机、生物学及天文学等基础课,3~4年级才涉及到专业基础课,其门类设置齐全,要求高年级学生必须选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外,尚有石油、煤、天然气、地质学、地球资源勘探方法、古气候学、环境地质学、自然灾害学、土壤学与农业、生物与海洋、图书馆资料及其他信息查询方法等课程,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工作的方法与途径,了解新技术、新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并尽量加入一些地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教学计划普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英国的1+3+1和1+4+1学制和德国工科的半年实习制,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动手能力十分重要。中国设有资源勘查工程的高等院校大约27所,基本分布于煤炭、冶金、建材系统,高校合并改革后,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少数几所隶属于教育部外,绝大多数为中央和地方共建院校,服务重心逐渐转向于所在省(区)内勘探业和地方经济。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对象——煤炭相同的高校大约有9所,唯一隶属于教育部的高校为中国矿业大学,临近省份中,山西、山东、河南各有一所普通院校。中国资源勘查工程高等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专业划分细,一般院校都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第二,课程设置涉及面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为资源勘查企业、尤其是煤炭勘查企业培养工程师类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对勘查项目生产与管理的各方面全都了解,课程中知识门类多,包括数学、化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等方面;第三,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 至今,中国大多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美国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减少了课程间的内容重复,淡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使专业课也成为一个打基础的重要环节。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英国的工程专业都设置有课程大作业,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包括从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案等环节,这是英国大学工程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既是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工程师的任务是发明和创造,因此创新能力是一个工程师的生命,工程教育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英国大学基本上实行的是学年制,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主要依靠选课制和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在三年的本科学习中,第一年基本上没有选修课,第二学年有大约20%的选修课,第三学年的选修课则为50%左右。由于教学方法与个人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即使选修同一课程,学生的学习重点也有不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甚至结合今后的就业打算来选择,来逐步培养自己的特长。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基础,技术和兴趣、特长和性别来选择不同的课程,依据不同的学习路径,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麻省理工学院不但设有百门人文社科课程供学生选择,专业课程也是如此,要求学生在几十门的专业课程中选择不少于3门的专业课程。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就需要大量的选修课程来支撑。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现代地矿学科的内涵已大为扩展,凝炼地矿领域的科学问题,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重新构建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是制定新的教育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基础。 第一,更彻底地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资源勘查将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地质资源勘查工作领域也将大大扩展,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特别是紧缺矿产和非传统矿产勘查等第二,与国土资源勘查、开发、监测和管理等密切相关的地质科学将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第三,由单一的矿产资源评价向资源环境联合评价转变。第四,勘查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同时,勘查也由地壳浅部向深部,由陆地向海洋,由东部向西部转变。第五,由传统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向新型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探测技术方法转变。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和高度技术集约化。

资源勘查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6. 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性

谢丽华1张兴奇2
(1.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广州510030;2.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肇庆526060)
摘要 地质资料是研究地质矿产资源条件,是进行新的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揭示其现实的重要性。
关键词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和矿业权市场培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明显,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质资料的开发是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对开发客体(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并将蕴藏于地质资料中的有价值的各种知识、信息挖掘出来,形成二次、三次地质资料信息再提供给利用者所利用的一种知识信息整合和传递的过程。做好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 地质资料利用价值的形式
1.1 开发利用价值
地质资料的价值在于它具有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特殊属性,即它的有用性。地质资料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在没有更新的成果之前,它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现有的成果,将其转化为物质价值,开发利用的次数越多地质资料价值本身所创造的物质价值就越大。地质资料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地质资料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价值的大小,由利用者的需求程度和状况直接决定着。
1.2 开发的智力价值
地质资料包括内容丰富的、多年积累的成果和资料,是一种特别宝贵的国土资源财富,过去为国家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后仍可以继续不断地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今后地质找矿的重要科学依据。参考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是科学创新、发展避免重复性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一个濒临资源严重危机的老矿山能够焕发青春,离不开对已有各类地质勘查成果资料进行详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利用这些成果地质资料和进一步的勘查,使得许多矿产资源储量危机的矿山获得了新生。在新立一项地质勘查项目时,技术人员总要先查看前人地质资料,了解前人在此工作的程度,这样不但可以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开发进取,避免在立项过程中走弯路,有利于地质技术人员在项目立项时,对提出的设计要求更加合理,更利于今后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提高地质找矿的几率。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可以学习、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达到开拓设计思路,促进地质勘查开发的目的。
1.3 原始地质资料的直接使用价值
原始地质资料是对各种地质现象最直接、客观的反映。基础资料是勘查单位在开展工作前所勘探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工作的原始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讲,原始地质资料才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建设的基础,是开发的基础,是不能随意更改和废除的。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在进行地质资料的鉴定中一定要严格把关,根据保管期限,对于重要的地质勘探调查资料要永久地保存,以方便今后对矿山地质找矿勘探时使用。
1.4 地质资料管理的经济价值
地质资料是国家档案的基础之一,也是地勘单位地质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勘单位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命脉。因此科学地管理好地质资料,更好地为地质找矿服务、为矿山服务、为生产经营所需服务,充分利用地质资料的经济价值,来实现地质资料管理的经济效益。地质资料的科学管理有利于节省技术人员的劳动时间,实现管理创造效益。
2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2.1 地质资料是寻找新矿体的基础
寻找新的矿体,开发和利用前人的地质资料是基础。地质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某一矿床的地质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人们对某一矿床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完成的,矿床内的矿体也不是一次地质工作就能够查明的,自然界中大多数矿床内矿体是组成带出现,在一个矿床内常常由数条或数十条乃至百条矿体(脉)组成,单一矿体构成的矿床是相对少见的。它必须经历多次反复的地质勘探工作。因此每一次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前,都要在详细收集前人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再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方案和设计。如开展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技术人员就必须利用前人的地质资料重新对矿区进行勘查,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后,获取更大资源储量。
2.2 地质资料是新一轮的地质找矿中寻找新矿种的依据
开展新一轮的地质找矿工作,前人的地质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寻找新矿种的依据。在同一地质环境中,具有相同或相近地球化学性质的元素有可能形成密切共生的矿物组合;或者由于成矿的多期多阶段,使不同矿种互相叠加到一起,这就是在一个开采过的老矿区内能够寻找到另外的新矿种的原因,同时,地质资料对地质找矿、寻找新的矿种亦具有重大的参考作用。我局地质技术人员利用前人有关的地质资料开展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缓解资源危机的工作,对一些危机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有针对性开展补充勘探,如阳春市石菉铜钼矿、韶关市凡口铅锌矿等。通过对前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能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2.3 地质资料的物化探资料是找矿的最基础信息
在地质勘查找矿中,地质资料的物化探资料是找矿的最基础信息。矿床的形成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生的,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或矿床形成后,与成矿有关的化学元素在矿体周围的基岩、土壤和地下水中形成一个与矿体在成因上、空间上有密切关系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或物理化学参数等异常地段,这种异常通常较矿体范围大,这就有可能通过这种异常寻找到找矿的信息。因此,这种在围岩与矿体之间的明显差异,称作物探异常,利用专门的物化探仪器进行测量则可获得相关的资料,技术人员结合这些地质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和研究,就可以推断出地下矿体的分布和产状,以达到缩小找矿范围,减少找矿的盲目性的目的。
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对指导地质勘查找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只有积极开发利用这些地质资料并同时与市场流通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矿山开发建设。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还有利于指导老矿山新一轮找矿和勘查。筛选出新的找矿靶区、靶位和勘查基地,运用新思路、新方法编制各种类型的矿产分布图、规律图、规划图、预测图等,从分散的孤立的局部的资料中,寻找到地质规律和成矿规律,以推动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7.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处于一个崭新的形势之中,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我国的矿产地质的现状,不难发现其水平仍然是落后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处于急速上升阶段,对于矿产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应该着重考虑目前的地质勘查技术,尽快地找到找矿的较好方法。由于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强烈依赖和部分矿产的不可再生性,因此必须在地质勘查和找矿上要更高效,技术要更成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都是地质矿产勘查的重点。 地质矿产勘查要合理规划,拓宽领域和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和创新力 。
对于地壳运动演化的研究,是加强找矿技术的基础,以此来开展成矿的地质环境的探索工作。由此看出,必须要对区域当地的地质事件进行分析。因此,建立起当地健全的地质事件的统计是很必要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当地受各类地理环境影响的自然环境是在成矿时代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因素,应该被重点标记。利用多个学科的不同知识对成矿地理环境来综合分析和探究,除此之外,对地壳活动、地质构造等深度地质方面的研究也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来分析,找出其与成矿地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在找矿的过程中,要会寻找到有利的矿区,只有充分掌握和分析有利矿区,并且根据有利成矿的路线来安排采矿和矿产开采工作,会带来极大地便利性和提高找矿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对于地域内部的断裂构造、组合特点和其断裂程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矿床和矿田的相关断裂构造的特点和联系要明确地研究和查探。在通常情况下,有利成矿的区域有横向的矿带可以来遵循寻找。所谓的横向矿带是指,该地带最大的断裂区域构造与矿床和矿田的有关断裂构造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交角度很大,彼此之间有间距,并且是以平行排列的方式存在的。 
对于矿化信息加以足够的重视,就能够把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有效率地进行且有较好的成果,借由这些全面的矿化信息可以科学地指导找矿工作。地质矿产勘查已经逐渐地发展到地下矿产勘查的阶段,这也就意味着难度进一步地加大,这时就必须要借助以往的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成果来加以支持和帮助,在地下资源中寻找隐藏的矿产时,要依据找矿背景中不同的腐蚀程度分析,通常情况下,不能够仅仅凭借腐蚀程度或者地表信息就对找矿前景下不实的判断和猜测。因为经常存在地表的信息正常无异,但是地下的腐蚀程度却是特别大,一般情况下,就会断定该区域的找矿前途不大。可是有的特别情况显示,尽管地质情况腐蚀较大,但在越深的地方有几率出现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甚至还会有重要的矿床隐伏其中。这也就要求对找矿的空间分布特点、矿产信息的规律加以谨慎的对照和探讨。只有把找矿信息的准确度不断加强,才能实现找矿工作的完满进行。 
对于如何部署地质矿产的勘测工作,需要明确的是,一定要在立足于区域的地质矿产情况的基础上,对找矿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也应该借助于类似的矿产区域的任务分配状况来作为辅助和指导。地质矿产的找矿工作模拟建设要不断地完善,把不同类型的找矿技术进行比对,把任务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用合理的方式来铺设找矿工作,提升找矿效果。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8. 浅析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化: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其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从企业主体来讲,应该首先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企业自控能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笔者认为,抓好施工质量管理,要以升华全企业职工现场管理意识为先导。众多优秀企业家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已形成了共识。但是这还不够,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意识。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浅析工程地质勘察原因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